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國家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首次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順利完成

2020-12-06 瀟湘晨報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近日,該中心在威海國家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順利開展了首次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

據悉,本次海試主要是對海洋能發電裝置功率指標進行測試,同時對裝置功率跟蹤、錨泊穩定性、充電等功能進行驗證。該裝置前期已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動力環境實驗室先後開展了兩型的試驗,在室內試驗的基礎上,本次依託「國海試1號」海上試驗平臺,按照海試大綱的要求,順利完成了布放、測試與裝置回收的全部工作。

本次海試的順利開展,標誌著國家淺海海上試驗場已初步具備服務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的能力,下步該中心將不斷完善試驗與測試環境,為我國海洋能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優質服務。(總臺央視記者 鄭天皓)

(編輯 孫杉杉)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建三大海洋能海上試驗場
    記者從第四屆全國海洋可再生能源年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正在規劃建設3個海洋能海上試驗場,預計到2020年基本完成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波浪能試驗場和潮流能試驗場建設,並開展相關試驗與測試、標準體系建設及裝備定型等工作。
  • 海洋日報|我國首套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機鑄件交付
    本次會議主題為「自主創新新時代 ·海洋測繪新發展」。3.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國際培訓班開班9月17日,由科技部主辦、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承辦的發展中國家技術援外培訓項目——「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國際培訓班」在廣西南寧開班。
  •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
    《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發布我國已掌握規模化潮流能開發利用技術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海洋能產業動態、技術進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對比分析了國際海洋能動態。
  • 招商局建造丨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交付儀式上,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主任王海峰指出,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目前由技術開發向推動海洋經濟發展轉變,後續將探索並開展電價成本和維護成本研究。中國南方電網創新管理部負責人表示,南方電網將積極探索波浪能發電為遠海島嶼供電的可行性,並著力解決併網經濟型問題,向更多島礁推廣應用。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我國首臺500千瓦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在建黨99周年來臨之際,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
  • 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據招商局集團最新消息,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日前在招商局旗下招商工業深圳孖洲島基地正式交付。招商工業方面介紹,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是海洋能「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於2017年立項。項目將在珠海市大萬山島建設我國首個、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的波浪能發電試驗場。「舟山號」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也是目前我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裝機容量500千瓦,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重工建造。
  • 我國潮汐發電技術已國際領先 30年發電兩億千瓦時
    新華社濟南5月28日電(記者滕軍偉)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主任夏登文28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上表示,我國正在山東威海、浙江舟山、廣東萬山規劃建設三個海洋能海上試驗場。這三大海洋能試驗場將作為我國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測試與產業孵化基地,為快速提升我國海洋能技術成熟度,推動我國海洋能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遠遙淺海科技灣區擔起海洋強市重任
    今天,我們沿著千裡岸線,再去環翠區最北端的遠遙淺海科技灣區,看看那裡的發展藍圖。,國內唯一在建的綜合淺海試驗場就坐落在這裡,近幾年,試驗場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前來開展海上試驗的大院大所和實力企業也越來越多,利用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優勢,環翠區順勢而為,在試驗場岸邊,開啟了遠遙淺海科技灣區建設工作,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
  •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新聞—科學網
    浩瀚無際的大海蘊藏著萬千能量,讓無數海洋人魂牽夢繞。而在山東青島,有這樣一支隊伍,正一步步將他們的海洋夢轉變為現實。近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青島市黃島區,實地探訪了中國海洋大學的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 在經歷了三個多小時車程後,記者乘船前往齋堂島,在那裡,見到了該項目的負責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樹傑。
  • 波能發電裝置獲成功 海浪發電每度成本0.45元
    起伏的海浪中蘊含巨大的能量,如果能被有效地利用,將大大造福人類。日前,由遼寧海事局和大連海事大學共同研發的多節漂浮式波能發電裝置進行了首次海上試驗,並取得成功。這一裝置能有效收集波浪能並轉化為電能輸出,且具備低成本、無汙染、節約能源的特點,可緩解全球範圍內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若批量投入使用,發電成本約為0.45元/kWh,低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方式。
  • 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新聞—科學網
    「舟山號」交付現場合影 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王振鵬/供圖 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據悉,該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是我國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海洋能源|我們日常在海邊看到的自然現象居然可以利用發電?
    我國潮汐能資源主要集中於福建和浙江沿海的淺海、海灣,如浙江的錢塘江口、三門灣和樂清灣,福建有三都澳、羅源灣和湄洲灣等海域,其次是山東半島南岸北側、遼東半島南岸東側和廣西東部等海域。潮汐能是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中最為成熟的,具有電站長期運行、管理和維護的經驗。位於浙江溫嶺的江夏潮汐試驗電站目前已經運營30多年。
  • 中國單臺裝機功率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在深圳交付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王振鵬):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自然資源部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本次交付的500kW波浪能發電裝置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 自然資源部:黃東海檢驗場海上綜合觀測平臺開展國產研製設備測試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項目在自然資源部黃東海光學遙感檢驗場海上平臺上完成了國產設備的測試試驗,重點試驗儀器全部為重點研發計劃研製設備。試驗由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浙江大學、上海技術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廣州水色儀器公司和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同組織完成。據悉,本次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海洋雷射雷達觀測參數,同時也對不同研製單位研製的設備進行對比。為配合雷射雷達的後向散射係數觀測,平臺上提供了海洋表觀光譜以及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參數的常規測量參數,並組織了小型的同步比測試驗。
  • 自然資源部:黃東海檢驗場海上綜合觀測平臺開展國產研製設備測試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光學遙感探測機理」項目在自然資源部黃東海光學遙感檢驗場海上平臺上完成了國產設備的測試試驗,重點試驗儀器全部為重點研發計劃研製設備試驗由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浙江大學、上海技術物理所、安徽光機所、廣州水色儀器公司和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共同組織完成。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10kW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該裝置(工程樣機)的試運行,標誌著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該樣機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資助,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完成首次波浪能發電現場測試—新聞—科學網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在多年開展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及分析評價方法研究、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裝置研發的基礎上,已逐步形成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及分析評價能力及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