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麥秋小陽春 來感受下各月雅稱裡的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2020-12-05 騰訊網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中原地帶的先民們就有了時間的觀念,他們將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又根據月亮的運行周期來劃分月份,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還為每個月份都起了許多雅稱,有的是按季節次序,有的是以植物為象徵,有的根據日月交替規律,有的是來自美好的傳說。(本文所涉及的月份和季節都是以農曆排序來說的。)

以季節順序為名

農曆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古時兄弟間的排行,以孟為大,仲為次,季為三,轉而用作每季月份的次序。以正月為始,一年十二個月依次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爾雅》中的月名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訓解詞義的書,保存了先秦時期的大量詞彙和知識,是考證詞義和中國古代名物的重要資料。其中第八卷《釋天》篇中,根據日月交替、陰陽變更的規律對十二個月進行了命名。

一月稱陬月,二月稱如月,三月稱寎月,四月稱餘月,五月稱皋月,六月稱且月,七月稱相月,八月稱壯月,九月稱玄月,十月稱陽月,十一月稱辜月,十二月稱塗月。

夏曆曆法的別稱

春秋戰國時不同區域使用的有夏曆、殷歷和周曆三種曆法制度,主要的區別在於歲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一年十二個月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其中,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為寅月,其餘類推。

夏曆以寅月為正月(與今農曆正月相同)、殷歷以丑月(相當於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周曆以子月(相當於今農曆十一月)為正月。在先秦古籍裡,曆法並不統一,《春秋》或《孟子》多用周曆,《楚辭》和《呂氏春秋》用夏曆,《詩經》裡邊周曆和夏曆並用。

以古樂十二律為名

古樂十二律是古樂的十二調,是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是古代的定音方法。以黃鐘為首,各律按半音關係從低向高排列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以律與歷附合,十二律應十二月,又名十二月律。十二月律的對應關係以周曆歲首為準:黃鐘(十一月),大呂(十二月),太簇(一月),夾鍾(二月),姑洗(三月),仲呂(四月),蕤賓(五月),林鐘(六月),夷則(七月),南呂(八月),無射(九月),應鐘(十月)。

十二個月份的其他別稱

除了上面所說,根據動植物萌發活動的規律、重要節日、神話傳說等不同依據,十二個月還有許多其他的別稱。

正月也稱端月,一年的開始為「正」,所以農曆一月稱正月,但據說後來秦始皇當政時,「正」與嬴政的「政」諧音,為避始皇的忌諱,所以秦朝把正月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思。《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裡的「開歲」也是指農曆一月。俗話說「正月銀柳插瓶頭」,所以正月也稱柳月。《詩經·七月》中周夏兩歷並用,夏曆正月,為周曆三月,稱一月「三之日」,十一月稱「一之日」,十二月稱「二之日」,二月稱「四之日」。其他的稱呼還有歲首、獻歲、元月、孟陽、肇歲等。

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盛放,所以二月冠以杏月的美稱。因為二月中有傳統節日花朝節(百花生日),所以也稱花朝月。作為春天的二月,還被稱作竹秋,古代一般認為各種植物初生的時候為春,成熟的時候為秋。竹筍二月份從土裡鑽出來之後,就表示它已經長成了,所以二月就叫做竹秋,而竹春就在秋天的農曆八月。二月的雅稱還有麗月、酣春、竹秋、令月、四之日、春半、殷春等。

三月通常又稱桃月、蠶月、綢月、鶯月、末春、桐月、杪春、雩風、小清明等。「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三月暮春季節,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三月也是開始養蠶的月份,所以也叫蠶月。

四月萬物繁茂,槐花掛滿枝,所以稱四月為槐月。四月也是麥子即將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孟夏之月麥秋至。」四月便稱麥月。但此時「冬谷既盡,宿麥未登。」莊稼青黃不接,古人缺糧乏力,所以也叫乏月、荒月。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又稱清和月、朱月等。

五月榴花盛開,因此又稱榴月。端午節是五月最為重要的節日,舊時家家這天都要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掛在門口,用以驅邪,因此古人稱五月為蒲月、端陽月。五月起天氣開始熱起來,所以鬱蒸、鬱月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詞,鬱蒸用現代的話解釋就是氣壓低、溼度大、氣溫高。此時體弱的人非常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所以古人認為五月是一年中的毒月,又稱惡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訓》:「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等。《詩經·七月》有「五月鳴啁」之語,嗚蜩是蟬的一種,但比蟬的個頭要小許多,叫聲響亮,嗚蜩也就成了五月的代名詞。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進入初伏,三伏的時間主要在六月,故稱六月為伏月。因伏天氣候非常炎熱,又稱六月為暑月、焦月、溽暑等。六月赤日炎炎,只有荷花開放,亭亭玉立,在暑月為人們帶來涼意,舊時民間就以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六月便稱之荷月。此外,還把六月稱為徂暑、遁月、精陽、荔月、天貺、玉繩、杪夏等。

七月七日是古代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所以,七月就叫巧月。瓜果成熟也在秋天,古人也把七月叫做瓜月。有許多品種的蘭花都在初秋七月吐芳,馨香無比,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蘭月。商為五音之一,屬秋,所以七月又稱初商、孟商。此外,七月還有肇秋、新秋、首秋、涼月、中元、火逝等。

八月時「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民歌也裡唱:「八月裡來桂花香」,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獲月、大清明、竹小春。

到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菊花傲秋霜,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淮南子·天文訓》中說:「至秋三月,地氣不藏,乃收其殺。百蟲蟄伏,靜居閉戶。青女乃出,以降霜雪。」後以「青女月」借指秋月。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的原因。除了朽月外,九月的別稱還有暮秋、杪秋、季商、授衣月、剝月、霜序、窮秋(秋盡之時)等。

十月因秋去冬來、露水多生而得名露月。十月又稱小春月、小陽春(謂十月不寒,有如初春)、良月、孟冬、坤月、吉月、開冬、首冬、始冬。

古有「十冬臘月」之說,所以冬月是十一月。葭月也是十一月的美稱,此外還有幸月、一之日、龍潛月(《抱樸子》:十一月為龍潛之月。)、暢月(《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之說。

古代把合祭眾神叫做臘,以狩獵禽獸祭先祖。從周代開始,便把陰曆十二月作為臘祭的日子,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後世就沿襲了下來。自古以來,十二月即代表了冰天雪地的日子,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禮記·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記載:「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十二月時各星宿回復原位,一年將終,故用星回稱十二月。十二月的別稱還有清祀(臘祭的別稱)、嘉平月、二之日、除月、殷正(殷歷的正月)等。

古人基於長期的生活經驗和對自然的觀察,賦予了月份諸多別名。有了這些動聽的名字,月份便不再是曆法上枯燥無聊的數字,而變成了一幅幅展現自然和生活風貌的畫卷。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來源:新華號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相關焦點

  • 【薦讀】十二個月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我們古人在長期的生活中, 為每一個月都起了許多雅稱, 今天就來介紹十二月份的雅稱, 你更喜歡哪一個月的稱呼呢? 二 月 仲春、花月、杏月、春半、花朝
  • 「薦讀」十二個月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我們古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為每一個月都起了許多雅稱,今天就來介紹十二月份的雅稱,你更喜歡哪一個月的稱呼呢?一月孟春、柳月、陬月、初春、新春、端月、歲始。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 月份的雅稱,美到極致,你知道多少
    二月的雅稱有:如月、杏月、麗月、花月、令月、仲陽,仲鍾、大壯、酣春、仲春、 夾鍾、卯月等。「如月」出自《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郝懿行著《爾雅義疏》云:「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三月的雅稱有:窉月、鶯月、辰月、桃月、季月、晚春、暮春、季春、蠶月等。
  • 關於「春天」的雅稱,你知道多少?
    在古代春天還有各種各樣的雅稱,這些雅稱從不同角度生動地傳達了人們對於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記載了春天的文化意義。三春:古時以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簡稱「三春」。詩人孟郊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九春:春季三個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稱「九春」。阮籍《詠懷》云:「悅懌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 十二月份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為每一個月都起了許多雅稱,今天介紹下十二月份的美稱,看看你更喜歡哪一個月的稱呼呢?二 月仲春、卯月、如月、夾鍾、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蘭月。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詩詞中的這些雅稱,真是太美了!
    ——晏殊《蝶戀花》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月凡一束。——白居易《長恨歌》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蘇軾《蝶戀花》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 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暱稱:這些稱呼不簡單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幾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無一不受著傳統文化的影響,就連平日裡與人打交道所用到的「稱呼」,就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今天我們就只選取其中的六種,來與諸位分享。雅稱「雅稱」,也可以說是「美稱」,它是用來稱呼別人,不過,卻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雅稱」,只有那些有著突出的特點,鮮明的個性,或者巨大的貢獻的人,可會有「雅稱」,而且「雅稱」顯然都是別人送的,自己肯定不會這樣稱呼自己,否則,也未免顯得臉皮太厚些了吧。
  • 古人太會起名字了,只看一眼就能感受到美
    《紅樓夢》裡出現過:闃寂房間裡,林黛玉看到了那炕上正面設著大紅靠背、石青引枕,還鋪著一條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隱隱的貴氣透過來,讓人噤聲不敢語。 春天的別稱 青陽、春陽、陽春、芳春、 青春、豔陽、三春、九春、 陽節、昭節、韻節、淑節、首陽
  • 對方向你發起了溫度共享,快來看看這些神秘的溫度吧
    對方向你發起了溫度共享,快來看看這些神秘的溫度吧 2021-01-1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時合序 萬物有靈——《身邊的二十四節氣》裡的「秋收」與「冬藏」
    夏天遲遲不肯離去,但秋天的腳步,還是來了。感歲時變化,隨手翻閱了些典籍,將我所著的《身邊的二十四節氣》裡與秋令相關的內容,與讀者分享如下。先秦時,我國曆法有周曆、殷歷、夏曆的「三正」之說。古人為度量日、月、行星的位置與運動,將天黃道附近的一周天十二分,依次以子、醜、寅、卯等十二支代之,稱「十二辰」。
  • 趣學單詞|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關於天氣的英語單詞快快收藏起來吧!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英語中表達天氣的單詞吧~視覺裡的天氣最喜歡的是大晴天啦,天上最好再有幾朵閒雲。晴天可以說是 sunny day,或者是 fine。暴風雨的天氣裡偶爾會有閃電,閃電叫 lightning,而伴隨閃電的轟鳴雷聲叫 thunder。人常說,否極泰來。暴風雨過後,幸運的話會見到美麗的彩虹,rainbow。觸覺中的天氣天氣不僅通過視覺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還會通過觸覺帶給我們豐富的體驗。
  • 陽春隕石坑撞擊時間
    2020年3月26日,偶然發現陽春隕石坑。查看陽春縣誌,境內無隕星撞擊記錄。這個隕石坑的發現,填補了陽春隕石坑的記錄。這個隕石坑是什麼時候撞擊形成的呢?如果進行炭十四的測定,那就非常準確了。在沒有進行科學的測定時間點之前,根據隕石坑發現的相關證據約略推測下隕擊時間。
  • ——也談親屬的傳統雅稱
    那麼,中國對親屬的傳統雅稱到底有哪些呢?簡單來說,稱呼自己一方的親屬雅稱主要如下同時稱呼自己的父母親時,宜用「高堂」,本意是指房屋的正室廳堂,後引申為對父如已故則用「先慈」或「先妣」稱自家兄弟,宜用「家兄,家弟」稱自家姐妹,宜用「舍姐,舍妹」其二,稱對方的的親屬雅稱
  •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物候驚新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物候驚新。「歲歲花黃歲歲塵,招蜂引蝶為真身。」放眼花田百畝,蜂兒打旋兒,黃萼裳裳,綠葉稠密,點點陽春雨,微微迎春風,濃濃菜花香,喃喃人自語。春風拂來,菜花搖曳。在歡快婉轉的鳥啼聲中,抬頭一看,那柔美的神採印著早春的痕跡,垂下頭來,輕輕訴說著冬的消逝……那徘徊於陽春中的惚光:於你,於我,打楊柳樹下走過,附耳低言贊春,婀娜的柳樹將不再能聽到……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似人家。」早春三月,甜香瀰漫。桃花吐蕊,紅而不豔,媚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