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秘魯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沉睡四百年的天空之城

2020-12-06 旅行點亮生活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位置:位於庫斯科西北130公裡處,海拔約2,350-2,430公尺。概況:馬丘比丘佔地約5平方公裡,整座城市大致分為以花崗巖巨石圈出的一級級梯田的農業區、貴族住宅與神廟齊聚的上城區、和民居與倉庫並存的下城區。

其他:

奇楚亞語(Quechua):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登錄名稱為「馬丘比丘古神廟(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

除了克丘亞人(Quechua)之外,沒有人知道馬丘比丘的存在。

揭開神秘面紗

1911年,美國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Hiram Bingham)在一名當地男孩的帶領下,於厚厚的樹叢下發現了這座遺址。實際上賓厄姆原本要尋找的是迷失之城比爾卡班巴(Willkapampa)——最後一座印加要塞,而他以為在馬丘比丘發現的就是自己要找的要塞。

紀念碑

儘管對這座印加「失落城市」的最新研究越來越多,人們對馬丘比丘的了解仍然有限。有人認為它建於印加帝國的衰敗時期,以試圖保存印加文化或重振雄風,而有人則認為在徵服時期它就可能已經是座被人遺忘的城市了。另一個理論認為遺址是處皇家度假地,因西班牙的入侵而廢棄。無論是哪種說法,那些超高品質的石匠工藝和裝飾告訴世人:馬丘比丘一定曾因其祭祀中心的地位而非常重要。

進入馬丘比丘以前您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每天入園人數限制為2,500人,請確認實有有效票券再行前往。園區內沒有衛生間,出入請記得攜帶護照與票根。攜帶大件行李可能會被工作人員特別關照,例如:攝影用滑軌。請務必低調並快速通過入口處。入園後的左手邊有紀念章,可以隨意拿取(印象中好像九點過後才會拿出來)。

園區內禁止事項:

嚴禁點火嚴禁飲食嚴禁在牆上寫字作畫嚴禁攀爬考古區城牆嚴禁大聲喧譁(包括吹口哨、高聲叫喊等等)嚴禁隨處便溺嚴禁攜帶非瓶裝之飲料嚴禁攜帶拐杖(行動不便和長者除外)嚴禁吸菸,以避免導致森林大火

進入園區後,沿一條狹窄的小路走到迷宮一般的馬丘比丘大門,「失落的印加城市」就在你眼前。如果想看到全景並拍攝一張經典的明信片照片,可以爬上Z 字形臺階前往Recinto del guardian(Guardhouse),這裡是遺址內少數的建築物之一,目前已經修復了茅草屋頂,是個不錯的遮陽和躲雨之處。

照片正上方的茅草屋即是Guardhouse

建議抵達這裡之後可以接著走到印加古橋(Inka Bridge)再往下參觀會比較順。而園區內的大致可以分成四條遊覽步道:

Sun Gate(太陽門)Inka Bridge(印加古橋)

剩下兩條步道需事先購票,且有人數和時段的限制:

Huayna PicchuMontaa

Inka Bridge 印加古橋

印加古橋因有人曾在這裡發生意外,目前已經封閉,只可在入口處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高超的建築技術

馬丘比丘城內有神廟、王宮、堡壘、民宅、街道和廣場等建築,這些建築全部用大塊花崗石砌成,石塊之間緊密結合,幾乎不使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由石匠們拼接壘築而成。幾個世紀以來,這裡發生過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偉的古城卻安然無恙、絲毫未損。至今還沒有人明白他們是如何能將重達20噸的巨石搬上馬丘比丘的山頂。

按照考古學家的劃分,馬丘比丘有三個組成部分: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和祭祀和貴族區(居住區)。

在神聖區裡獻給最偉大的太陽神因蒂(Inti)的「栓日石」、「太陽神殿」和「三窗神殿」是有重大考古學價值的主要寶藏。在居住區中有一部分是專屬於貴族們的,這裡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個緩坡上;Amantas(智者)們的住宅有紅色的牆面,ustas(王子)們的住宅則有著梯形的房間。在主城堡區中還有一片區域是專門關押和懲戒犯人的監獄。石頭建造的紀念陵墓是宗教儀式和獻祭犧牲的場所,裡面的空間成拱形,牆壁上還有雕刻。

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龐,而山的最高峰「Huayna Picchu」是他的鼻子。這裡再次感謝新莊稚齡Angelita姊親自試驗、解說。

沿臺階向下走到廣場左側進入「神聖區」。神廟是座頂部略細的圓柱形石塔,有馬丘比丘最精美的石雕工藝。雖然遊客不能進入,但可以從上方看到裡面。神廟下面有個隱密的天然巖洞,臺階狀的祭壇和壁龕都由印加工匠細雕而成,這裡被稱為皇家墓室(Royal Tomb),不過並沒有在此處發現過木乃伊。

Sacred Plaza 神聖廣場

三窗神殿(Templo de las tres ventanas),代表天堂、人間和地下

據說是因為大量的遊客前來踩踏而逐漸坍塌的主神殿(Sector de los Templos),但是啟陽說他查過資料早在幾百年前它就有些微坍塌的跡象了。究竟是遊客們的冤屈、大自然的反撲?還是古人偶一為之的疏漏?

工作人員正在對遺蹟牆面的維護與清潔。

栓日石(Intihuatana)

沿樓梯走上主神殿,拴日石(Intihuatana)就聳立在一座小山丘上。頂部的雕刻巖石經常被稱為日晷,不過它是與季節的變化而不是每日的時間有關。西班牙人毀壞了大多數這類神殿,以瓦解印加人對太陽的崇拜。

兀鷹神殿(Templo del Cóndor)– photo by Young

在神殿地板是兀鷹頭部和頸部,而上方兩塊巨大的巖石是兀鷹的翅膀,工匠絕妙的雕刻功力,讓石雕展現出兀鷹飛翔的姿態。歷史學家推測兀鷹的頭部被用來作為一個祭壇。神殿的下面是放置木乃伊的小山洞,後方是人類大小的壁龕和地下迷宮般的地牢。根據記載,被告公民將被束縛入龕三天,等待命運的審查,通常會因懶惰、淫慾或竊盜三項罪行判處入獄。

相關焦點

  • 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
  •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這裡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這裡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這座被印加帝國遺棄的古城,修建於公元15世紀中葉,坐落在海拔約2350米的安第斯山脈上,因其絕佳的地理位置,而遲至20世紀初才被發掘,進而廣為人知。
  • 國外旅行,藏於叢林中四百年的馬丘比丘,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16世紀中期,秘魯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從那以後,民間傳說蒼莽的安第斯山脈中隱藏著神秘的印加古城。三百多年來,陸續來了探險家和考古學家,但什麼也沒得到。1900年,海姆與國際知名的鑽石之家蒂凡尼。創始人孫女結婚,生了七個孩子,孩子們長大後,各自的成就特殊,成為藝術家、政治家等。海姆不滿意探討現有的前史文獻,不願把日子關在三尺的演講臺上,他充滿熱情,自己探索陌生的國際。1906年曾遠赴南美,總結了沿途見聞記錄的《委內瑞拉到哥倫比亞之旅》,沿西班牙商業航線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到秘魯的首都利馬,總結了「橫越南美」。
  • 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又譯麻丘比丘)是一處印加秘魯遺址,位於秘魯境內的庫斯科,建於約公元1500年。其坐落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被熱帶叢林包圍著,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的遺蹟,也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古老的失落之城——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
    1911年的時候,在秘魯的安迪斯山脈中發現了一座非常神秘的印加古城,是至今南美發現最大的古城遺址,整個建築群建造在山脊之上,兩側都是懸崖,易守難攻,但也因道路崎嶇,後來被捨棄。古城裡有著宮殿、廟宇、房屋、和廣場,全部用階梯相連接,供水和排洩系統非常的完善,而且古城裡還遍布梯田,方便耕種,通過研究城市的建築風格和留存的文物,可以看出五百年前印加人擁有著高超的智慧和技術。
  • 【看世界】朝聖馬丘比丘 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8年間,王作鵬八次駕車進藏、四次深入北極、一次遠徵南極,走過了幾十個國家,不畏艱險,拍攝了大量的珍貴影像。他始終堅持環保理念,呼籲人們重視自然,並堅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這個世界。    本網將整理推出王作鵬部分攝影作品,今日發布馬丘比丘——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 失落的印加城市、空中之城,秘魯馬丘比丘疑似跟外星人有關
    (馬丘比丘遺蹟照片。)空中之城——馬丘比丘古城就是這樣一座古老的城市。馬丘比丘在南美洲原住民語言中為「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考古學家認為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於1440年左右建立了這座城市,直到1532年西班牙人徵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以下是馬丘比丘古城的神奇之處。1,古城建立在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的尾部,距烏魯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
  • 「失落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去南美不能錯過的地方
    你一定聽說過這個被稱為「失落之城」的馬丘比丘,位於秘魯境內庫斯科省烏魯班巴河谷左岸,海拔約2350米高的山上,為熱帶叢林所包圍,三面臨河,名副其實的「天空之城」了,它是至今保存最完好且謎團最多的古印加帝國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中翻譯為「古老的山」,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 天空之城,謎一樣的馬丘比丘,旅行在召喚您!
    馬丘比丘之巔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與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洩……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的身上有著數不清的秘密,時至今日,它神秘的面紗仍未被完全揭開。在山巔之上、雲霧之下、峰巒之中,石砌的古老建築物,正在等著您的到來……馬丘比丘的前世今生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在克丘亞語(Quechua)中是「古老的山」之意,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 【秘魯散記之六】雙重世界遺產,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鑲嵌在安第斯山絕壁上的天空之城 馬丘比丘位於印加古都庫斯科西北130公裡處,它高聳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馬丘比丘與瓦納比丘兩峰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30米,面積13平方公裡,其中建築遺蹟5平方公裡。山下是烏魯班巴河環繞的深谷,周圍層層山巒,可謂懸在絕壁上的天空之城。
  • 因瘟疫消失的古城:馬丘比丘
    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011年1月1日,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宣布將定2011年為「世界馬丘比丘百年」年,以紀念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印加古城建築被發現100周年,同時宣布,耶魯大學將開始歸還所借近百年的馬丘比丘出土文物。
  • 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遺址!
    馬丘比丘是個石頭城,所有的建築都是由巨石壘砌而成,塊石頭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塊與石塊之間沒任何黏合劑,卻嚴絲合縫,甚至連薄薄的刀片都插不進去,令人驚嘆。馬丘比丘遺址(西班牙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是秘魯一個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時印加帝國的遺蹟,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上城區即城市區,位於遺址的西側,主要由神廟、祭壇和貴族宅邸組成。城市區的西部分為男子區和宗教區,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宮和大塔樓,其石牆精美程度令人讚嘆。
  • 印加帝國「失落之城」馬丘比丘的10大秘密
    依偎在安第斯山高高的山坡上的馬丘比丘遺蹟不斷呈現出印加帝國神秘的不解之謎。儘管這個考古遺址每年吸引著許多人來到秘魯,這10個深藏在歷史長河裡的秘密卻鮮為人知。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馬丘比丘廢墟,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遺蹟。
  • 「失落之城」馬丘比丘的秘密!
    秘魯全稱為秘魯共和國,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秘魯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的最大國家印加帝國。首都利馬年平均氣溫18.7℃,被譽為「世界不雨城」。秘魯以其多樣性的自然風光、亞馬遜河叢林、安底斯高原、印加遺蹟及喀喀湖,使秘魯成為世界上最具觀光價值的國家之一。旺季前往庫斯科與馬丘比丘,一定要帶外衣,毛衣有時候都會冷,進山最好穿抓絨衣或衝鋒衣。由於海拔很高,紫外線照射強烈,需要抹足夠的防曬霜(SPF值最好30以上),並3-4小時內補充一次。
  • 「失落之城」馬丘比丘,被遺忘了4個世紀,如今仍是未解之謎
    在南美秘魯的群山之中,隱藏著一處驚天之作,它就是馬丘比丘古城,代表著古老的印第安印加文明。 偶然間發現:被遺忘的失落之城 相關研究表明,馬丘比丘的建造時間應該在印加文明強盛之時
  • 馬丘比丘:印加人的失落之城
    去秘魯而不去馬丘比丘就像是去巴黎而無視艾菲爾鐵塔:這根本做不成。而且,大多數人都不會忽略這個重要的哥倫布前時期遺址,因為它是這個南美國家遊客最多的景點。是什麼使馬丘比丘如此特別?一方面,它是曾經強大的印加帝國保存最完好的遺骸。
  • 馬丘比丘古城,印加文明的奇蹟,在懸崖上屹立千年
    雖然印加文明在歷史的進化中湮沒,然而那一座座殘留的古老建築卻無法被時光抹去。例如,在馬丘比丘古城,能清晰地感受到印加文明的痕跡。公元15世紀,大洋彼岸的印加帝國開始逐漸繁榮起來,在帝國統治者帕查庫蒂的統治之下,印加帝國開始大規模壘石造房修城建邦,馬丘比丘古城也是同一時期的產物。
  • 安第斯山脈一座失落之城,曾經輝煌的帝國,直到二十世紀才被發現
    秘魯的馬丘比丘飛越半個地球長途跋涉,來到心儀已久的印加文明的「失落之城」。這就是「馬丘比丘」,對了它就是位於秘魯境內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安第斯山脈的中的一座被遺棄的古城,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頂之城,前往這裡是需要付出太多的艱辛與努力。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神奇的秘魯昌昌與失落的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失落的空中之城馬丘比丘是「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之一也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由於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
  • 探索失落之城馬丘比丘,這些謎團至今未被解開
    遙遠神秘的南美洲,南緯13°9′23″,西經72°32′34″,一座失落的古城正坐落在安第斯山脈高聳入雲的山脊上,它就是秘魯最為著名的印加帝國文明遺珠,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馬丘比丘。馬丘比丘其實並不是這座失落之城的真名,伴隨著印加文明的滅亡,它的真名已經無從知曉,只因為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做馬丘比丘,考古學家便假借這座山峰的名字為這座印加文化的傳奇古城名為「馬丘比丘」。馬丘比丘的規劃錯落有致,整齊劃一。從入口進去便來到了它的農業區,接近50度坡度的陡坡上,印加人硬是開墾出來一層層平坦的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