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馬丘比丘
2011年1月1日,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宣布將定2011年為「世界馬丘比丘百年」年,以紀念這座世界上最重要的印加古城建築被發現100周年,同時宣布,耶魯大學將開始歸還所借近百年的馬丘比丘出土文物。100年前,這座迷霧一般的天空之城剎那間呈現在世人眼前,100年後的今天,關於它的諸多秘密仍未解開,消失了的印加文明,那個傳說中黃金鋪地,富饒遼闊的帝國,依然若隱若現,期待著能有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馬丘比丘或為帝王行宮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古國如中國、埃及,都發源於平原地區,印加文明卻發源於海拔6000多米的南美安第斯山脈。這裡被高山隔斷,人們說著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生活習俗,直到印加文明的出現。
13世紀初,印加的部落聯盟開始形成,1438年,印加人在對昌卡人的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時的統治者是印加歷史上第九位統帥帕查庫提。在克丘亞語中,帕查庫提的意思是改革者。這位印加歷史上的偉大改革者使印加從部落聯盟轉變為強大統一的帝國,他對印加帝國進行的政治和宗教重大改革,開啟了印加帝國的強盛之門。
16世紀初的印加,面積總共200多萬平方公裡。它的國土包括今天的秘魯、厄瓜多和玻利維亞三國,人口達到600多萬。
當時的人們傳頌著一片神話般的土地,那裡到處都是金穴,金子多得不可置信,掌管這片土地的黃金之王每天換一件綴有金沙的新上衣。這片傳說中的神奇土地就是——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統治者們在庫斯科(印加首都)周圍,建造了一座座奢華的別墅。皇帝可以帶著自己的隨從,在遠離首都喧囂的鄉村別墅中處理國家大事,有點像我國清朝幾代帝王所醉心修建的圓明園。帕査庫提的私人別墅被譽為是其中最好的。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判斷,古城馬丘比丘即建於帕查庫提時期。
海拔2300多米高的古城馬丘比丘坐落於安第斯山脈陡峭狹窄的山脊上,被崇山峻岭重重包裹,在山頂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通烏魯班巴河的垂直峭壁。從遠處看,這座古城似乎隨時都可能從狹窄的山脊滑落到萬丈深淵。這座隱秘在雲層中的神秘城堡是一座真正的天空之城。
鑲嵌在絕壁上的石砌建築
馬丘比丘距都城庫斯科120公裡左右,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馬丘比丘很小,甚至都稱不上一個城市,這裡有200座建築,包括神廟、房屋、倉庫和一些公共設施,由切割整齊的石頭砌成。
當時大約有1000人居住在這裡,現有的建築反映了印加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宗教活動區、平民區、貴族和僧侶的居住區被嚴格地做出了劃分。
下城區是農民的住房,石頭房的石牆保存完好,只有茅草屋頂早已消失,這是典型的印加建築,所有建築都沒有窗戶,各戶家庭都只有一間房,這裡的石造建築材料和上城區相比粗糙許多,建築也不如上城區的宏偉高大,因此下城區又有「平民區」之稱。
上城區則是為貴族設計的宮殿和廟宇,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宮和大塔樓。這兩處建築的石牆非常精美,堪與印加首都庫斯科的太陽神廟和貞女廟相媲美。
城的東部是墓葬區,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天上神靈居住的地方,第二層代表大地之母,另外一層則是代表冥界,生命的歸宿。印加人相信只要肉體不死,人的靈魂就不會脫離身體,所以印加貴族和祭師死後都被製成木乃伊,印加木乃伊是在墓葬區自然形成的,白天在太陽底下曬,夜晚在冷風中吹。
古城遺址的選擇經過精心考慮:兩塊居住區像鳥的兩翼夾著中間一個地勢稍凹的廣場,東北是世俗生活的中心,西南是公共活動的場所;西部宗教區內一個較小廣場上樹立的影壁恰恰對應著北部的一座聖山,而冬至夏至的日影穿過太陽神廟的瞭望窗口之後則必定落於廟堂的正中。
馬丘比丘建築採用的石塊都是最光滑和平整的巨石,巨石之間沒有任何黏合物,卻嚴絲合縫到連一張薄紙都無法插進。這種工藝的秘訣無人知曉,一如地球另一端古埃及人修築金字塔的工藝。人們對此做過許多推測。有人說,印加人大概發明出了一種可以讓石頭變軟的化學藥劑。
這成千上萬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來自於山下600米的採石場。哪怕在可以動用滑輪、電纜、飛行器等大型運輸工具的今天,要把海量的巨石運上懸崖也極為困難,沒有人知道印加人是如何做到的。
追趕太陽的民族
有人說,崇拜太陽的印加人試圖距離太陽更近,所以選擇在高聳的安第斯山巔建立城市。有一種推測,家園被毀的印加人大舉遷往高聳入雲的馬丘比丘,其實是在追趕太陽。
和所有印加城鎮一樣,太陽神廟佔據最主要的位置。太陽神廟是古城中最大,最為壯觀的建築,也有人說它是印加人的天象觀測臺,而它圓形的外觀也的確與墨西哥的奇琴伊察天文臺相似。
馬丘比丘的北面,有一座較小的山峰,山峰背面有一座月亮神廟,和城中的太陽神廟遙遙相對,所以也有人由此推斷,馬丘比丘是專門用於供奉太陽神的地方。
有關太陽神和月亮神,還有一段傳說:天地混沌之時,創造之神讓太陽和月亮從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喀喀湖中升起,結果月亮一直吹噓自己比太陽更大更亮,被羞辱的太陽抓起一把沙子往月亮臉上撒,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月亮上陰影的由來。從此月亮再也無法超過太陽,太陽成為永遠的老大,並一直庇佑印加人的子子孫孫。在馬丘比丘,遙遙相望的太陽神廟和月亮神廟,也源於這個故事。
飽受爭議的發現者海勒姆·賓海姆
1911年,美國耶魯大學歷史教授海勒姆·賓海姆組織了一支探險考察隊,對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進行勘察,這裡的地形極為陡峭,山間小道籠罩在雲霧之中。
一天夜晚,長途跋涉後的探險隊在一家山間小旅店投宿。休息時,賓海姆不經意地聽店主說到:不遠處的山脊高處有一座被遺棄的神秘古城,還有一些印加人的廢墟遺址。賓海姆說服店主帶他冒雨前往古城一探究竟。
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登上了險峻的馬丘比丘山脊。一片隱秘在樹藤和荒草中的印加古城瞬間映入眼帘,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印加城市,城中的建築全是印加傳統風格:磨光規則形狀的牆,所有建築都用巨大的花崗巖石堆砌而成。賓海姆發現的這座城市就是馬丘比丘。馬丘比丘在印加語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印加人建造這座城市的意圖不得而知。人們無法得知他的原始名字,於是用它附近一座山脈的名字為它命名。
賓海姆在這裡完成了一份該地區的考古學報告,以「失落的印加城市」為題,寫出他的第一本書,大為暢銷。事實上,儘管這裡在地圖上無法找到,馬丘比丘還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落」城市。
賓海姆到達的時候,就發現有農夫住在這裡,一些外來的造訪者也曾在花崗巖上用木炭寫下名字。2002年,這些不為人知的痕跡被人發現,大家發現賓海姆當初為了成為公認的馬丘比丘發現者,故意掩蓋了這些痕跡,據說賓海姆光是擦掉花崗巖上塗畫的文字就花掉好幾天的時間。
1912年,賓海姆和耶魯大學與秘魯政府籤訂一項協議,獲準將挖掘出來的陶器、首飾、石器和人骨等馬丘比丘古文物帶回美國進行為期18個月的科學研究,賓海姆將5000件古文物帶回了耶魯大學,這些文物至今仍然未被歸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古城一方面得到了清理,另一方面也遭到了劫掠,無數金銀財寶消失了,成箱瓷器、生物骸骨和巖石被運出秘魯。
海勒姆·賓海姆這位在考古學歷史上足以載入史冊的探險家,不僅獨享了發現者的榮譽,也造成了秘魯近百年的文物追索困境,飽受爭議。
帝國為何消亡
1532年,印加帝國正當全盛期,擁有600萬國民,掌握了當時先進的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技術,能製造出一流的冷兵器,還有像馬丘比丘那樣險要的城堡可堅守。可是數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闖入印加帝國後,短暫的時間,帝國消亡了,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
在美國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中,詳細闡述了印加帝國失落的原因:1531年,Francisco Pizarro和180名士兵在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登陸。他們帶來了火槍、馬,同時也帶來了歐洲的疾病,而印加帝國的居民對此毫無抵抗力,印加國王也死於瘟疫中。國王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而挑起了內戰。Atahuallpa,其中的一個兒子,借著西班牙人Francisco Pizarro的幫助,打敗了另一方。之後,Francisco Pizarro佔領了印加Cuzco,並把它作為首都。1535年,Pizarro在Lima建立了新的首都,並把它變成了西班牙的另一處殖民地。紅極一時的印加帝國就此滅亡。
公元1532年,印加帝國內部的王位爭奪戰加上瘟疫流行,西班牙軍隊攻破了這座王國,印加的末代國王阿塔瓦爾帕成為西班牙人的囚徒。從1532年底一直到1533年,阿塔瓦爾帕一直以囚徒的身份統治著帝國。
西班牙人提出的國王保釋金是在一個長22英尺(約6.6米)寬17英尺(約5米)的囚室裡裝滿高達9英尺(約2.7米)的黃金。為解救國王,黃金接連不斷地沿著道路運送而來,遠遠看去,仿佛一條連綿不斷的金線。
每一座印加城市都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瘋狂破壞,銘刻印加文化符號的建築、墓葬無一倖免。西班牙人的入侵,還帶來了可怕的天花、麻疹、霍亂、鼠疫等,古老的印加民族無法抵禦這些疾病,95%的印加人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