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隕石坑撞擊時間

2020-09-03 方七日

2020年3月26日,偶然發現陽春隕石坑。查看陽春縣誌,境內無隕星撞擊記錄。這個隕石坑的發現,填補了陽春隕石坑的記錄。

這個隕石坑是什麼時候撞擊形成的呢?如果進行炭十四的測定,那就非常準確了。在沒有進行科學的測定時間點之前,根據隕石坑發現的相關證據約略推測下隕擊時間。

一、焊接木炭的熔融石

在隕石坑周邊發現這塊焊接木炭的熔融石,而這木炭正好用來測定撞擊時間。

二、小型蟲洞熔融石

這兩塊熔融石筷子般大,蜿蜒曲折,中有小洞,應該是動物地下洞穴,而非植物根部。證明隕星撞擊時,當時的陸地地下生活著小蚯蚓。

三、大蟲洞熔融石

這塊熔融石有拇指般大小,蜿蜒,中心有洞,應該是大蚯蚓的傑作。從剖開洞中的痕跡看,隕擊時,這條大蚯蚓被奪去了生命。

四、豎直大蟲洞熔融石

這塊熔融石有小茶杯般大,中心有豎直孔洞,洞壁光滑,應該是某小動物的家。這個洞應該是陽春本地的一種大金蟬的洞穴。當隕擊發生時,蟬已鑽出地面,爬上高處羽化了。蟬一般在夏季羽化,這次隕擊可能發生在夏天。但有個疑問:當熔融物灌進這個洞時,應該實心才對,中心為何能中空?

五、小段樹枝熔融石

這塊熔融石約手指般大,是一段小樹枝熔融石,樹皮、枝丫、木紋清晰可見。這是一塊含鐵質的熔融石,而非樹枝。這足以證隕擊時,該處長有樹木,是陸地。

六、新鮮的石鐵隕石

陽春隕石坑發現的石鐵隕石很新鮮,熔坑、熔殼、吸磁性全備。有些隕石沾連炭灰,手一摸,手全黑,就像剛剛發生隕擊一樣。

七、焊接雜質的隕石

這塊隕石,呈現它在熔融狀態下,與其他小礫石、黃泥熔結在一起。

綜合上面石頭所呈現的證據表明:陽春隕石坑撞擊時間應該是一萬年左右某個夏天。

相關焦點

  • 陽春發現隕石坑
    根據上面的觀察:這是由一顆自西南飛來,直徑約10米隕星撞擊形成。挨近隕擊中心,在擾動過的土層中或地面,發現一些高品質的石鐵隕石。這些隕石有光滑細膩的熔殼,切開拋光呈高亮金屬光澤,絕大部分能吸磁,只有很小部分無吸磁或弱吸磁。
  • 發現大隕石坑難找到隕石的最新證據
    由於隕石撞擊地球時,速度過快,每秒幾十千米不在話下。在該速度下,大氣層做不到減速以及消耗,於是地面便會和撞擊而來的隕石產生壓強,如此高壓,導致絕大多數隕石就好像氣球似的就被壓爆炸裂了。含金屬量高的則會變成熔融的隕石物質。絕大多數隕石的消失,都是熔融或者汽化了。
  • 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在鑽探過程中,鑽探隊提取了一套樣品帶回去進行分析,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都可以通過實驗室分析獲得數據,在今後幾個月裡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資料。
  • 澳大利亞的黃金礦工們發現巨大隕石坑!撞擊時間可能距今1億年
    隨後,通過電磁勘測,研究人員能夠得到奧拉班達隕石坑在地表下的撞擊地點的圖像據悉,奧拉班達隕石坑比澳大利亞著名的沃爾夫溪隕石坑大五倍。沃爾夫溪隕石坑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大隕石坑。據估計,這顆隕石在30萬年前墜入地球。隕石在地面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2890英尺的洞。在隕石坑的沉積物中,研究小組發現了含有古代植物材料的沉積物,他們將進一步分析其中的顯微物質,以得到更準確的撞擊日期。
  • 黑龍江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
  • 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 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滅絕,那麼隕石坑在哪?隕石又去哪了?
    小行星在撞擊的過程中,因為強大的撞擊力瓦解掉了,並與周圍物質融為一體,最後只剩下明顯的隕石坑。  在上世紀,科學家在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發現一個直徑180公裡,深度3公裡的隕石坑,該隕石坑以一個名為Chicxulub的村莊位中心,所以也叫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 ...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隕石坑大部分區域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蓋,隕石坑內充填的花崗巖角礫中礦物衝擊變質證據的發現,證實該隕石坑的撞擊成因。  科研人員分析說,依蘭隕石坑呈現出十分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徵:南部坑緣明顯缺失,體積超過2000萬立方米的坑緣巖石被移除,造成弧長達2公裡的坑緣缺失,而弧長約3.8公裡的坑緣其餘部分保存狀態良好。
  • 6500萬年過去了,科學家是怎麼找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隕石坑的
    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到底有多大威力,竟然能夠讓稱霸地球2億多年的恐龍在很短時間內滅絕。這麼大的撞擊,10公裡的的小行星,一定會留有巨大的隕石坑,它會在哪裡呢。從那時開始,地質學家把目光注意到6500萬年前那次大那次恐龍滅絕的災難有可能是來自外太空(包括小行星撞擊地球),並且在地球上各處尋找,希望找到撞擊的證據。 到這裡,我們慢慢的接近發現隕石坑了。的由來。
  • 圖說地球 ‖ 澳洲最大的撞擊坑——戈斯峭壁隕石坑
    隕石坑,或者說撞擊坑,不僅月球上有,我們的地球上也有不少。(畢竟大家都在宇宙空間,誰還沒被流彈撞過了...)澳洲實在是一個觀測隕石坑的佳地,因為它是比較古老的大陸,並且氣候乾燥,隕石坑受雨水的侵蝕、風化影響較小,並且這裡不會有豐茂的植被覆蓋住隕石坑。
  • 依蘭隕石坑|隕石撞擊地球,對環境的影響是好是壞?專家給出解釋
    隕石坑的科學定義是指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凹坑。目前科考團隊能夠確定的是,依蘭隕石坑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直徑為1850米,深度為150米,它的出現,為當地村民帶來一口神秘的山泉。
  • 木衛三上直徑7800公裡的隕石坑形成原因查明:源於小行星撞擊
    該隕石坑形成的原因是劇烈撞擊,最大可一顆撞擊小行星直徑可達到150公裡,撞擊速度為每秒20公裡!如果我們將時間追溯到40億年前,這次撞擊應該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衝擊結構。陰影區內的地形非常古老,還有許多直徑較小的隕石坑。有趣的是,在木衛三的亮區,幾乎沒有隕石坑,而且地形相對比較嶄新。這是因為陰影區內的地質活動與亮區有較大的不同,40多年前的撞擊對今天的木衛三仍然有一定的影響。
  • 80萬前有顆隕石撞擊了地球,隕石坑的位置卻難住了科學家
    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證據,據不完全統計,大型隕石坑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20個,就連南極洲都有一個直徑超過300公裡的隕石坑。前幾年的衛星圖顯示,在大西洋的中心區域還有個直徑超過1000公裡的隕石坑。每一次隕石撞擊,都會有一批生命死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隕石是我們的敵人,它會威脅我們的生命。
  • 依蘭隕石坑|隕石撞擊後為什麼只留下坑,卻找不到隕石呢?
    2019年12月24日,依蘭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這是一個簡單碗型隕石坑。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它的發現為我國這一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但由於年代久遠,隕石基本都已經氣化,無法讓大家一睹風採。在地球上,其它被證實的隕石坑裡,是否發現過隕石呢?
  •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隕石撞擊留下的隕石坑被發現 居然埋在地下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奇想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隕石撞擊留下的隕石坑被發現
  • 中國第二個被發現的隕石坑—黑龍江依蘭隕石坑
    2019年12月24日,國內知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依蘭隕石坑:我國東北部一個新發現的撞擊構造此文一出,雖然新聞媒體有過廣泛報導,但總體感覺大眾好像對此關注不多。
  • 月球隕石坑有5萬多個,撞擊的小行星哪裡去了?一種結果兩種去向
    月球上的環形山其實就是隕石坑。說起隕石坑大家就不會陌生了。在地球上也有很多隕石坑。它們都是小行星等天體撞擊地球而形成的。月球上的隕石坑同樣也是小行星天體撞擊而成的。並且月球上的隕石坑數量要遠遠多於地球上的。據科學家統計,月球上的隕石坑有5多個。在地球上每當有小型的天體撞擊地球時,一些隕石愛好者就會趕緊出動,在撞擊地點搜尋撞擊慘留下來的隕石。
  • 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最大隕石坑地球作為宇宙中的一個行星,也經常會受到隕石的撞擊,不過由於地球表面有流水、風力等外力作用的影響,隕石坑在地球表面很難長時間存在,會被外力風化侵蝕,從而變得不清晰,甚至難以發覺。根據地質年代的測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形成大約是在6500萬年以前,與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滅絕時間相吻合。
  • 科學家發現巨大隕石坑,或許與行星撞擊有關!
    科學家在探索隕石的奧秘過程中,就發現過一個隕石坑,經過多方面的研究,科學家猜測,這個隕石坑也許就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隕石坑形成時間與恐龍滅絕時間非常接近這個隕石坑位於墨西哥,是全世界最大的隕石坑,叫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 中國的隕石坑—岫巖隕石坑
    圖7 岫巖隕石坑位置示意圖隕石坑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地貌,坑的周緣堆積有因撞擊產生的濺射物而高於附近的地面(圖8),有些規模較大的隕石坑存在中央隆起(圖9)或中央環。由於絕大多數火山也是環形地貌,地面塌陷等原因也可表現為環形地貌,因此還需要以下標誌來判定隕石坑:隕石坑範圍內存在角礫巖、熔巖、震裂錐、隕石碎片等。但質量大的隕石,由於高速撞擊後產生高溫而氣化蒸發,很難在坑中找到隕石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