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2020-11-28 騰訊網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946年,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的名字為下ENIAC即電子積分和計算機。它採用了18000電子管,重30噸,佔地170平方米,投資超過48萬美元,該機的字長為10位十進位,計算速度每秒5000次,每次最多只能存儲20個字長為10位的十進位數計算程序是通過「外接」的線路實現的,設有採用「程序存儲」方式,這臺ENAC是一個專用機,因為它是最早誕生的一臺電子計算機,因此我們認為它是現代計算機的始祖。

在ENAC研究的同時,馮·諾依曼與莫爾學院合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的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這就是 EDVAC( Electronics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ic Computer) 離數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它首先提出了計算機來用「何表示數據和指令,甚提出了「程序在儲」的念為現代電子計算機奠定了基礎,這臺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原用計算機EDAC是從141年開始設計,到30年代初才研製成功,在它未研製成功之前,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啟發了另外兩臺機器的設計,一臺是在威爾克斯( Wilkes 指導下於194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研製成功的 EDSAC它用了300個電子管,能存儲52 個34位的二進位數。另一臺是圖靈( Alan Turing)指導下於195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研製成功的ACE,字長32位,存儲容量也是512個單元,加減運算需要32um,乘法運算需要ms,僅使用了大約1000個電子管。

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以計算機硬體的邏輯元器件為標誌,大致經歷了從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4個發展階段。

第一代計算機

1946年-1956年是電子管數字計算機,計算機的邏想元件採用電子管,存儲器採用磁芯、磁鼓,外存採用磁帶,程序設計主要採圍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應用以科學計算為主。

主要特點是體積大、功耗大、運算速度每秒只有二千次至幾萬次、價格昂貴、可靠性差,但是,它奠定了以後計算機高速發展的科學基礎。在此期間,計算機體系結構形成確定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數據處理機」開始應用。

第二代計算機

從1957年~1964年是電晶體數字計算機,計算機的邏輯元件採用電晶體:主存採用細芯,外存儲器採用先進的磁碟:軟體有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多種用途的作業系統,以 及各種各樣的高級語言及其編譯語言, 如FORTRAN、COBOL等高級語言, 應用以各種數據處理、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用於工業控制。

主要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少、運算速度每秒達十萬次以上、可靠性好。在此期間,「工業控制機」開始得到應用。

第三代計算機

從1965年~4970年是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的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用半導體存儲器件代替磁芯存儲器,採用流水線、多道程序和並行處理技術;軟體逐漸完善,分時作業系統、會話式語言等多種高級語言、提出模塊化與結構化程序設計。在發展大型機的同時,「小型計算機」開始出現;計算機品種開始向多樣化、系列化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主要特點是體積更小、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強、計算機成本進一步下降;軟體向系列化、多樣化發展。

第四代計算機

從1971年以後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的邏輯元件以大、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功能器件。硬體和軟體的技術日益完善,計算速度每秒千萬次/億次以上,計算機結構也開始以分布式處理來組織系統。同時,大型機、中型機、超小型機、計算機網絡、智能模擬、軟體工程等都有了新的發展。應用開始進入尖端科學、軍事工程、空間技術和大型事務處理等社會科學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開始向微型化方向發展。1971年末在美國舊金山南部的矽谷誕生了第一個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主要特點是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軟體豐富、有通訊功能、軟硬密切配合。在此期間「微型計算機」出現了。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西方國家開始了第五代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如英國的「阿爾維」計劃及法國的「尤利卡」計劃等。這將是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人工智慧為主要特徵的完全嶄新的一代計算機。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程式語言的發展簡史,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程式語言!
    學習一兩門計算機程式語言也如當初學習英文一樣的火熱,隨著人工智慧AI和雲計算的不斷發展,Python語言和Scala語言已經成為這兩個領域裡面最為火熱的程式語言了,可以預知未來學習計算機程式語言的人也一樣會如同學習英文一樣的成為一種新常態,並且成為一種穩定的常態。以下筆者將以自己的學習認知,簡單的闡述一下計算機程式語言的發展。
  • 《大腦簡史》:能靠大數據學習的功能,計算機都會比人類強
    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是否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大腦科學家謝伯讓在他的新書《大腦簡史》就對大腦演化做了詳細的介紹,頭愈大愈聰明嗎?20萬年來,地球環境不斷變化,人類為了存活不可能停止演化的腳步,謝伯讓提一個解釋說法,「大腦發展出複雜的『自我意識』,企圖擺脫基因的控制。」什麼是擺脫基因控制的演化?例如,文化、社會的功能,人類藉由分工、工藝技巧的傳承、感官享樂的行為等,發展出一套適應環境的方式,而這套生存方式是與生物基因的力量相對抗。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這種腦機技術按馬斯克的說法,是為了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出現的超越人類,失去控制的一種應急預案,讓人類比AI實現更快的發展,也是人類升級的一條途徑。現在回頭看人類過去500年的發展,人類認知的變化越來越快,進步越來越快,這種越來越快,代表的就是一個加速度,就是加速奔向死亡。這個死亡當然是指智人這個物種的滅亡,因為人類在進入智能時代後開始進化升級,升級為智神或神人,升級以後就和智人不再是一個物種了。
  • 百年電影特效簡史(3):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短短的二十年裡,電影特效因全新的創作思路以及技術(當然包括計算機成像技術)的全面革新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豐富了人們對奇幻電影的需求,更讓電影本身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先前不能做到的拍攝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特效手段來完美。
  • 《未來簡史》讀後感
    ## 《未來簡史》讀後感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一書,流行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某些娛樂明星,你打開任何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眾號或APP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仿佛這本書揭示了某些驚人的東西,讓很多人覺得不閱讀一下就 OUT 了!前一陣,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的一員;算是較認真地閱讀完了全書,並做了一些筆記。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以色列歷史學家、《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的發展已經來到了巨變的前夜。從40億年前地球上誕生生命開始,生命的演化都遵循著最基本的自然進化法則,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在有機領域內變動。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製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    讀懂歷史才能看透未來。
  • 對話計算機史學權威,才知道量子計算機馬上要來了
    、國際工程技術史雜誌編委、施普林格出版集團計算史系列叢書主編,也是《計算機簡史(第3版)》的第一作者。Q4:2020年6月22日,基於 ARM 架構的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摘得全球超級計算機榜單(TOP500)的桂冠,其浮點運算速度達到每秒41.55萬萬億次。但有學者認為,超級計算機以及支撐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半導體技術已接近基礎科學的極限,量子計算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 對話計算機史學權威,才知道量子計算機馬上要來了
    ,也是《計算機簡史(第3版)》的第一作者。 Q4:2020年6月22日,基於 ARM 架構的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摘得全球超級計算機榜單(TOP500)的桂冠,其浮點運算速度達到每秒41.55萬萬億次。但有學者認為,超級計算機以及支撐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半導體技術已接近基礎科學的極限,量子計算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 力學的發展歷程(濃縮簡史)
    ,在實踐的推動下水力學發展出不少經驗公式或者半經驗公式;另一方面在數學理論上最主要的進展是粘性流體運動基本方程,即納維-斯託克斯方程的建立。 ◆固體力學:彈性動力學迅速發展,彈性波傳播問題;應力集中問題,輕質蒙皮結構的強度、顫振、疲勞和穩定性問題;非線性彈性穩定性理論;板殼理論;變分原理;有限元法;塑性力學的建立……  ◆一般力學:以離散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力學被籠統地稱為一般力學。一般力學中最重要的發展是非線性振動理論。
  •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中文版插圖本差錯率至少達10/萬字  新華社電(記者張建松)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插圖本)中文版竟然差錯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對照英文版原著,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本裝幀精美
  • 回首三百八十年——計算機編年簡史
    回首三百八十年——計算機編年簡史 出處:快科技 2004-12-07 16:29:00     作者:葛陵 編輯:[爆料] 收藏文章 他的助手,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獨生女阿達•奧古斯塔(Ada Augusta)為分析機編制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電腦程式。阿達和巴貝奇為計算機的發展創造了不朽的功勳,他們對計算機的預見起碼超前了一個世紀以上,正是他們的辛勤努力,為後來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847年:英國數學家布爾(G.Boole)發表著作《邏輯的數學分析》。
  • 《未來簡史》:人機大戰,誰才是未來的主宰
    他在2012年出版的《人類簡史》已成為全球現象級暢銷書,與2017年的《未來簡史》,2018年的《今日簡史》,並稱為簡史三部曲。在這部《未來簡史》中,作者分三個部分討論了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他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 《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簡史》出版
    本報訊 (記者韓萌萌)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日前推出《中國雜交水稻發展簡史》。該書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編,入選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2019年度天津市重點出版扶持項目。
  • 【1971-2050 計算革命簡史】從摩爾定律到「消失」的計算機
    原標題:【1971-2050 計算革命簡史】從摩爾定律到「消失」的計算機 1 新智元編譯 來源 摩爾定律快要走到盡頭 人人都知道現代的計算機比以前的好,但很難說清楚具體怎麼個好法,因為其他再沒有什麼消費者科技產品比計算機發展得還要快。世人常用汽車來類比:如果從1971年開始,汽車也以與計算機晶片相同的速度發展,那麼到2015年最新型的汽車最高時速將達到每小時 4.2 億英裡左右。
  • 未來簡史·未來科技
    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為什麼這麼紅?有人說它的流行,是因為它契合了現代人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恐懼感。還有人說,作者在此書中提出了未來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最有可能出現的人工智慧,因此得到了眾多智能粉的關注和喜愛。但無論如何,這本書和他前一本書一樣,讓我們為之著迷和大火。
  • 中國電力發展的「時間簡史」
    改革開放40年,歷年全國發電量改革開放40年,歷年全國電力消耗量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電力發展我國電力工業實現了「供不應求」到「供應充足」的發展之路。經濟發展,電力先行。從我國電力消耗量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運行情況。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後,是電力行業的迅猛崛起為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5. 我國電力發展「時間簡史」1875年,法國巴黎建成第一家發電廠,標誌著世界電力時代的來臨。
  • 《未來生活簡史》:帶你了解人類去向何處,未來學家如何預測未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你有想過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麼?腦機接口的概念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其實這已經在很多未來學家對未來的預言之中了。在讀《未來生活簡史》這本書的時候,還讀到了很多從未想過的未來生活的樣子。作者羅伊·澤扎納是以色列暢銷書作家,他長期關注科技發展趨勢,並且曾為很多知名大公司,如英特爾,微軟等公司提供商業資訊
  • 未來簡史:大部分人類將淪為無用階層
    2017年1月,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中國大陸唯一授權中文版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據悉,《未來簡史》英國版在2016年9月出版後依然備受關注,讀者熱度不減,被《衛報》《泰晤士報》等多家媒體評為2016年度最佳圖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評價說:「《未來簡史》是一部能夠震撼人心,同時又趣味盎然的作品。而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會顛覆你的思考方式。」
  • 軟化水設備淮南加工廠家技術發展簡史
    軟化水設備淮南加工廠家技術發展簡史 ,「vpkgy」 公司產品相關介紹:軟化水設備,反滲透設備,飲用水淨化設備,進口反滲透膜等相關產品。軟化水設備淮南加工廠家技術發展簡史電滲析脫鹽過程造成膜汙染原因在脫鹽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有垢物和汙染物產生,按其成因,可分為如下類。
  • 中國個人網站發展簡史
    中國站長站綜合:用大事記的方式,以時間軸的排序,簡單的概述中國個人網站的發展簡史,無他,僅供消遣。如有錯誤與紕漏之處,請看著我的眼睛,然後大聲的喊,田七!謝謝觀看。(部分內容綜合自網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