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為星球撞擊遺蹟

2020-12-05 騰訊網

東北網12月25日訊(記者 遲亦達)記者從哈爾濱市依蘭縣獲悉,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依蘭縣境內證實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提供的衛星照片。

據了解,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隕石坑的調查,直到2009年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證實了我國第一個隕石坑(岫巖隕石坑),但之後10年沒有新的隕石坑發現。2019年年初,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教授通過衛星圖片核對,發現依蘭縣有存在隕石坑的可能性。他於6月19日、7月17日先後兩次來依蘭縣實地考察調研,經過科學分析,證實在依蘭縣發現隕石坑。

「隕石坑對研究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質歷史上與星球碰撞有關的重大環境變遷和災變事件、地球深部物質行為以及礦產資源等均具有重要意義。」陳鳴表示,中國陸地面積佔全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中國隕石坑研究對推動我國行星科學與地質科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依蘭隕石坑位於三江平原西部邊緣、小興安嶺餘脈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地理坐標為:北緯46°23′03″,東經129°18′40″。這是一個形成在地球造山帶(地殼強烈活動區)的隕石坑,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隕石坑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

按照計劃,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將聘請遼寧省冶金地質四零四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實地鑽井勘探,進一步完善相關科學資料。依蘭縣將全力配合鑽探工作,做好後續的規劃、開發、保護工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重大新發現!依蘭縣發現中國第二個隕石坑
    【重大新發現!依蘭縣發現中國第二個隕石坑】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4日宣布,在依蘭縣境內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命名為依蘭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是經證實的我國第二個隕石坑,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科學網—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 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課題組最近在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隕石坑,即依蘭隕石坑。12月24日,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據悉,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這一星球撞擊遺蹟重要發現的科研成果封面文章,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課題組完成,共同作者包括陳鳴、謝先德、肖萬生、譚大勇。他們介紹,依蘭隕石坑是一個直徑1850米的碗形凹坑,平均深度為150米,展現為一座圓弧形的環形山。隕石坑坐落在花崗巖體上,坑緣和坑底顯示巨厚的角礫狀花崗巖堆積。
  • 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 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是誰?它們在哪裡?長啥樣
    近幾日,科研人員在黑龍江依蘭縣發現了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在小興安嶺餘脈上,和依蘭縣城隔江相望。隕石坑是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遺蹟,也是人類和太空對話的窗口,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依蘭隕石坑發現能為黑龍江旅遊帶來一個新熱點。
  • 我國東北發現一個隕石坑,專家:可能有一波尋找隕石的風潮
    12月24日,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廣大的關注,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稱為依蘭隕石坑。這是我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隕石坑實在2009年發現的,稱為岫巖隕石坑。兩個隕石坑發現的時間間隔相差了10年。
  • 我國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
    《科學通報》2020年第65卷第10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報導了我國東北一個新發現的隕石坑及其撞擊成因的主要證據。地球隕石坑是地外小行星、彗星或流星體等小天體超高速撞擊地球表面形成的環形地質構造。迄今全球共發現了190多個隕石坑, 但隕石坑在中國境內較為罕見。
  • 「依蘭隕石坑」是如何發現的?
    陳鳴提供  12月24日,一個重大發現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在哈爾濱市依蘭縣境內新發現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 中國第二個!黑龍江依蘭發現隕石坑,三大意義引關注
    中國第二個!據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2009年發現的遼寧岫巖隕石坑之後,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據了解,地球隕石坑是地外小行星、彗星或流星體等小天體超高速撞擊地球表面形成的環形地質構造。
  • 「短評」依蘭隕石坑,中國第二例確認的隕石坑,意義重大
    據中新網北京4月6日報導,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我國新發現的依蘭隕石坑隕石坑的科研價值隕石坑(較大的隕石坑又稱環形山)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
  • 中國第一隕石坑的流星雨,和剛剛認證的中國第二隕石坑
    星語者和《天文愛好者》雜誌編輯部據PASSC數據標註自從岫巖隕石坑被國際認可後已經約10年時間,中國都一直再未證實新的隕石坑。直到2019年12月24日,還是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陳鳴為主的科學家又研究證實了一個新的隕石坑,還是在東北地區,黑龍江省依蘭縣。陳鳴教授2019年年初通過衛星圖片核對,發現依蘭縣有存在隕石坑的可能性。
  • 哈爾濱發現新隕石坑,中科院「出手」了……
    5月6日在依蘭縣,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組織專業隊伍啟動鑽機,對「依蘭隕石坑」進行科學勘查一「探」究竟。2019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該所在哈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的隕石坑,該隕石坑被命名為「依蘭隕石坑」。
  • 關於「依蘭隕石坑」的那些事,都在...
    > 12月24日,一個重大發現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在哈爾濱市依蘭縣境內新發現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但驚喜之餘,圍繞著依蘭隕石坑市民也有諸多疑問。
  • 依蘭縣隕石坑有哪些獨特之處?
    說到天外來物,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星球碰撞又產生了怎樣的火花也更是令人好奇。今天,我們將繼續關注依蘭隕石坑,揭秘這個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的天外之吻。隨著科學鑽探的開始,依蘭隕石坑逐漸揭開神秘面紗,這個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的天外之吻也慢慢展露不為人知的一面。
  • 揭秘依蘭隕石坑 | 星球碰撞很常見,為何被研究人員發現的隕石坑卻不到200個?
    也歡迎您加入「夜航拍客」大家庭,微信搜索 yehangpaike 加「新聞夜航」為好友,為我們提供優質的視頻素材!「星球撞擊遺蹟」,「全球唯一一處隕石坑冰川遺址」、「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這些名稱讓依蘭隕石坑逐漸走進人們視野,被大家所熟知。昔日百姓口中的「圈山」,如今看來充滿了神秘色彩,這其中存在哪些新奇的事,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 揭秘|依蘭縣隕石坑有哪些獨特之處?
    說到天外來物,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星球碰撞又產生了怎樣的火花也更是令人好奇。今天,我們將繼續關注依蘭隕石坑,揭秘這個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的天外之吻。隨著科學鑽探的開始,依蘭隕石坑逐漸揭開神秘面紗,這個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的天外之吻也慢慢展露不為人知的一面。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大型隕石坑 或形成於白堊紀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印度媒體消息,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的新的隕石坑——依蘭隕石坑。該隕石坑位於三江平原西部邊緣、小興安嶺餘脈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
  • 中國第二個被發現的隕石坑—黑龍江依蘭隕石坑
    2019年12月24日,國內知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依蘭隕石坑:我國東北部一個新發現的撞擊構造此文一出,雖然新聞媒體有過廣泛報導,但總體感覺大眾好像對此關注不多。
  • 中國的隕石坑—岫巖隕石坑
    2018年5月22日於新疆克拉瑪依    在世界上領土面積超過700萬平方千米的國家中,隕石坑的分布為:加拿大31個,美國28個,澳大利亞27個,俄羅斯19個,巴西7個,中國只有1個,即岫巖隕石坑。由於絕大多數火山也是環形地貌,地面塌陷等原因也可表現為環形地貌,因此還需要以下標誌來判定隕石坑:隕石坑範圍內存在角礫巖、熔巖、震裂錐、隕石碎片等。但質量大的隕石,由於高速撞擊後產生高溫而氣化蒸發,很難在坑中找到隕石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