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科書告訴我們,人類最早的文明起源於亞非大陸,所以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美洲是一個缺失古文明的地方,似乎在哥倫布發現它之前一片空白,但其實不然。在南美秘魯的群山之中,隱藏著一處驚天之作,它就是馬丘比丘古城,代表著古老的印第安印加文明。
馬丘比丘位於秘魯城市庫斯科,建造於2300多米的山脊之上,面積約為9萬平方米,周圍群山峻岭、叢林密布。古城由140個建築物組成,規劃井然有序,有階梯和道路相互連通,整體保存較為完好。1983年馬丘比丘被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偶然間發現:被遺忘的失落之城
相關研究表明,馬丘比丘的建造時間應該在印加文明強盛之時,大約在15世紀中前期,由於印加文明並沒有文字出現,所以對它的記載相當之少。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入侵秘魯,開始了近300年的殖民統治,這期間人們對古城全無所聞。1821年秘魯獨立,之後的近100年間,依然沒有發現馬丘比丘古城。
時間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賓厄姆率領團隊在南美洲考古,無意中發現了馬丘比丘。自此,這處被遺忘了4個世紀的古城重見天日。馬丘比丘孤獨的矗立於群山之間,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符號等信息,至今謎團重重。
謎團之一:如何建造?
古城的建築材料均為石料,由於它的地理位置極為偏僻,石料的來源眾說紛紜。第一個說法:建造人員從附近的山體斷層中進行取石,但周邊山體極為陡峭,對於如何開鑿、搬運等依然無法解釋。第二個說法:就地取材,即石塊就來自於腳下,從而開拓出了這麼大的一塊平地。以小編的淺薄之見,後者似乎更加合理。
另外,建築物的建造方式也非常特別,只用石塊進行堆砌,沒有使用任何的沙土泥灰,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和打磨、嚴絲合縫,工藝水平令人驚嘆。這讓我聯想到了中式建築的榫卯結構,也是不需要任何的粘合劑和釘子,而把木料完美的拼接在一起。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謎團之二:為什麼建造?
諸多的跡象和研究顯示,馬丘比丘絕非普普通通的城市,但究竟是作何用,至今並沒有定論,只有以下幾種猜想。
1.古城為防禦性軍事要塞,或者說是戰時避難所。但以它的規模,沒有辦法容納太多的人民,猜想是只為貴族們提供保護。
2.古城是印加貴族修建的一個精緻養生場所,就像中式的避暑山莊、皇家園林一個道理。
3.古城是祭奠神靈的地方。印加人非常崇拜太陽,太陽即他們的神靈,這裡位於山脊、遠離喧囂,可以更接近他們心目中的神靈,建築物中也確實有類似祭殿的地方,這裡發現的頭骨也被認為是獻給太陽神的祭品。
另外,還存在其他更多的說法,例如天文中心、研究作物生產中心等等。總之,馬丘比丘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謎,它充滿了無窮的吸引力,等待我們去繼續深入探索。
馬丘比丘已開闢成旅遊景點,向全世界開放
古城以它獨特的魅力,成為了秘魯最為受歡迎的景點,每年吸引四十萬遊客前來參觀。這裡的寧靜與世間的喧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純粹的石塊配上天鵝絨般的綠色草地,巍峨的安第斯山脈配上茂盛的雨林,美妙絕倫。
它沒有華麗的外表和過多的修飾,它用最自然和簡單的方式,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在震撼心靈的同時,也有一份印加古文明隨風消逝的空虛。曾經強盛一時的帝國,如今除了這一塊又一塊的石頭,再無任何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