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偎在安第斯山高高的山坡上的馬丘比丘遺蹟不斷呈現出印加帝國神秘的不解之謎。儘管這個考古遺址每年吸引著許多人來到秘魯,這10個深藏在歷史長河裡的秘密卻鮮為人知。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馬丘比丘廢墟,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遺蹟。
1. 實際上並非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探險家海勒姆·賓厄姆三世1911年碰到馬丘比丘的時候,他是在尋找另一座叫做比爾卡班巴(Vilcabamba)的城池。1532年被西班牙人徵服之後,印加人逃亡到了這個隱藏的帝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成了著名的印加帝國傳說中的失落之城。賓厄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馬丘比丘與比爾卡班巴是同一個地方爭執,這個推測直到他1956年去世後才被證明是錯誤的。(真正的比爾卡班巴現在被認為曾經位於馬丘比丘以西大約80公裡的叢林之中。)最近的研究對馬丘比丘是否被完全遺忘提出了質疑,因為賓厄姆到那裡的時候,就有三戶農民住這個遺址裡。
2. 地震發生時會「跳舞」的石頭
整個印加帝國最壯觀建築裡的石頭都沒有使用灰漿。這些石頭被精細打磨過,互相緊密地楔合在一起,甚至石頭之間一張信用卡都插不進。這種建築風格除了明顯的美學優點外,也有工程優點。秘魯是一個地震不穩定的國家,利馬和庫斯科都曾被地震夷為平地,而馬丘比丘本身就建在2條斷層帶上面。地震發生時,印加建築裡的石頭據說會「跳舞」,就是說,在震動中石頭會彈跳,然後落回原來的位置。如果不是這種建築方法,馬丘比丘許多最著名的建築應該早就坍塌了。
3.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大多看不見
這個印加遺址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們漂亮的石牆,他們的土木工程也非常先進。(特別是,正如經常被人注意到的那樣,他們沒有役使動物、沒有使用鐵製工具,也沒有使用輪子。)我們如今看到的這個遺址,必須搬走2座小山峰之間的石頭和泥土開鑿出一個凹槽,以創造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工程師肯尼斯·賴特估計馬丘比丘60%的建築工程在地面以下,這些建築工程大多由地下的建築基礎和用作排水的碎石組成。(在雨季遊覽過的人都會說,馬丘比丘能吸納大量的雨水。)
4. 90分鐘爬上廢墟
馬丘比丘之旅有許多事情要做,但不要想很便宜。從庫斯科起的火車票可能每張要100多美元,門票價格從47美元到62美元不等,這取決於你如何選擇。期間,到印加遺址坐落的600米高山坡頂上的往返公交車還要再花24美元。當然,如果不介意作次鍛鍊,你可以免費爬上爬下。這條陡峭的小路大致沿著海勒姆·賓厄姆1911年的路線走,並且可飽覽馬丘比丘歷史保護區幾乎與賓厄姆時代一樣的特別風光。攀爬很費勁,大約需要90分鐘。
5. 一個沒人去的偉大秘密博物館
對於習慣了國家公園裡解說標誌的遊客來說,馬丘比丘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這個地方幾乎沒有提供關於廢墟的信息。(這個缺點確實有一個好處,即保持了廢墟的整潔。)卓越的曼努埃爾查維茲博物館(門票7美元)填補了關於馬丘比丘如何以及為什麼修建的空白,展覽是用西班牙語和英語,還展示了為什麼印加人選擇這麼一個極為特別的位置修建這座城堡。當然,首先你必須找到這家博物館,它位於馬丘比丘山下一條長長的土路盡頭,很不方便,從阿瓜斯卡連特斯鎮步行大約30分鐘。
6. 要攀登的山峰不止一座
天還沒亮,遊客們在阿瓜斯卡連特斯鎮公交站外早早地排起了長隊,希望是第一批進入遺址的人。為什麼?因為每天只允許400人爬瓦伊納比丘峰。(這個小小的綠色山峰,形狀像只犀牛角,在馬丘比丘許多照片的背景中都的出現。)幾乎沒人願意攀登遺址另一端通常叫馬丘比丘山的山峰。馬丘比丘山高1640英尺,是瓦伊納比丘山的兩倍,可以鳥瞰廢墟周圍地區全景,尤其是那條白色的像一條盤旋的蛇一樣環繞馬後比丘的烏魯班巴河特別壯觀。
7. 神秘的月亮神廟
如果你是那幸運的早起鳥之一,在去瓦伊納比丘山的遊客名單中佔有一席之地。那麼不要只爬上這座山,拍幾張照片,然後走人。花點時間沿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小路去月亮神廟,它位於瓦伊納比丘山的另一邊。那裡的一個洞穴裡建有一個舉行各種儀式的神龕,內有精美的石雕和曾經可能用來存放木乃伊的壁龕。
8. 等待你發現的東西還很多
如果你漫步遠離馬丘比丘廢墟核心,會注意到偶爾有人行小道伸進茂密的灌木。那是通向哪裡?天知道。因為馬丘比丘周圍區域雲霧繚繞的森林生長非常迅速,附近還有一些未知的小道和廢墟沒有被發現。新整修的幾處梯田2011年才首次向公眾開放。
9. 意義重大的朝向
從海勒姆·賓厄姆1911年步履蹣跚地爬上馬丘比丘那一刻起,遊客們就知道這個廢墟的自然環境對這個遺址與建築本身一樣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遺址的位置,以及其最重要建築的朝向很大程度上受到附近神山位置的影響。瓦伊納比丘山尖上一塊箭形石頭似乎指向正南,徑直穿過著名的拴日石(Intihuatana Stone),指向薩爾坎泰峰(Salcantay),這座山是印加宇宙學最崇敬的神山之一。印加日曆的重要日子裡,太陽可能在其它有重要意義的山峰之後升起或落下。
10. 可能曾經是朝聖的終點
義大利考古天文學家朱利奧·馬格利提出的新理論認為,從庫斯科到馬丘比丘的旅程可能具有儀式上的意義。根據傳說,這是對第一個在提提卡卡湖太陽島去世時的天堂之旅的附和。印加人不是簡單地沿著烏魯班巴河河岸走一條更明智的路線,而是建造了一條不切實際但具有極強視覺衝擊力的印加古道。據馬格裡說,這條古道是為朝聖者進入馬丘比丘準備的。朝聖的最後一段路程是攀登臺階到達廢墟的最高點——拴日石。
世界遺產地圖片:馬丘比丘
1911年,一名秘魯嚮導帶領耶魯大學教授海勒姆·賓厄姆爬上陡峭的半山腰,並作為第一位親眼見到馬丘比丘這座「失落之城」的西方學者被載入歷史書。印加帝國的這處傑作現在是一處世界遺產地,也是南美必看的一個旅遊目的地。
太陽神廟——這個半圓形的太陽神廟(也譯作日壇)建有圍牆圍著一塊大卵石,可以居高臨下俯瞰下面的「聖谷」。夏至期間,陽光透過日壇的一個窗口,並且與裡面的卵石和附近山峰的頂端對齊連成一線。
時空之旅——馬丘比丘距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大約50英裡,是15世紀的一座石頭城,坐落在安第斯山半山腰一條山巒環繞的山谷裡。目前去那裡得先坐4個小時的火車,然後是幾英裡蜿蜒的盤山路,或者直接沿著名的印加古道徒步3至6天。
梯田——馬丘比丘700多塊古老的梯田保護了土壤,促進了農耕,而且作為巨大的水調配系統的一部分,貯存雨水並限制了陡峭山坡的侵蝕。
印加基礎設施——馬丘比丘外面鋪設了一條大路,整個遺址由房屋、廣場,以及由狹窄小路連接的平臺組成。一個個區域由圍牆、水溝和(也許是)壕溝隔離開來。
古代建築——馬丘比丘景觀工程技術有很強的特色。這個遺址的房屋、圍牆、梯田和坡道利用了陡峭的山地地形,並使這座城池自然地融入其所坐落的懸崖絕壁之中。
眺望星空——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淺淺的石盤曾經盛滿水後被當作一種天文觀測工具。
烏魯班巴河之上——印加遺址位於一處山梁之上,大約600米之下三面環繞著湍急的烏魯班巴河。海勒姆·賓厄姆於1911年第一次看到茂密的灌木裡聳立著梯田和高牆的迷宮時,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近400年來不為外界所知的鬼城。後來他寫道:「真的好像一個難以置信的夢。這會是什麼地方呢?」
瓦伊納比丘山山頂平臺讓背包客可以鳥瞰馬丘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