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到石砌的古老建築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個世紀的城堡奔騰下洩……"這是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對馬丘比丘的描述,在位於海拔兩千四百三十米美麗的高山上,被熱帶叢林所包圍。巨大的城牆、扶手像是與懸崖絕壁渾然一體,從建造規模上看,可能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產物。遺蹟靜靜地屹立在安第斯山脈東邊的山坡上,被亞馬遜河上遊環繞著的盆地,土壤肥沃、資源豐富。
15世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崇拜太陽的古老民族,部族內女性人數多過男性。馬丘比丘--在印加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像巨人一樣佇立於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距離下面的烏魯班巴河有四百五十七米,躺在兩座山峰間猶如啞鈴般的山脊上,宗教活動儀式經常會在那裡舉行,這座山的本名已被世人遺忘,也就挪用了一座山脈的名字。
1911年有所大學考古教授規模如此巨大的遺蹟,他確定這裡是傳說中的印加人最後的居住地。被西班牙人佔領首都後,印加人民就此在這裡隱居了36年。眼前景象徵服了教授,並記錄下當時的感受,於是寫到:「我這才開始認識到,這裡的城牆和它周圍合成半圓形的廟宇,是世界上最美的石磚工程。它們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今推翻了當時教授對確認這遺蹟的考證。歷史太過久遠,馬丘比丘的真名已無法得知,留下的只有諸多傳聞與推測。
它始建於哪個年份已無可查,猜測是在印加帝國強盛時期的15世紀建造。這裡看似是個城,其實是舉辦宗教活動的聚集地。曾經在這裡挖掘出的頭骨來看,女性人數與男性人數的比例為十分之一,就有了以下的推測:這裡曾是個宗教祭奠活動的場所,人們崇拜太陽,女人被視為太陽的貞女。
有個名叫「困住太陽的地方」的建築,這個跡象可以推測出馬丘比丘居民對太陽的崇敬。這個建築結構奇妙,全由石頭組成,隨著時光變遷,其它物件逐漸消失於世,唯有它殘喘於世。可能它是用作計算重要的日期,以便舉行慶典活動。或許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吧!到了那一天據說太陽會在這裡被困住。曾有人在太陽塔上對太陽系觀察並研究著。馬蹄形的塔,東面的窗子有些特殊,只有到了冬至那天,能夠抓住陽光。其次,三扇窗戶並排排成直線的房間,在屋內中間放著一塊筆直的長方形石塊,每到特定時日,這些布局就有了它的功用,印加人的節慶活動就在這裡舉行。
宮殿、宏偉的建築、通道、花園在馬丘比丘隨處可見。石階連著高低不一的花園和道路。從痕跡上看,這裡有著梯田、灌溉用的溝渠、水池、浴池,從而看出對土地的規劃利用。這座遺蹟,仿佛是就像世外桃源,從他國入侵開始就不為人知,似乎不曾有過。也有說部落間的矛盾使這裡失去了往昔容貌。
那位教授對遺蹟建築的評價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觀。當地人不知用了什麼方法,把巨大的花崗巖石塊堆砌到一起,而不用砂漿,這不令人稱奇嗎?石塊的形狀各有不同,卻又精確的相互拼合著,所築成的牆體,石塊間的縫隙細微到使人難以察覺,看上去,像渾然一體的大石塊,讓人佩服遠古時期工匠們的超凡手藝,嘆為觀止!教授到這裡時,這座被荒廢了幾個世紀之久的古城,已是滿目瘡痍,只有石磚建築結構留存下來,令人欣喜意外。
有人認為印加人無法建造出如此精妙的磚石建築。他們的確是智慧高超的民族,就算這樣,沒有用來切割與運輸巨石的工具,也無法造出馬丘比丘來。基於這些原因,便有了各種猜想,如星際來客等。另一說則是印加祖輩的功勞。如何建造出馬丘比丘,已無法斷定,由於它的神秘,使人們更有興趣探知創造了這一偉跡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