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從5月6日開始到7月26日,歷時80天,鑽探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鑽探工作。
探索地球深部奧秘
依蘭隕石坑歷時80天完成科學鑽探
2019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明研究員發現依蘭存在全國第二個隕石坑。
為科學、嚴謹證明隕石坑撞擊的時期,研究隕石撞擊後地質發生哪些變化,提取高溫高壓撞擊下物質變化信息,5月6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對依蘭隕石坑進行科學鑽探,探巖取樣開展地質勘察,進一步探索依蘭隕石坑的秘密。
此次科學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湖相沉積物的存在表明隕石坑的坑緣最初是連續和封閉的,坑內曾發育為一個湖泊。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陳鳴
首先第一點,我們鑽探就像我們最先所說的,首先要遇上湖相沉積,然後要穿越撞擊產生的厚層的角礫巖層,然後要達到基巖,這就是我們要原定達到鑽探的科學目標。實際的鑽探情況和我們預想的整個湖相沉積的深度、角礫巖層的深度基本是吻合的。
因為依蘭隕石坑的複雜性,為達到科學目標,整個鑽探過程充滿著未知和探索,在國內鑽探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國際隕石坑鑽探史上也是少有的。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陳鳴
比如我們這個坑,我們也預先,也覺得他有可能就是非常年輕的坑,既然是個年輕的坑,它底部的巖石就非常鬆散,有可能這就是我們鑽探最不想看到的情況,鬆散的沙層和礫石層裡面打轉,那麼如果深度大的話,這個很容易發生卡轉,這個孔下去會造成坍塌,讓你無法動彈。
依蘭隕石坑完成科學鑽探
找到隕石坑存在的核心證據
在這80天裡面,鑽探隊每天基本都在鑽探,70%到80%的時間都在處理這些問題。鑽探工作一波三折,鑽探結果也的確讓人興奮。通過對鑽探出來的樣本分析,科學證實了依蘭隕石坑的真實存在。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陳鳴
我們目前做了一些初步的數據,數據比較分析看,沒遇到過這種困難的情況,也就是說這種砂礫巖層,鬆散巖層厚度有那麼大的。國際上目前沒有一個隕石坑,我們這種類型的隕石坑叫做簡單的隕石坑,我們依蘭隕石坑屬於簡單隕石坑、碗形坑。這個砂礫巖層有那麼厚,厚度是真的很困難,所以從這個地域條件上應該說要比岫巖隕石坑難度更大。
鑽探到達了可以證實發生過撞擊而產生的角礫巖層,最後到達基巖。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達到了鑽探的科學目標。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陳鳴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強烈物質變化的一些系統資料,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鑽探要達到的目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就是一個隕石坑,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是相吻合。
鑽探結束後,專家將提取樣本進行科學分析,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這些都可以通過實驗室分析獲得數據。在今後幾個月至半年時間裡,可獲得比較系統的資料。下一步,依蘭縣將依託隕石坑進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不久的將來,全球唯一一處隕石坑冰川遺址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