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號月球車最新消息:無法移動仍工作採集數據

2020-11-26 觀察者網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刊載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的一篇題為《中國觸摸月球》(China's touch on the Moon)的評論文章,詳細介紹了嫦娥3號以及玉兔號月球車的一些最新情況,玉兔號雖無法移動但仍在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文章還透露了我國下一步深空探測的若干設想,闡述了中國日益開放的深空探測戰略,並希望美國NASA能夠開放與中國的國際合作,共同開拓深空探測和行星科學的新的未來。

玉兔號月球車 資料圖

2013年12月2日從西昌發射升空的嫦娥3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是我國首次開展的月面軟著陸巡視探測行動,使用一臺著陸器進行就位探測,並釋放一輛漫遊車進行月表巡視。這是繼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之後人類時隔近40年來的首次月面軟著陸,標誌著新時期月面探測活動的重新活躍,也是我國在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測科學領域積累實力和經驗的重要步驟。

「嫦娥工程」是我國開展月球科學探測的項目代號。按照整體部署,整個項目分「三步走」來實施,即「繞月」,「落月」以及「月面返回」。分別在2007年以及2010年發射的嫦娥1號和2號已經完滿完成了第一步「繞月」的探測階段;而從嫦娥3號開始,則是第二步驟「落月」階段的開端;按照計劃,接下來在2017年前後,我國將實施月面的取樣返回計劃,即第三步驟的「月面返回」。

嫦娥3號是在嫦娥前期工程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開展的進一步探測計劃。探測器組合體於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面雨海北部地區著陸,隨後順利釋放玉兔號月球車,並按照預定計劃使用搭載的各項儀器開展科學觀測工作。

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拍攝的中國嫦娥3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時間是2013年12月24日。圖中同時標出了一塊玉兔號開展研究的玄武巖露頭的位置。嫦娥探測計劃的成功為國際探月項目的進展做出了貢獻。

玉兔拍攝的「龍巖」,這是一塊出露約1.5米高,距離玉兔號約3米遠的玄武巖露頭。背景可見一個年輕的隕石坑,直徑450米,邊緣多碎屑礫石。

文中肖龍教授也透露了一些讀者們可能比較關注的問題:

玉兔號的情況如何?

作為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原計劃工作3個月晝(即3個月)的時間,然而不幸的是在2014年1月25日,玉兔號由於發生機械故障而無法繼續移動,但其所搭載的科學儀器依舊能夠正常工作並採集了大量數據,揭示了月面著陸區複雜的地質歷史背景,其首次搭載的探地雷達獲得的大量珍貴數據也將有助於科學家們了解月面著陸區次表層的地下結構特徵。

我國的月面取樣返回計劃將會如何實施?

我國計劃在2017年左右利用嫦娥5號實施月面取樣返回計劃,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其基本目標是在月面上進行鑽探取樣,最大鑽探深度為2米,最大取樣量為2公斤。設想的取樣地點可能也會選擇在地勢相對平坦雨海北部地區。另外選擇這一地區開展樣品取樣返回還有很好的科學意義,因為這裡的地質年齡大約僅有25億年左右,是年輕的月海物質。從這裡取回的樣品將與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的月巖樣品有所不同,當時阿波羅計劃著陸取樣的區域大多位於月球高地地區或是古老的月海區域。

然而實施自動取樣返回計劃還將可能面臨一系列的工程技術問題,包括如何在鬆散的月壤或堅硬的月表基巖物質中進行鑽探。由於鑽探方面的原因,蘇聯在1970年至1976年間實施的3次取樣計劃(月球16號,20號以及24號)一共只回收到大約0.32公斤的月球樣品。因此我們國家在開展月面自動取樣返回時,著陸區位置的選擇,著陸以及鑽探技術等方面的因素都將有可能成為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

關於探月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現狀與展望

我國的探月計劃是對世界其他國家開展的探月計劃的良好補充,其主要目標是考察月殼的地球化學及結構的不均一性,月壤性質以及潛在的資源狀況。肖龍教授在文章中也論述了我國在這方面與國際上一些主要航天機構的合作問題。文中透露我國在未來的某一階段或將考慮在月面布設月震儀,用於測量月球內部結構。然而由於月震儀測量需要進行多點布設,花費昂貴,最好以國際合作的方式進行。

實際上我國一直主張在航天探索工作中與世界各主要機構開展合作。如中俄此前合作開展的火星探測計劃。而在嫦娥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國與歐洲空間局(ESA)之間也存在良好的合作關係,後者在嫦娥3號測控等方面為我國提供了協助。雙方還於近期在成都進行了接觸,討論中歐雙方開展合作探測項目的可行性。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航天機構,美國宇航局(NASA)卻因為政府政策原因從2011年起禁止與中國方面開展一切官方的航天合作,非常令人遺憾。不過美國科學界仍然高度關注中國的嫦娥計劃,在嫦娥3號降落後,美國的LADEE衛星探測到嫦娥3號著陸反衝發動機在月面揚起的塵土,美國的LRO衛星則直接拍攝到了停留在月面上的嫦娥3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影像。

相關焦點

  • 月球車玉兔號近況:無法移動仍在工作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刊載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的一篇題為《中國觸摸月球》(China's touch on the Moon)的評論文章,詳細介紹了嫦娥3號以及玉兔號月球車的一些最新情況,並透露了我國下一步深空探測的若干設想,文中闡述了中國日益開放的深空探測戰略,還希望美國NASA能夠開放與中國的國際合作
  • 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
    今天央視新聞報導,嫦娥三號著陸器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下面引自央視新聞原文: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包括著陸器和巡視器兩部分,兩個設備上分別有四臺科學儀器,這次公布的最新科研成果就是由這八臺科學儀器提供的,目前著陸器狀態良好,按照計劃,進入第三十三個休眠期,巡視器(玉兔號)已停止工作。
  • 玉兔號月球車已停止工作
    玉兔號月球車已停止工作) 今天央視新聞報導,嫦娥三號著陸器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IT之家12月12日消息 據中新社報導,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49年來一直無人超越。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 月球車玉兔停工作 揭秘玉兔號月球車資料工作照片(圖)
    當太陽剛好處在右眼攝影機正後方的時候,在那個區域是看不到影子的,因而有光暈出現在月球車頭部的右側。玉兔月球車觀測到的稜錐石(龍巖)  這個影像片段由玉兔月球車在2014年1月13日所拍攝的六張照片組成,當時它已經行駛到著陸器的西南方去探測一大塊被命名為
  • 月球怎樣中國說了算!玉兔號成唯一探測車
    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雨海東北部成功實施的軟著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成功登月之後的40餘年裡,人類探測器實現的唯一一次月球軟著陸。這也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3個獨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月球車玉兔還是近40年來,在月球這片天外大地上踏足的唯一巡視探測器。
  • 紐約時報:「玉兔號」月球車仍「帶傷」作業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探月工程的一位科學家對國家新聞媒體說,去年登月的「玉兔號」月球車仍在繼續運作,雖然嚴重的機械故障讓它不能移動。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片:「玉兔」號月球車搭載的全景相機(左相機)獲得的著陸器及月面彩色圖像。
  • 嫦娥三號「玉兔」月球車停止工作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
  • 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原標題: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65萬網友力薦「玉兔」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叫什麼名字?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
  • 「玉兔2號」月球車落地!在月球背面留下第一條軌跡!
    「玉兔2號」月球車落地!在月球背面留下第一條軌跡!1月2日晚上,中國嫦娥四號完成了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1月3日,月球車從固定著陸器頭上沿著兩條斜坡緩緩滑下,開始在115英裡寬(186公裡)的馮·卡曼隕石坑灰色泥土地面上行駛。同樣在1月3日,中國公布了月球車的名字:「玉兔2號」。這個名字可能不是很有創意,但卻很有意義。2013年12月,最初的「玉兔」月球車與著陸器在嫦娥三號任務中著陸在月球近側。
  • 在月球休息了很久的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月球車進入第21月晝工作
    >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8月13日14時54分和8月12日20時34分結束月夜休眠,要準備進入到下一輪的工作時間啦。「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受太陽光照自主喚醒,「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兩器工況正常、通信正常、各工作指標正常、能量平衡,將會繼續在月球背面完成預定科學探測任務。
  • 「勞模」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都市快報
    小兔兒乖乖 從此後拜拜 2013年12月2日,一隻中國製造的「玉兔」偎在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的懷抱裡,從西南腹地的西昌啟程,「闖」進了月宮,在月球上踩出了第一個腳印。它就是「玉兔號」月球車。 在宇宙中孤獨鬥爭了972天後,7月31日,它在微博上最後一次跟大家道晚安。
  • 「玉兔2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奇怪淺色巖石
    圖片來源:CNSA/CLEP/Our Space中國的「玉兔2號」月球車在最近的月球遠端探測活動中發現了一些相對年輕的巖石。據報導稱,在2019年12月的第13個月球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球表面散落的淺色巖石。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郭超凱)記者12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玉兔二號」月球車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此前該紀錄由前蘇聯的「月球車1號」保持,49年來一直無人超越。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
  • 月球車"玉兔"出現異常 玉兔君發微博:我壞掉了
    據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完成第二月晝工作,再次迎來月夜。25日凌晨,月球車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發生故障。國防科工局25日表示,受複雜月面環境的影響,月球車的機構控制出現異常,有關方面正在組織專家進行排查。
  • 玉兔號月球車為何異常仍未知 正研究恢復方案(1)
    昨日,國防科工局正式宣布,12日下午,「玉兔」號月球車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    此前,嫦娥三號著陸器於11日2點45分實現自主喚醒,進入第三個月晝工作期。進入新的月晝工作期後,嫦娥三號著陸器搭載的有效載荷重新開機,按計劃開展下一步科學探測。
  • 「嫦娥」「玉兔」攜手再破紀錄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今天,我國「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累計運行超過340天,成為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
  • 嫦娥四號探測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
    2月18日,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進入第十五月晝工作期。據了解,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又一次通過14天極低溫考驗,分別於2月18日6點57分和2月17日17點55分結束月夜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月球車玉兔號的兔,是什麼兔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2日,月球車玉兔號跟著嫦娥三號奔月去了。月球車「玉兔」號的名字是經過一個月的投票徵名得來的。「玉兔」號以近65萬張票數名列第一脫穎而出。相信不只是NASA讓登月的太空人「注意帶大兔子的姑娘」,大家都應該知道月亮上的那隻大兔子——畢竟早在在馬王堆漢墓裡的月亮上,就有玉兔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