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廣泛應用於商業貿易中,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傳遍了世界各地。算盤被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並一直使用至今,她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直到17世紀,計算設備才有第二次重要的進步。1642年,法國人布萊士·帕斯(BLaisePascal )發明了自動進位加法器,稱為Pascalen,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
1946年2月15日,標誌現代計算機延生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費城橫空出世。ENIAC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闢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新紀元。ENIAC由美國政府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器,耗電160千瓦,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依靠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ENIAC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