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坑,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撞擊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擊坑內常常會充水,形成撞擊湖,湖心則有一座小島。
巨大的隕石坑
丹尼爾·巴林傑是第一位將一個地球上的地質形態確認為隕石坑的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傑隕石坑。但是當時他的理論沒有獲得很多支持者,當時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地球上沒有遺留下來的撞擊坑。
巴林傑隕石坑
人們起初以為巴林傑隕石坑只是一個火山口,直到1936年,才有地質學家認為它可能是由撞擊形成的。但人們卻在巴林傑隕石坑找不到任何隕石,這讓許多人又開始否認「巴林傑坑」是隕石坑的說法。他們認為如果巴林傑隕石坑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為什麼連一片隕石碎片也找不到呢?這個隕石坑被發現初期,曾讓許多歐洲人認為它是塌陷的火山頂。但是,丹尼爾·巴林傑博士1902年證明洞口周圍的巖石並不是火山巖,而且顯示出受某種巨大物體碾壓過的跡象。這種物體力量極大,以約19千米每秒的速度撞入地面,爆炸的能量是炸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幾十倍。因此「巴林傑隕石坑」也叫「流星坑」。
地球的傷口——巴林傑隕石坑
據專家介紹,隕石只是從宇宙墜入地球的一種巖石。隕石越大,撞擊力越強。最初,人們不理解為什麼在巴林傑隕石坑看不到隕石。有些人以為隕石被埋在地下了。後來科學家們認識到:這塊重7萬噸,寬度至少在25~30米的巨石在落地時已被擊成碎塊了。
但是令科學家不能解釋的是,在這樣高速的撞擊下,隕石坑周圍卻找不到本應該出現的熔化了的巖石痕跡。
隕石坑旁邊沒有隕石
梅洛詩教授與英國科學家加雷思·科林斯通過使用數學模型進行隕石撞擊地球的計算,稱他們解開了巴林傑隕石坑為什麼沒有巖石熔化的痕跡的疑問。他們發現撞擊地球的這顆隕石的初始重量為30萬噸,直徑為40米。隕石在進入大氣後到達14千米高度時,該巖石的一半粉碎為碎片,而另一半保持完整,並且這部分完整的巖石不是以19~20千米每秒的速度而是以大約每秒鐘12千米的速度撞向地面的。雖然12千米每秒的速度並不低,但這個速度不足以導致巖石熔化。所以,巴林傑隕石坑四周沒有巖石被熔化的跡象。
隕石撞地球
另外,他們還發現隕石在墜落的過程中,碎片逐漸增多,在5000米的高度時形成了一個半徑為100米的巖石碎片雲,像布一樣墜落地球表面。然而這只是根據模型計算出來的,真實的情況誰也不知道。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天外隕石
隨著巴林傑隕石坑越來越被重視,人們也漸漸了解了隕石撞擊地球時的很多秘密。相信未來的一天,人們可以將巴林傑隕石坑的所有秘密都揭開,從而研究出防止隕石撞擊地球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