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電子產品領域超過美國的國家,現在的俄羅斯。與全球任何一個高科技產品,網際網路產品不沾邊,昔日的超級大國俄羅斯。
昔日的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在1961年4月12號這一天,這一天註定令美國人沮喪的一天。在美國人還在夢鄉之時,蘇聯莫斯科廣播電臺宣布,世界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發射。美國得知這個消息恨到什麼程度?當天下午4點,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承認美國載人航天技術上落後,現場的記者居然有人哇哇痛哭,一名美國的宇航專家一度想衝上前臺,被人架走之時,還語出甘迺迪是美國航天史上的罪人。
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美國站在了全世界高科技領域的第一線,而俄羅斯除了軍事裝備之外,連冰箱、彩電這些跟高科技不怎麼挨邊的家用電器都沒有生產能力。
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論工業化程度與高科技水平,美國跟蘇聯幾乎沒有差距。1960年蘇聯的核潛艇下,洲際彈道飛彈技術,發射人造衛星,同時在新興的電子和計算機工業方面,蘇聯人也不比美國差多少。
1946年美國推出的第一臺數字電子計算機工作壽命只有20個小時。4年之後蘇聯也推出了自己的數字電子計算機。1955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出了世界第一臺全電晶體計算機,同樣又是4年之後,蘇聯人也拿出自己的全電晶體計算機,也就是說在計算機領域,當年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差距並不多。
蘇聯航天技術超過美國,在美國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為什麼美國人會就是這種想法?蘇聯前身的沙俄一直被歐洲國家視為野蠻的國家。就算文明開化了,頂多是個農業國家的,和工業國家沒什麼關係。1928年蘇聯的工業化產值相當於美國的1/8,大多數還處於農業化中,根本談不上什麼現代化,輕工業化落後於歐美國家。20世紀30年代,蘇聯是世界上進口機器設備最多的國家,其採購的機器設備佔全世界出口機器設備的一半以上。那麼用了10年的時間,蘇聯就完成了從農業化到工業化的國家改造。當時蘇聯建擁有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鋼鐵企業,湖南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拖拉機廠,還擁有三大汽車城,為日後二戰爆發積累了寶貴的資源。美國人形容一段歷史說蘇聯的工業化改造是踩著美國肩膀完成的,換句話說蘇聯抄美國試卷,可是結果分數比美國還高,隨著1961年蘇聯載人航天發展,產生危機感的美國開始發力了。
從1961年的蘇聯,既是有裡程碑意義,達到巔峰並走下坡路。由於冷戰因素,蘇聯從歐美國家獲得高科技、工業設備幾乎不可能。而蘇聯依託自身龐大的陣營,完全有可能形成一整套的經濟閉環。通過計算機來講,烏克蘭負責設計晶片,白俄羅斯負責換導體等等。蘇聯擁有多麼多加盟共和國完全自給自足,這就意味著沒有沒有競爭,失去了創新能力。到了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和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蘇聯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那麼在工業領域高科技領域,蘇聯越來越缺乏耐心,認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還是利用各種渠道想辦法。計算機原來的研發人員變成了維修人員,不再研發新的產品,轉而修別人家的產品。
1984年被譽為現代網際網路產業的這個發展元年。賈伯斯的蘋果誕生,電腦戴爾誕生,路由器思科誕生,比爾蓋茨創立微軟等等,但是反觀蘇聯,安於現狀,由於當時的計算機足以研究竣工產業所以很多都被忽略了,當時的工業部部長開玩笑說計算機能發展起來就是個笑話。
上世紀60年代在高科技領域曇花一現之後,如今俄羅斯的網際網路技術就相當於發展中國家,俄羅斯人用的手機是蘋果,谷歌、華為,電腦、家用電器用中國海爾,汽車是德國奔馳寶馬,偶爾也會出現中國企業。
而美國在啟動空間計劃後5年內追加70~90億美元,美國政府源源不斷的研發資金流入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整個20世紀60年代,美國所有的科研經費,美國政府收入的1/4,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扶植之下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企業開始把蘇聯甩在了後面。
而此時的蘇聯沒有仍舊固步自封,自給自足導致了落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