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丘比丘是個石頭城,所有的建築都是由巨石壘砌而成,塊石頭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塊與石塊之間沒任何黏合劑,卻嚴絲合縫,甚至連薄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令人驚嘆。據說其中一塊石頭有33個角,每個角都跟毗鄰的石頭上的角緊密結合,如此精密的建築、細緻的規劃、驚人的重量,真不知當時的人是如何將巨石運上山並細細分割打磨的。
馬丘比丘遺址(西班牙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是秘魯一個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時印加帝國的遺蹟,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上城區即城市區,位於遺址的西側,主要由神廟、祭壇和貴族宅邸組成。城市區的西部分為男子區和宗教區,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宮和大塔樓,其石牆精美程度令人讚嘆。
神鷹廟是下城區唯一的神廟,其地面上有類似鷹頭的石刻。神廟後面的巨石就像是神鷹展開的兩翼,造型有如自然天作,栩栩如生。曾有人發現,在神鷹廟背後的「羽翼」裡有造型獨特的石龕,石龕中安置著木乃伊。
下城區是普通居民區和儲物倉庫區,這裡的石造建築材料和上城區相比,粗糙許多,建築也不如上城區的宏偉高大,因此下城區又有「平民區」之稱。平民區的盡頭有一座研缽屋,石屋的地面上有兩個類似研缽的圓坑。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巔的一塊怪異巨石,被稱為「日旯」, 印加人叫它「拴日石」(Intihuatana)。拴日石呈「凸」字形,是是印加人的靈魂。印加人認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傳說每年冬至太陽節時,為祈禱太陽重新回來,印加人就會象徵性地把太陽拴在這塊巨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