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發現了隕石坑,一下子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打開衛星地圖尋找依蘭隕石坑的位置。找到依蘭隕石坑後,大家還閒不住,四處尋找隕石坑,希望能有新發現。在中國苦苦搜尋沒有結果,眾人紛紛把目光投向韓國,畢竟有傳聞說我們有的韓國都有,我們沒有的韓國也有嘛。
結果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在韓國一下子發現五六個疑似隕石坑,難道恐龍滅絕是因為隕石雨砸中了韓國麼?為了說明方便,下圖將韓國疑似隕石坑做了個編號。
首先來看看1號,這裡位於韓國揚州市(果然中國有的韓國也有)周邊,揚州市在首爾正北,距離不遠。
1號隕石坑是個典型的複雜的隕石坑,它直徑較大,超過15公裡,中央有一個中心山,周圍環繞著溝,還有一或多個邊。中心山是由於撞擊後地下的反射造成的。這種隕石坑的形成有點像水滴滴落水面後的效果。
另外揚州市東邊的抱川市也有環形山發育,很有可能也是隕石撞擊的結果。
2號隕石坑位於春川市。
這也是個複雜隕石坑,坑中山很顯著,其南部環形山衝擊形成的痕跡非常明顯,其溝壑的放射狀和周邊山巒明顯不同。
這是隕石撞擊後衝周邊形成的。
3號隕石坑,放大觀察隕石坑形態並不顯著,很有可能只是地質構造坑,而不是隕石坑。
4號隕石坑是從圓弧大小來看,規模並不小於1、2號,但只有南側有環形山形成,沒有中心山,推測是由於隕石撞擊角度稍偏造成的。
5號隕石坑是個簡單坑,規模較小,直徑只有四五公裡,也沒有中心山形成。
究竟這些是不是隕石坑呢,還得需要權威的監測結果,國際上對隕石坑的認證是有通行標準的。簡單地說被撞擊地區巖石會發生衝擊變質。關鍵證據包括撞擊形成的超高壓礦物,礦物擊變面狀頁理,礦物擊變玻璃等。
柯石英是在超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矽天然礦物。在隕石撞擊引起的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地表巖石中的常見造巖礦物石英有可能轉變為高密度的柯石英。地球上第一個被確定的隕石撞擊坑(巴林傑隕石坑)就主要歸因於柯石英的發現。地球上大約15%的隕石坑中已經找到撞擊形成的柯石英。柯石英被國際科學界確定為地表隕石撞擊構造的診斷性證據之一。
在隕石坑地層深處的角礫巖,是經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石頭。它顯示了強烈的衝擊變質特徵,這也是證實隕石坑的重要證據之一。
隕石撞擊還會引起石英的變化,形成石英擊變面狀頁理。在自然界中,石英擊變面狀頁理的形成,僅可通過大規模隕石撞擊引起的衝擊波作用而形成。石英在衝擊波作用下發生變形和局部的非晶化轉變。這是礦物受衝擊而產生的一種特殊效應,任何其他地質作用都不能複製這種效應。

總而言之,確定隕石坑關鍵證據是撞擊,坑的形態等只能作為隕石坑的附加判別依據。單單從坑的形態上看,類似隕石坑的坑就太多了,目前經權威認證的隕石坑全世界只有數百個。顯然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漫長歷史中,顯然不會只有這麼少的隕石撞擊。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隕石撞擊發生在佔地表面積更大的海洋,還有就是漫長的歲月變遷抹去了隕石撞擊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