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國
據307號機長丁建周介紹,目前尚有作業船在安裝平臺,有的平臺上正在打樁,有的正在取巖芯,有的正在提、下鑽杆,按照計劃,11月30日將完成整個勘探任務。 整個萊州市三山島海域詳查工作完成鑽探12萬餘米,施工高峰期開動機臺52臺,搭建海上鑽井平臺67架次,施工人員最多時1000餘人。
-
山東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王國」
據307號機長丁建周介紹,目前尚有作業船在安裝平臺,有的平臺上正在打樁,有的正在取巖芯,有的正在提、下鑽杆,按照計劃,11月30日將完成整個勘探任務。 整個萊州市三山島海域詳查工作完成鑽探12萬餘米,施工高峰期開動機臺52臺,搭建海上鑽井平臺67架次,施工人員最多時1000餘人。
-
自然資源部:國家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首次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順利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近日,該中心在威海國家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順利開展了首次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據悉,本次海試主要是對海洋能發電裝置功率指標進行測試,同時對裝置功率跟蹤、錨泊穩定性、充電等功能進行驗證。
-
魯東大學校長王慶到地礦三院開展海岸帶技術講座
1月7日,魯東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王慶到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做了題為《山東半島典型蝕退砂岸侵蝕機理與防護研究》的講座。講座由地礦三院院長吉孟瑞主持,院領導、各實體負責人及技術骨幹60餘人聆聽講座。講座通俗易懂,圖表並茂,提高了地礦三院技術人員對海岸侵蝕的專業認識。吉孟瑞要求各單位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冬季野外收隊期間,做好專業技術內部總結交流和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通過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助力地礦三院高質量發展。這次講座,是地礦三院與魯東大學籤署全面合作協議以來,在技術研究領域進行的又一合作,是地礦三院深化院校融合的具體實踐。
-
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 儲量豐富(圖)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在萊州灣三山島附近海域探出我國第一個海底金礦。(視頻截圖)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位於三山島附近海域,最深鑽到2000多米YMG記者 姜曉近日,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宣布,該院已經在萊州灣三山島附近海域探出海底金礦,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黃金勘探項目。
-
準噶爾盆地第一深井呼探1井順利完井
10月26日,準噶爾盆地風險探井呼探1井經過六個小時連續施工作業,順利完成了新疆油田首口精細控壓固井。 呼探1井是新疆油田第一口採用五開非常用井身結構完成井,完鑽井深7601米,創造了準噶爾盆地井深最深、取心最深、四開隨鑽擴眼井段最長等十餘項紀錄。
-
「科學」號完成綜合海試任務順利返青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8日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屬「科學」號考察船在青島周邊海域完成船舶與科考設備綜合海試後,於近日返回青島西海岸碼頭。專家組代表隨「科學」輪出海進行工藝測試此次綜合海試為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
-
全球大洋鑽探平臺僅三個 建造中國自己的鑽探船已提上日程
記者今天從同濟大學獲悉,這並非玩笑,因為建造中國自己的大洋鑽探船,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目前全球的大洋鑽探平臺僅三個:美國的「決心」號、日本的「地球」號和歐洲的「特定任務平臺」。「中國需要自己的海洋科技航母」,此次南海航行的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教授翦知湣一直強調的「航母」就是大洋鑽探船。
-
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一波三折,歷時近仨月,科學鑽探終於圓滿完成
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從5月6日開始到7月26日,歷時80天,鑽探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鑽探工作。探索地球深部奧秘依蘭隕石坑歷時80天完成科學鑽探,探巖取樣開展地質勘察,進一步探索依蘭隕石坑的秘密。依蘭隕石坑完成科學鑽探
-
渤海鑽探完成我國最深科學鑽探井測井
2月29日,渤海鑽探測井公司通報甲方表揚信,對松科2井施工中的突出表現給予讚揚,也對我國第一深科學鑽探井的成功測井進行總結。
-
石化油服四大技術支撐我國勝利灘淺海區域產油超6000萬噸
面對我國渤海灣灘淺海油區複雜的灘涂和水動力環境,石化油服(600871)經過30餘年探索,形成了以灘淺海地震勘探技術、灘淺海海洋工程建設配套技術、灘淺海井筒工程技術、海洋平臺設計建造技術為代表的灘淺海油氣藏勘探開發工程創新集成配套技術,支撐我國勝利灘淺海油氣田持續發展,並走出國門,為孟加拉國、奈及利亞等灘淺海項目服務。
-
徐明督導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工作
徐明督導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工作作者:李長傑時間:2020/11/24 08:21:45來源:威海市環翠區融媒體中心瀏覽次數:611月23日上午,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督導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抓緊推動科技灣區建設運行
-
觀海·探海③|遭遇颱風「沙德爾」,「海洋地質九號」開啟「見縫插針」模式
不多時,科研人員來到工作甲板上,開始為青島海地所自主研發的「3000米海底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做當前海域的淺海海試準備工作。「3000米海底沉積物多參數探針及布放系統」淺海海試準備工作。下午5點30分,晚飯時間到了。這時日落也開始了,但卻是不好看的淡黃色。
-
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鑽探生產勞動競賽「賽」出新紀錄
為了進一步強化成本控制意識,探索推行提質增效管理機制,近期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深入開展了鑽探生產勞動競賽。機臺間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推進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中611機臺表現尤為突出。
-
構築近淺海開發安全防線
近淺海,是人類接觸海洋、認識海洋的發端點,也是對海洋進行開發利用的先行區。在這一過程中,人類修建了大量的碼頭、海堤、人工島、進海路、海洋平臺等海上構築物,這些構築物不僅所處的海底地形與地質條件複雜多變,而且還時常受到波浪、狂風、洋流的拍打、衝刷和腐蝕,在茫茫大海中,構築物一旦失穩破壞,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環境破壞。
-
月球車玉兔號近況:無法移動仍在工作
分別在2007年以及2010年發射的嫦娥1號和2號已經完滿完成了第一步「繞月」的探測階段;而從嫦娥3號開始,則是第二步驟「落月」階段的開端;按照計劃,接下來在2017年前後,我國將實施月面的取樣返回計劃,即第三步驟的「月面返回」。嫦娥3號是在嫦娥前期工程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開展的進一步探測計劃。
-
玉兔號月球車最新消息:無法移動仍工作採集數據
分別在2007年以及2010年發射的嫦娥1號和2號已經完滿完成了第一步「繞月」的探測階段;而從嫦娥3號開始,則是第二步驟「落月」階段的開端;按照計劃,接下來在2017年前後,我國將實施月面的取樣返回計劃,即第三步驟的「月面返回」。嫦娥3號是在嫦娥前期工程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開展的進一步探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