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隕石坑|隕石撞擊地球,對環境的影響是好是壞?專家給出解釋

2021-01-15 新聞夜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可以撥打045182898289,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或直接發送您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也歡迎您加入「夜航拍客」大家庭,微信搜索 yehangpaike 加「新聞夜航」為好友,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視頻素材!



隕石坑的科學定義是指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凹坑。目前科考團隊能夠確定的是,依蘭隕石坑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直徑為1850米,深度為150米,它的出現,為當地村民帶來一口神秘的山泉。山泉之所以能夠形成,是由於隕石坑撞擊時形成的碎石為山泉創造了通道,因此,它一年四季都會有泉水冒出。研究員陳鳴解釋說,隕石撞擊地球確實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巨大星球撞擊地球事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可對周邊一定範圍內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到氣候的變化。位於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直徑150千米,撞擊事件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撞擊體直徑約為10千米,爆炸當量相當於120萬億噸黃色炸藥,引發了巨大海嘯,並使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遮蓋陽光,改變全球氣候。




研究員陳鳴進一步解釋說,由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形成時間,與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年代相吻合,因此很有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當然,除了改變生態環境,隕石坑的出現也可能會產生礦產資源。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珀匹蓋隕石坑是一個發現儲量超過萬億克拉的巨大工業金剛石礦床,巖石中原來的石墨顆粒在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作用下瞬間轉變成為了金剛石。南非的弗裡德堡隕石坑擁有豐富的金、鈾、鉛、鋅礦產資源,其中的蘭德金礦床的黃金儲量和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這是由於撞擊事件導致該區相關成礦元素的活化和富集成礦。




更多新聞夜航精彩內容,

掃描二維碼,

下載極光新聞App,

與我們互動評論,

看直播,看視頻,

更有海量精彩內容等著您!



掃描二維碼下載極光新聞,主菜單中找到「極光號」️→查看全部極光號️→省級️→媒體️→新聞夜航️→點擊關注


向北方 看極光

有困難 夜航幫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新聞夜航》熱線:0451-82898289

商務合作:18646368811

記   者:單   睿

編   輯:黃夏博

主   編:何博洋

審   核:劉   兵

統   籌:董   姝、李健宏

監   制:陳   鵬、王   成



在看的你正在變好看

相關焦點

  • 依蘭隕石坑|隕石撞擊後為什麼只留下坑,卻找不到隕石呢?
    2019年12月24日,依蘭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這是一個簡單碗型隕石坑。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它的發現為我國這一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但由於年代久遠,隕石基本都已經氣化,無法讓大家一睹風採。在地球上,其它被證實的隕石坑裡,是否發現過隕石呢?
  • 「依蘭隕石坑」是如何發現的?
    他介紹,隕石坑的科學定義是指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凹坑。依蘭隕石坑就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位於三江平原西部邊緣、小興安嶺餘脈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地理坐標為:北緯46°23′03″,東經129°18′40″。隕石坑的直徑為1850米,深度為150米。  這顆小行星到底什麼時候撞擊的地球?
  • 它是啥時候撞地球的?又是咋沒的?關於「依蘭隕石坑」的那些事,都在...
    白堊紀結束後,一顆小行星從天而降 「隕石坑,顧名思義,隕石砸出來的坑。」陳銘的開場白通俗易懂。他介紹,隕石坑的科學定義是指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凹坑。依蘭隕石坑就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
  • 「短評」依蘭隕石坑,中國第二例確認的隕石坑,意義重大
    據中新網北京4月6日報導,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隕石坑(較大的隕石坑又稱環形山)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
  • 中國第二個被發現的隕石坑—黑龍江依蘭隕石坑
    2019年12月24日,國內知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依蘭隕石坑:我國東北部一個新發現的撞擊構造此文一出,雖然新聞媒體有過廣泛報導,但總體感覺大眾好像對此關注不多。
  • 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 ...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隕石坑大部分區域被茂密的森林植被所覆蓋,隕石坑內充填的花崗巖角礫中礦物衝擊變質證據的發現,證實該隕石坑的撞擊成因。  科研人員分析說,依蘭隕石坑呈現出十分奇特的地形地貌特徵:南部坑緣明顯缺失,體積超過2000萬立方米的坑緣巖石被移除,造成弧長達2公裡的坑緣缺失,而弧長約3.8公裡的坑緣其餘部分保存狀態良好。
  • 依蘭發現隕石坑,網友紛紛打開衛星地圖,一口氣在韓國找到五個
    依蘭發現了隕石坑,一下子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打開衛星地圖尋找依蘭隕石坑的位置。找到依蘭隕石坑後,大家還閒不住,四處尋找隕石坑,希望能有新發現。在中國苦苦搜尋沒有結果,眾人紛紛把目光投向韓國,畢竟有傳聞說我們有的韓國都有,我們沒有的韓國也有嘛。
  • 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在鑽探過程中,鑽探隊提取了一套樣品帶回去進行分析,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都可以通過實驗室分析獲得數據,在今後幾個月裡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資料。
  • 我國東北發現一個隕石坑,專家:可能有一波尋找隕石的風潮
    12月24日,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稱為依蘭隕石坑。這是我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隕石坑實在2009年發現的,稱為岫巖隕石坑。兩個隕石坑發現的時間間隔相差了10年。
  • 黑龍江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
  • 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一波三折,歷時近仨月,科學鑽探終於圓滿完成
    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從5月6日開始到7月26日,歷時80天,鑽探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鑽探工作。探索地球深部奧秘依蘭隕石坑歷時80天完成科學鑽探,研究隕石撞擊後地質發生哪些變化,提取高溫高壓撞擊下物質變化信息,5月6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對依蘭隕石坑進行科學鑽探,探巖取樣開展地質勘察,進一步探索依蘭隕石坑的秘密。
  • 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課題組最近在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隕石坑,即依蘭隕石坑。12月24日,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據悉,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為星球撞擊遺蹟
    東北網12月25日訊(記者 遲亦達)記者從哈爾濱市依蘭縣獲悉,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依蘭縣境內證實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
  • 五萬年前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為何沒有看到隕石?
    隕石坑,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撞擊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擊坑內常常會充水,形成撞擊湖,湖心則有一座小島。巴林傑隕石坑人們起初以為巴林傑隕石坑只是一個火山口,直到1936年,才有地質學家認為它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但人們卻在巴林傑隕石坑找不到任何隕石,這讓許多人又開始否認「巴林傑坑」是隕石坑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巴林傑隕石坑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為什麼連一片隕石碎片也找不到呢?
  • 科學網—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 依蘭真被小行星撞過一下
    鑽探隊從隕石坑底部提取到巖石樣本。自5月6日起,歷經80天連續工作後,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工作傳來捷報,鑽探隊克服諸多困難,圓滿完成了對依蘭隕石坑的科學鑽探工作。通過此次鑽探,不僅發現了隕石撞擊的直接證據,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也將在未來實驗室分析後獲得更精準數據。
  • 中國第一隕石坑的流星雨,和剛剛認證的中國第二隕石坑
    2010年——2011年,加拿大新布倫斯威克大學行星與空間科學中心(PASSC)和國際隕石學會(Meteoritical Society)正式將遼寧岫巖隕石坑的數據錄入《地球撞擊資料庫》和《隕石學會資料庫》,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被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的隕石撞擊坑。自此,岫巖隕石坑被稱為「中國第一隕石坑」。亞洲已認證的隕石坑,共22個。加上俄羅斯歐洲部分則共計31個。
  • 依蘭發現這處神秘所在,中科院「出手了」……
    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依蘭隕石坑」是一個形成在地球造山帶(地殼強烈活動區)的隕石坑,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初步判斷隕石坑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依蘭隕石坑是小行星撞擊地表形成的,撞擊的能量相當於500個至800個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造成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
  • 哈爾濱發現新隕石坑,中科院「出手」了……
    5月6日在依蘭縣,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組織專業隊伍啟動鑽機,對「依蘭隕石坑」進行科學勘查一「探」究竟。2019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該所在哈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該隕石坑被命名為「依蘭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