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登月飛船登上月球以前,蘇聯在主要的科學技術上是領先美國的,蘇聯的科學教育水平也比美國高得多。美國的人才大部分是從歐洲購買,甚至強行綁架過來。
美國自己培養的人才要到60年代以後才開始初具規模。但是即使是70年代的前沿科學依靠的也是歐洲的科學家,什麼時候蘇聯的科學技術開始喪失了對美國挑戰的能力?很簡單,蘇聯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 50~70年代,美蘇競爭的兩大科學領域,只是物理學和化學。他們沒有想到後面要決定兩國命運的是生物學的革命,生物學的革命突破點在於遺傳學50年代發現的分子的遺傳結構,指導思想又恰恰是奧地利量子力學的科學家薛丁格!他首先猜測生命應該是大分子,薛丁格又是量子生物學的鼻祖。50年代發現了遺傳基因。
到了60 、70年代,分解基因的批量生產技術越來越強大,才會有讓破解遺傳密碼可以普遍應用的生物學革命,這麼重要的一個科學革命,蘇聯錯過了!而20世紀化學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
必然是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但是門捷列夫卻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是諾貝爾化學獎歷史上的一大醜聞。但是公認的是:在20世紀初,俄國在化學上是全球領先的。
後來量子力學的革命,我們中國原來理論物理所的所長郝柏林的老師郎道,也參與了量子力學的建立,蘇聯在物理學、化學革命都是領先美國人,最後犯了什麼錯誤呢?
蘇聯最大的錯誤就是用愛國主義的論據、支持生物學理論,說生物的遺傳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否定摩爾根的遺傳學,認為那是資本主義的理論。遺傳學背後還有量子的生物學遺傳密碼,還批判量子力學的唯心主義,這個後果非常嚴重。
所以現在如果要在世界上打生物戰,俄國的實力就遠遠不如領先的英國。而英國還是生物遺傳基因研究的發源地,還有美國、法國等,甚至不如後起之秀中國。大夥明白。
以上是蘇聯犯的第一條錯誤,那第二條錯誤又是什麼呢?
初期發展計算機的時候,蘇聯和美國差距不大,但是計算發展的初期,大家知道二進位就是0和1,類似電源開關的開和關,用什麼組裝開關元件,是最初遇到的課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鐵路工人用的繼電器,做一個磁鐵,通電就讓開關吸上去,斷電就把磁鐵移開,讓開關斷開。最後「開關」的體積越做越小,從電子管、真空管發展到最後的半導體晶片,一路演變!。
那麼在關鍵的時候,計算機要迅速增加計算量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究竟我的計算機的原件是採用繼電器、真空管還是半導體?
蘇聯做了錯誤的選擇。為什麼?因為越落後的技術可靠性越高。
蘇聯在衛國戰爭的時候有一個經驗:德國的飛機比蘇聯的飛機先進,速度也快,綜合火力也更猛。但是蘇聯飛機身上挨幾十個洞,照樣能飛,而德國飛機有幾個槍眼就不行了。
所以蘇聯在關鍵的時候選擇「可靠性」,而不選擇體積小、和發展潛力。因為精密的東西在戰爭的時候出問題的可能性更高,所以蘇聯做了錯誤的選擇,這個錯誤使得蘇聯的電子工業落後了美國整整一代。
等到蘇聯人想起來採用電子管的時候,美國已經跨入了半導體時代!
體積小性能高的計算機、更先進的火箭技術、其他的廣泛應用。等到蘇聯再追上來的時候,美蘇的經濟差距就已經拉大。這個錯誤的路線也影響和動搖人們對蘇聯體制的信心。
回頭看來,蘇聯只要在生物學上和電子學上引進國外技術,基礎工業、科研隊伍、追趕能力絕對比中國要高得多。但是蘇聯忙於改革,對後期的科研無暇顧及,科研機構陸續垮掉,也是蘇聯最終在高端科技落後於美國的重要原因!
碼字不易!如您喜歡,請點讚、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寫下去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