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散記之六】雙重世界遺產,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021-01-15 人民網

印加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稱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是美洲由南到北的古代印第安人文明。2018年4月遊覽秘魯,實現了走進印加文明的夢想,在此分享踏訪印加文明標誌性遺蹟——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馬丘比丘的見聞與感悟。2016年末,曾去墨西哥拜謁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和中美洲貝里斯國的拉瑪奈瑪雅遺址,探訪了叢林中的瑪雅文明;踏訪墨西哥之北的阿茲特克文明已在計劃之中。

多年嚮往的馬丘比丘終在眼前

4月24日凌晨,離開烏魯班巴鎮的聖阿庫斯丁酒店乘大巴到附近的奧蘭達火車站,6點40分登上前往熱水鎮的觀光火車。車廂設有舒適的真皮座椅,可享受茶點與航空級服務,透過全景式玻璃大窗和明亮的天窗,將窗外安第斯山的森林、雪峰、雲霧和湍急流淌的烏魯班巴河景色一覽無餘。40分鐘車程到了馬丘比丘山腳下的熱水鎮,小鎮因擁有眾多溫泉而得名。一下火車就看到以山麓綠林為背景的「Machu Picchu」白色大字和雄鷹展翅的街頭雕塑,遊客熙來攘往,商鋪鱗次櫛比,手舉帽子、手杖、雨具的商販緊追客流……儼然一派旅遊小鎮的熱鬧景象。這裡距馬丘比丘6公裡,是進入馬丘比丘的必經之地,由印加古道徒步上山需要2小時,我們時間緊迫,只能乘車前往。8點30分坐上景區觀光巴士上山,垂直峭壁,飄渺雲霧,翠綠山林,連續「之」字形的盤山坡道和偶爾現身的萌萌羊駝……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覺半小時已到馬丘比丘大門前。面積不大的山頂廣場排起了長隊,恁多遊客等待進入景區,那景象不由讓人想起北京的春節廟會。「景區保護豈不令人堪憂?」觸景沉思,隨即發問。導遊費爾南多說,鑑於遊客過量、景區汙染與山體滑坡等現象,聯合國幾年前曾提出警告,現規定每日限入2500名遊客,觀光火車、景區巴士,進入門票全部實名預約,突發奇想遊馬丘比丘是根本不可能的。說話間隊伍移動迅速,已到檢票處,雖然此時天不作美下起雨來,但千餘名遊客很快有序進入,看來秘魯政府對此處雙重世界遺產的管理與保護還是嚴格有效的。進入古城,嚮往多年的真實的馬丘比丘終現眼前,雖然細雨綿綿,霧氣旋繞,但早在地理書和畫冊中見過的那無比壯美的圖景映入眼帘,依然令人震撼和激動不已。

鑲嵌在安第斯山絕壁上的天空之城

馬丘比丘位於印加古都庫斯科西北130公裡處,它高聳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馬丘比丘與瓦納比丘兩峰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30米,面積13平方公裡,其中建築遺蹟5平方公裡。山下是烏魯班巴河環繞的深谷,周圍層層山巒,可謂懸在絕壁上的天空之城。導遊費爾南多說,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中意為「古老的山巔」,也被稱為「失落的印加古城」,是前哥倫布時期保存完好的印加遺蹟,享有秘魯「龐貝」的美譽。它由印加國王帕查庫提建於1440-1500年間,直至1532年西班牙徵服秘魯時方被捨棄。由於山高路陡,人跡罕至,400多年隱藏於叢林覆蓋的山間,直至1911年,才被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海勒?賓加曼發現。自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整個4月刊介紹馬丘比丘後,它才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1940年一支探險隊發現貫穿印加聖谷、連接這裡的印加古道,從那時起打通了通往馬丘比丘的道路。由於其宏大的建築規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發現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為印加帝國的標誌性古城遺址。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蹟」,由於其神秘的宗教氛圍,也被列為全球10大懷古聖地。

馬丘比丘作為印加貴族的休養地與祭祀地是考古學家較為一致的看法。古城遺址由城市區與農業區兩大區組成。跟著費爾南多由東南向北行走再左轉上山,看到馬丘比丘用巨大花崗石建築的城廓,迤邐壯觀。費爾南多指著這氣勢磅礴的巖石圍牆說,它享有「秘魯長城」的美譽,兩區之間由此石牆分隔,牆外是梯田農業區,依地勢不同,又分高梯田與低梯田;城區由神聖區、祭司與貴族區、平民南區3區組成。在山頂看到高梯田和城垣守衛者的草屋,站在觀景臺眺望,古城全貌、對面瓦納比丘景色盡收眼底,俯瞰則是數百米峭壁下流淌的烏魯班巴河,真實感受到馬丘比丘是聳立於山脊上的天空之城。還看到很多從上到下的水渠。費爾南多說,考古顯示整個城區有200座建築和109處連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總計3000多個臺階,還有眾多噴泉與完整的水利系統,當時古城人口達1100人;古城不僅有明渠,還有暗渠,其水渠和下水管道與灌溉系統巧妙相連,供水系統設計做到了讓聖泉的水依次流淌過每一間房屋。城區規劃井然有序,北部多為莊嚴的宮闕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場所。看到供王公貴族居住的梯型房屋排列在一個緩坡上,用料優質、石牆精美,附近還有個綠色植物與花卉覆蓋的御花園,而平民南區則是石塊粗糙、沒有窗戶的房屋;且對貴族和平民的供水量也有區別,是嚴格按等級配給的,顯然,印加帝國等級制度森嚴。

觀賞神聖區的祭祀廟宇

走到馬丘比丘中部靠北區域就到神聖祭祀區,這裡有眾多神廟。穿過一片房屋遺址下行,首先來到「太陽廟」。印加人篤信與崇拜太陽,馬丘比丘的拱形大門稱為「太陽門」,古城中心建有壯觀的「太陽廟」。這是一座精緻的圓形建築,牆上的窗口和廟中置放的花崗巖巨石體現了太陽廟的天文臺功能。費爾南多說,可從窗口觀測太陽在夏至時的運行軌跡,每年6月22日南半球冬至時,陽光會通過此梯形小窗直射到廟中花崗巖巨石中央,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構造能完美地捕捉陽光射在花崗巖巨石上的變化軌跡。古城北面的瓦納比丘山峰背面有座月亮神廟,和這裡的「太陽廟」遙相對應,考古學家由此論斷,馬丘比丘是用於供奉太陽神的地方。「太陽廟」不僅是印加人祭祀太陽的場所,更是一座天文觀測站,是古印加人對天文和建築學造詣的最佳代表。從「太陽神」廟再上山坡,經過有散亂石塊的石料場就到了神聖廣場。這片區域內有祭祀天地之神的「主神廟」,它無頂、只有三面圍牆,牆壁均用打磨精細的石塊壘砌,並以巨石墊底,門楣是一塊重達3噸的巖石,廟中有巨石祭壇和許多神龕。它旁邊就是「三窗廟」,因有三扇巨石疊成的大窗而得名,可從大窗眺望神聖廣場和遠處的群山。廟中殘存一堵厚厚石牆,其中有塊32個剖面的不規則巨石,但它卻能緊密地與周圍石塊拼接在一起。廟中有根用來支撐屋頂的石柱,柱邊有一塊象徵天地宇宙的石刻,據說在此祭祀地、水、火宇宙三元素,故又稱三神廟。靈敏的「方向石」就在廟旁,其四角分別朝向東西南北,印加人也用它辨別星象、測定季節,為農事服務。著名的「拴日石」就矗立在這裡的高山之巔,它是個「凸」字形的巨石組合,一個石樁直立在一塊長約2米有刻度的平置巨石上,又稱石塔。費爾南多說,當年崇拜太陽的印加人總擔心太陽西落深淵不再升起,就在古城至高點豎起「拴日石」,在每年冬至太陽節時,他們祈禱太陽重新歸來,會象徵性地把太陽拴在石樁上。「拴日石」被稱為印加的「日晷」,豎立的石樁隨著太陽運行會在平放的巨石上投下陰影,依不同位置的陰影來判定時間變化與季節更替,從而安排播種與收穫等農事活動。印加人和瑪雅人一樣,都擁有很高的天文智慧和成就。「神鷹廟」則在南邊居住區,印加工匠在天然巖石上雕鑿出栩栩如生的神鷹兩翼,又在地面石塊上精雕出一個鷹頭造型。印第安人崇拜山鷹和美洲豹,其古都庫斯科設計成美洲豹形狀,而在馬丘比丘建了神鷹廟。此廟鷹翼背後的巖石上鑿有供祭祀用的石龕,翅下還有曾經供奉木乃伊的小洞。下山途中,走進仿照古印加人屋舍加蓋了茅草屋頂的復原屋,發現屋頂橫梁是用繩子捆在牆壁石筍上。此時恍然大悟,所見居屋牆壁上凸出的石筍原來是用作加蓋屋頂的。壯觀的梯田一望無際,可以想像數百年前這裡農業何等發達。人去樓空,印加文明失落,只有隨處可見悠閒吃草的羊駝。

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與不解之謎

聆聽傳說,馬丘比丘背後山的輪廓象徵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高高的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定不該從山上切削石料,只能從山下搜尋散落石塊建造城市。馬丘比丘就是利用從山下搜尋的散落石塊建成的,令人驚訝。一路走來,所見馬丘比丘太多細節令人敬佩。古城牆壁都用精準切割的石塊壘砌,不用砂漿與粘合材料,竟能嚴絲合縫插不進一枚薄薄的刀片;梯型門窗和略微向內傾斜而相互抵連的牆壁具有很強抗震與防洪功能;半圓形石片上下扣合的供水渠道具有保潔與防蒸發功能;「太陽廟」、「拴日石」具有很強的天象觀測功能,它們不僅是一座廟和一塊石頭,它們更多地向世人呈現出15世紀古印加文化的精髓。站在高山之巔沉思,如此規模龐大的古城所用石料取材於600米峭壁之下,古印加人在沒有輪式車輛和鐵製工具情況下,是如何挖掘並將數百噸重的巨石運上山巔的?他們不用任何粘合材料是如何壘成嚴絲合縫的平整石牆的?最早發現古城之時,許多房間窗臺上還擺有金器寶物,何故剎那間就人去樓空、消失得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太多不解之謎令人匪夷所思。但這謎一樣的古城卻是為數不多的自然與文化雙重世界遺產和世界新七大奇蹟。「馬丘比丘古城位於一座非常美麗的高山上,海拔2430米,為熱帶叢林所包圍。它是印加帝國全盛時期最輝煌的城市建築,那巨大的城牆、臺階、扶手都好像是在懸崖峭壁自然形成的一樣。古城矗立在安第斯山脈東邊斜坡上,湍急流淌的烏魯班巴河環繞峭壁之下,那裡是非常豐富的動植物寶庫。」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馬丘比丘這樣描述。馬丘比丘是印加文化的瑰寶,是在世界天文與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古城遺蹟。

出行秘魯之前、登上馬丘比丘的興奮時刻和在寫這篇馬丘比丘散記的日子裡,不時憶起智利當代著名詩人巴勃羅.聶魯達的長詩《馬丘比丘之巔》的詩句:「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與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洩……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找到能續寫詩篇所必需的原則信念。」

歲月無語,惟石能言。馬丘比丘給予世人的不只是對古印加人智慧的感佩與敬畏,更多的是啟迪世人知曉、銘記、追尋與緬懷已經逝去的一個人類的偉大文明。(馮 霄/文 於世文/攝)

相關焦點

  • 天空之城,謎一樣的馬丘比丘,旅行在召喚您!
    這是南美洲保存最為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遺蹟,坐落在海拔約為2350米的安第斯山脈上,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由於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人們推算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的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公元15世紀中葉修建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徵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事實上,馬丘比丘的起源至今還是一個謎。
  • 「失落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去南美不能錯過的地方
    你一定聽說過這個被稱為「失落之城」的馬丘比丘,位於秘魯境內庫斯科省烏魯班巴河谷左岸,海拔約2350米高的山上,為熱帶叢林所包圍,三面臨河,名副其實的「天空之城」了,它是至今保存最完好且謎團最多的古印加帝國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中翻譯為「古老的山」,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
  • 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又譯麻丘比丘)是一處印加秘魯遺址,位於秘魯境內的庫斯科,建於約公元1500年。其坐落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被熱帶叢林包圍著,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的遺蹟,也被稱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這裡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這裡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這座被印加帝國遺棄的古城,修建於公元15世紀中葉,坐落在海拔約2350米的安第斯山脈上,因其絕佳的地理位置,而遲至20世紀初才被發掘,進而廣為人知。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神奇的秘魯昌昌與失落的馬丘比丘
    秘魯昌昌:世界最大的土磚城昌昌城建立於12世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土磚城,那裡的人們在遠古時代就用黃金裝飾建築物,還盛傳有些用貴金屬製作的植物。來自瑞士、美國、德國以及秘魯的考古工作者們在古城開展了一系列艱苦的修復工作,使一部分建築物不同程度得以恢復與此同時,考古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通過近年來大規模的調查和發掘,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土城遺址,昌昌逐漸向世人展示出滿目瘡痍下輝煌的過去。昌昌的建築材料沒有使用一塊石頭,全部用土磚壘成。這是因為古城位於狹窄的沿海地區,石料非常缺乏,所以人們發明了土磚來代替。
  • 南美秘魯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沉睡四百年的天空之城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登錄名稱為「馬丘比丘古神廟(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實際上賓厄姆原本要尋找的是迷失之城比爾卡班巴(Willkapampa)——最後一座印加要塞,而他以為在馬丘比丘發現的就是自己要找的要塞。
  • 馬丘比丘天空之城,建造工藝超越金字塔,疑為外星人建造
    天空之城1986年宮崎駿推出了天空之城動畫電影,當時這一幕開啟了很多人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想,會不會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個高智慧的文明?還真有!他們不但掌握了飛行技術,甚至已經建造了一座城市,可以翱翔於天空之中。1911年,有人在一座2400米高的高山中,發現了一座神秘的天空之城,這裡地勢陡峭,常年雲霧環繞,使得這座城市完全與世隔絕了400多年之久!
  • 馬丘比丘古城遺蹟——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又譯麻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Peru)境內庫斯科(Cuzco)西北75公裡,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公元1500年的遺蹟,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失落之城」馬丘比丘的秘密!
    秘魯全稱為秘魯共和國,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秘魯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的最大國家印加帝國。首都利馬年平均氣溫18.7℃,被譽為「世界不雨城」。秘魯以其多樣性的自然風光、亞馬遜河叢林、安底斯高原、印加遺蹟及喀喀湖,使秘魯成為世界上最具觀光價值的國家之一。旺季前往庫斯科與馬丘比丘,一定要帶外衣,毛衣有時候都會冷,進山最好穿抓絨衣或衝鋒衣。由於海拔很高,紫外線照射強烈,需要抹足夠的防曬霜(SPF值最好30以上),並3-4小時內補充一次。
  • 秘魯馬丘比丘景點導覽
    秘魯沿海地帶大部分是沙漠,南北超過2500公裡,含括了秘魯的主要城市和公路。從安第斯山脈西側縱流的河川衝刷成數十個肥沃的綠洲,也是今日的農業中心。至於文明探索的景點則有西潘王之墓、蘭巴葉克城的布魯寧博物館及帕拉卡斯國家保護區等。Huascaran(6768公尺)是秘魯的最高峰,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平均約3000~4000公尺。
  • 「失落之城」馬丘比丘,被遺忘了4個世紀,如今仍是未解之謎
    在南美秘魯的群山之中,隱藏著一處驚天之作,它就是馬丘比丘古城,代表著古老的印第安印加文明。1983年馬丘比丘被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偶然間發現:被遺忘的失落之城 相關研究表明,馬丘比丘的建造時間應該在印加文明強盛之時
  • 【看世界】朝聖馬丘比丘 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他始終堅持環保理念,呼籲人們重視自然,並堅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這個世界。    本網將整理推出王作鵬部分攝影作品,今日發布馬丘比丘——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    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馬丘比丘在奇楚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之義,是秘魯一個著名的印加帝國遺蹟
  • 在秘魯馬丘比丘神廟內大便,6名遊客被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據法新社14日消息,有6名遊客在秘魯被捕,理由則有點讓人窒息:他們被控在馬丘比丘印加古城的神聖寺廟內大便,涉嫌破壞秘魯文化遺產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們將面臨至少四年的監禁。當地警方13日表示,這六名遊客因涉嫌破壞文化遺產罪而被拘留和調查。
  • 失落的印加城市、空中之城,秘魯馬丘比丘疑似跟外星人有關
    (馬丘比丘遺蹟照片。)空中之城——馬丘比丘古城就是這樣一座古老的城市。馬丘比丘在南美洲原住民語言中為「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考古學家認為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於1440年左右建立了這座城市,直到1532年西班牙人徵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以下是馬丘比丘古城的神奇之處。1,古城建立在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的尾部,距烏魯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
  • 古老的失落之城——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
    1911年的時候,在秘魯的安迪斯山脈中發現了一座非常神秘的印加古城,是至今南美發現最大的古城遺址,整個建築群建造在山脊之上,兩側都是懸崖,易守難攻,但也因道路崎嶇,後來被捨棄。作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馬丘比丘古城,現在也成為了眾多南美遊客的必來之所,她那神秘的宗教氛圍也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前來,由於印加文化沒有發明文字,她的歷史和事件只能通過複雜的繩結來記錄,很難破譯,也就有了很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她為什麼建造在這麼閉塞的地方,巨石是從哪搬來的,等等。
  • 時隔近8個月,秘魯馬丘比丘重新開放,遊客數量設上限!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日,秘魯庫斯科,知名遺址馬丘比丘迎來重啟第二天。馬丘比丘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據法新社報導,秘魯知名遺址馬丘比丘11月1日在一項古老的儀式中重新開放。此前,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馬丘比丘被關閉了近八個月。
  • 秘魯篇丨相約秘魯,你準備好了嗎?
    利馬的歷史中心區在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你可以在這裡找到為數眾多的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徜徉街頭,滿目皆是古老的教堂、修道院、博物館、大學校園,還真有幾分穿越的味道。1983年,庫斯科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也因為市內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築而被人成為「美洲的羅馬」。
  • 秘魯馬丘比丘的未解之謎都有哪些?
    馬丘比丘被稱為「消逝在雲霧中的城市」,也被形容為神秘的「空中之城」。建於萬丈深淵之上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公裡,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
  • 馬丘比丘:印加人的失落之城
    去秘魯而不去馬丘比丘就像是去巴黎而無視艾菲爾鐵塔:這根本做不成。而且,大多數人都不會忽略這個重要的哥倫布前時期遺址,因為它是這個南美國家遊客最多的景點。是什麼使馬丘比丘如此特別?一方面,它是曾經強大的印加帝國保存最完好的遺骸。
  • 印加帝國「失落之城」馬丘比丘的10大秘密
    依偎在安第斯山高高的山坡上的馬丘比丘遺蹟不斷呈現出印加帝國神秘的不解之謎。儘管這個考古遺址每年吸引著許多人來到秘魯,這10個深藏在歷史長河裡的秘密卻鮮為人知。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馬丘比丘廢墟,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