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2020-12-10 琴娛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廣泛應用於商業貿易中,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傳遍了世界各地。算盤被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並一直使用至今,她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算盤

直到17世紀,計算設備才有第二次重要的進步。1642年,法國人布萊士·帕斯(BLaisePascal )發明了自動進位加法器,稱為Pascalen,

加法器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

1946年2月15日,標誌現代計算機延生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費城橫空出世。ENIAC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闢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新紀元。ENIAC由美國政府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器,耗電160千瓦,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計算機的特點,操作指令是為特定任務而編制的,每種機器有各自不同的機器語言,功能受到限制,依靠真空電子管和磁鼓儲存數據。ENIAC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原標題:   雖然無數次聽過量子計算機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帶「量子」兩字的概念,人們大多不甚瞭然。
  • 量子計算機研發20年 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本報記者 高 博  雖然無數次聽過量子計算機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帶「量子」兩字的概念,人們大多不甚瞭然。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1980年代提出,投入研發20年,迄今還沒有一臺真正走出實驗室。但傳說它(將來會)很厲害。
  • 計算機的產生和早期發展,從機電計算機到電子計算機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計算、選擇、反應速度都比人快得多,因此實現了對人某種智力活動的放大。從結構上看,所有的電子計算機都有輸入、存儲、運算、控制和輸出五個基本單元,其中輸人輸出系統分別模擬人的感受器和效應器的功能。存貯器模擬人的記憶功能,不僅用它來記憶數字和中間結果,而且還用它來記憶程序。
  • 集成電路:從電子管、電晶體到CPU
    這也使計算機確定了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從專用設備到全社會普及的發展之路。電子管:二戰帶來的抉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6056.htm  在教科書中,ENIAC就是電子計算機的起源,而電子管也就在那一刻,確定了其在計算機發展史中的地位。
  • 晶片破壁者: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奇蹟」尋蹤
    除了在無線電通信、廣播領域的應用外,真空電子管帶來了全新的電子技術和最早的電子計算機。過渡:真空管的短暫「巔峰」時刻二十世紀初,隨著真空三極體的發明,人們已經意識到可以實現電子信號傳遞和放大的三極體可以用於模擬計算。
  • 新一代交互 美國計劃打造人腦控制計算機
    據外媒TechRadar報導,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啟動了一個新項目,計劃研發人腦控制計算機,打造新一代交互方式。新一代交互 美國計劃打造人腦控制計算機(圖片來自TechRadar)  這一項目名為「神經工程系統設計(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導讀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將金屬「金」轉化為半導體,並在氮化硼納米管上逐個原子地定製這種材料。這種新材料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的名字為下ENIAC即電子積分和計算機。它採用了18000電子管,重30噸,佔地170平方米,投資超過48萬美元,該機的字長為10位十進位,計算速度每秒5000次,每次最多只能存儲20個字長為10位的十進位數計算程序是通過「外接」的線路實現的,設有採用「程序存儲」方式,這臺ENAC是一個專用機,因為它是最早誕生的一臺電子計算機,因此我們認為它是現代計算機的始祖。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從首個人造衛星到電子管,科技為何一路衰落?
    初期發展計算機的時候,蘇聯和美國差距不大,但是計算發展的初期,大家知道二進位就是0和1,類似電源開關的開和關,用什麼組裝開關元件,是最初遇到的課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鐵路工人用的繼電器,做一個磁鐵,通電就讓開關吸上去,斷電就把磁鐵移開,讓開關斷開。最後「開關」的體積越做越小,從電子管、真空管發展到最後的半導體晶片,一路演變!。
  • 電子管收音機 收藏流金歲月
    電子管收音機——30年前年輕人成家「三大件」中的「老大」,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出,成為一種收藏。  國外老品牌是收藏主流  老式收音機在歐美已成為一種專門的愛好,有人愛好古董收音機,有人鍾愛微型收音機,還有人喜歡收藏品種稀有的收音機。國內收藏電子管收音機的較多,藏品主要是國外品牌。
  •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和特徵
    給大家普及一下計算機的發展以及特徵第一代(1946-1957年),電子管計算機時間:1946年2月14日,地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名字:ENIAC一共用了18000多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每小時耗電140千瓦,計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
  • 慈雲桂: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慈雲桂是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總設計師,他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奠定了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1917年慈雲桂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今銅陵市樅陽縣)。
  • 從「帳房先生」到「中國計算機之父」
    」心裡想著如何把計算機技術學到手,應用到軍隊建設上,直接為提高我軍戰鬥力服務。  1961年9月,慈雲桂隨中國計算機代表團出訪英國,這是他第二次去英國。參觀訪問過程中,慈雲桂驚訝地發現,英國的計算機已全面電晶體化,曾風靡一時的電子管計算機迅速退出歷史舞臺。他敏銳地預感到,這將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世界計算機技術已跨人電晶體時代。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 「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方案
    碳納米管,又名巴基管,碳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典型的納米纖碳納米館的分類,如下圖所示。碳納米管特殊的電學性能,使其被廣泛用於製作碳納米管電子器件。納米線/碳納米管及電子器件測試:碳納米管電子器件主要包括碳納米管場發射器、碳納米管FET、單電子電晶體
  • 電子管原理
    而電子管的問世,又是如此奇特,不能不讓人驚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9782.htm  電子管作為一種最早期的電信號放大器件,是由被封閉在玻璃容器(一般為玻璃管)中的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制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坐上製成。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不得不知的電子管「管常識」
    電子管,是一種最早期的電信號放大器件。被封閉在玻璃容器(一般為玻璃管)中的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制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