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發現隕石坑,網友紛紛打開衛星地圖,一口氣在韓國找到五個

2020-12-03 知識與見聞

依蘭發現了隕石坑,一下子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打開衛星地圖尋找依蘭隕石坑的位置。找到依蘭隕石坑後,大家還閒不住,四處尋找隕石坑,希望能有新發現。在中國苦苦搜尋沒有結果,眾人紛紛把目光投向韓國,畢竟有傳聞說我們有的韓國都有,我們沒有的韓國也有嘛。

結果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在韓國一下子發現五六個疑似隕石坑,難道恐龍滅絕是因為隕石雨砸中了韓國麼?為了說明方便,下圖將韓國疑似隕石坑做了個編號。

首先來看看1號,這裡位於韓國揚州市(果然中國有的韓國也有)周邊,揚州市在首爾正北,距離不遠。

1號隕石坑是個典型的複雜的隕石坑,它直徑較大,超過15公裡,中央有一個中心山,周圍環繞著溝,還有一或多個邊。中心山是由於撞擊後地下的反射造成的。這種隕石坑的形成有點像水滴滴落水面後的效果。

另外揚州市東邊的抱川市也有環形山發育,很有可能也是隕石撞擊的結果。

2號隕石坑位於春川市。

這也是個複雜隕石坑,坑中山很顯著,其南部環形山衝擊形成的痕跡非常明顯,其溝壑的放射狀和周邊山巒明顯不同。

這是隕石撞擊後衝周邊形成的。

3號隕石坑,放大觀察隕石坑形態並不顯著,很有可能只是地質構造坑,而不是隕石坑。

4號隕石坑是從圓弧大小來看,規模並不小於1、2號,但只有南側有環形山形成,沒有中心山,推測是由於隕石撞擊角度稍偏造成的。

5號隕石坑是個簡單坑,規模較小,直徑只有四五公裡,也沒有中心山形成。

究竟這些是不是隕石坑呢,還得需要權威的監測結果,國際上對隕石坑的認證是有通行標準的。簡單地說被撞擊地區巖石會發生衝擊變質。關鍵證據包括撞擊形成的超高壓礦物,礦物擊變面狀頁理,礦物擊變玻璃等。

柯石英是在超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矽天然礦物。在隕石撞擊引起的高溫超高壓條件下,地表巖石中的常見造巖礦物石英有可能轉變為高密度的柯石英。地球上第一個被確定的隕石撞擊坑(巴林傑隕石坑)就主要歸因於柯石英的發現。地球上大約15%的隕石坑中已經找到撞擊形成的柯石英。柯石英被國際科學界確定為地表隕石撞擊構造的診斷性證據之一。

在隕石坑地層深處的角礫巖,是經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石頭。它顯示了強烈的衝擊變質特徵,這也是證實隕石坑的重要證據之一。

隕石撞擊還會引起石英的變化,形成石英擊變面狀頁理。在自然界中,石英擊變面狀頁理的形成,僅可通過大規模隕石撞擊引起的衝擊波作用而形成。石英在衝擊波作用下發生變形和局部的非晶化轉變。這是礦物受衝擊而產生的一種特殊效應,任何其他地質作用都不能複製這種效應。

岫巖隕石坑

總而言之,確定隕石坑關鍵證據是撞擊,坑的形態等只能作為隕石坑的附加判別依據。單單從坑的形態上看,類似隕石坑的坑就太多了,目前經權威認證的隕石坑全世界只有數百個。顯然在地球四十多億年的漫長歷史中,顯然不會只有這麼少的隕石撞擊。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隕石撞擊發生在佔地表面積更大的海洋,還有就是漫長的歲月變遷抹去了隕石撞擊的痕跡。

相關焦點

  • 「依蘭隕石坑」是如何發現的?
    陳鳴提供  12月24日,一個重大發現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公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在哈爾濱市依蘭縣境內新發現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 中國第二個被發現的隕石坑—黑龍江依蘭隕石坑
    2019年12月24日,國內知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通報》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等人的論文:依蘭隕石坑:我國東北部一個新發現的撞擊構造此文一出,雖然新聞媒體有過廣泛報導,但總體感覺大眾好像對此關注不多。
  • 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課題組最近在我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一個新隕石坑,即依蘭隕石坑。12月24日,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據悉,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它的發現為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 科學網—在黑龍江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 揭秘依蘭隕石坑 | 星球碰撞很常見,為何被研究人員發現的隕石坑卻不到200個?
    「星球撞擊遺蹟」,「全球唯一一處隕石坑冰川遺址」、「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這些名稱讓依蘭隕石坑逐漸走進人們視野,被大家所熟知。昔日百姓口中的「圈山」,如今看來充滿了神秘色彩,這其中存在哪些新奇的事,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一個簡單碗型隕石坑。大部分坑緣保存狀態良好,三分之一的坑緣被強烈侵蝕。這個隕石坑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 中國第二個!黑龍江依蘭發現隕石坑,三大意義引關注
    中國第二個!黑龍江依蘭發現隕石坑,三大意義引關注  Alex Hu • 2020-04-07 12:16:32 來源:前瞻網 E
  • 關於「依蘭隕石坑」的那些事,都在...
    依蘭隕石坑是我國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從此我國該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 消息公布後,引發強烈關注。尤其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說,這更是一份驚喜:「中國第二個隕石坑,就在哈爾濱,就在咱家門口!」 但驚喜之餘,圍繞著依蘭隕石坑市民也有諸多疑問。
  • 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科學通報》最新一期刊發封面文章稱,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 依蘭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第一個是誰?它們在哪裡?長啥樣
    近幾日,科研人員在黑龍江依蘭縣發現了一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在小興安嶺餘脈上,和依蘭縣城隔江相望。隕石坑是流星撞擊地球留下的遺蹟,也是人類和太空對話的窗口,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依蘭隕石坑發現能為黑龍江旅遊帶來一個新熱點。
  • 中國第一隕石坑的流星雨,和剛剛認證的中國第二隕石坑
    星語者和《天文愛好者》雜誌編輯部據PASSC數據標註自從岫巖隕石坑被國際認可後已經約10年時間,中國都一直再未證實新的隕石坑。直到2019年12月24日,還是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陳鳴為主的科學家又研究證實了一個新的隕石坑,還是在東北地區,黑龍江省依蘭縣。陳鳴教授2019年年初通過衛星圖片核對,發現依蘭縣有存在隕石坑的可能性。
  • 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在鑽探過程中,鑽探隊提取了一套樣品帶回去進行分析,隕石坑的歷史、撞擊的準確時間都可以通過實驗室分析獲得數據,在今後幾個月裡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資料。
  • 「短評」依蘭隕石坑,中國第二例確認的隕石坑,意義重大
    據中新網北京4月6日報導,中國科學家近期在黑龍江省中部依蘭縣發現一個新的星球撞擊遺蹟隕石坑——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我國新發現的依蘭隕石坑隕石坑的科研價值隕石坑(較大的隕石坑又稱環形山)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
  • ...新聞網】中國科學家在黑龍江新發現一個星球撞擊遺蹟依蘭隕石坑
    ——依蘭隕石坑。這是繼遼寧的岫巖隕石坑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隕石坑。  這一星球撞擊遺蹟重要發現的科研成果封面文章,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研究員課題組完成,共同作者包括陳鳴、謝先德、肖萬生、譚大勇。他們介紹,依蘭隕石坑是一個直徑1850米的碗形凹坑,平均深度為150米,展現為一座圓弧形的環形山。隕石坑坐落在花崗巖體上,坑緣和坑底顯示巨厚的角礫狀花崗巖堆積。
  • 黑龍江依蘭隕石坑鑽探發現強烈撞擊證據
    近日,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歷時80天結束,此次發現了強烈撞擊的核心證據。據了解,依蘭隕石坑鑽探首先遇到湖相沉積層,然後穿越撞擊產生的角礫巖層達到基巖,這是原定要達到的鑽探目標,與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據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鳴介紹,在撞擊坑的底部提取到了強烈撞擊的一些物理證據,撞擊高溫高壓導致巖石發生劇烈變化的一些資料,這是撞擊的直接證據,確定這個隕石坑與地表發現的證據完全吻合。
  • 依蘭隕石坑完成初步鑽探任務 隕石坑遺址將建設國家冰川地質公園
            全球唯一一處隕石坑冰川遺址、我國第二個隕石坑從5月6日開始進行科學鑽探【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發現了撞擊的直接證據,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這裡就是一個隕石坑了!】        依蘭隕石坑鑽探告罄,歷時80天的鑽探過程取得的喜人成果讓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明很是振奮。
  • 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我國第二個隕石坑 為星球撞擊遺蹟
    東北網12月25日訊(記者 遲亦達)記者從哈爾濱市依蘭縣獲悉,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依蘭縣境內證實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依蘭隕石坑。依蘭隕石坑是一個星球撞擊遺蹟,直徑1850米,深度150米,形成在白堊紀花崗巖基巖上。
  • 韓國發現隕石坑,民眾沸騰號稱亞洲第二!
    柯石英顯微圖片隕石坑隕石坑(meteorite crater)(較大的隕石坑又稱環形山)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直徑超過4公裡的隕石坑中心可能會形成中心錐。中國的隕石坑2010年7月,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發表了陳鳴博士等人有關岫巖隕石坑中柯石英發現的論文。這意味著,中國境內首個被嚴格科學證實的隕石坑獲得了國際科學界的肯定。
  • 尋找地圖上的隕石坑
    尋找地圖上的隕石坑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起塔克什肯鎮有可能有隕石坑,並且出示了衛星照片。照片上確實有兩個的坑狀淺色圓形圖案,其中一個圈的中間似乎還有所謂的隕坑錐的突起,讓人覺得這兩個地圖上能夠看到的大圈確實有點神秘感。這一帶確實有大隕石出現。號稱銀牛的30多噸世界第三大鐵隕石,就發現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銀牛至今還臥在烏魯木齊地礦博物館門前。
  • 依蘭隕石坑鑽探工作一波三折,歷時近仨月,科學鑽探終於圓滿完成
    依蘭隕石坑科學鑽探,從5月6日開始到7月26日,歷時80天,鑽探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鑽探工作。>2019年12月24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明研究員發現依蘭存在全國第二個隕石坑。,研究隕石撞擊後地質發生哪些變化,提取高溫高壓撞擊下物質變化信息,5月6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對依蘭隕石坑進行科學鑽探,探巖取樣開展地質勘察,進一步探索依蘭隕石坑的秘密。
  • 依蘭隕石坑|隕石撞擊後為什麼只留下坑,卻找不到隕石呢?
    2019年12月24日,依蘭發現了我國第二個隕石坑,這是一個簡單碗型隕石坑。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形成的一個環形凹陷,它的發現為我國這一類型地質構造增添了一個重要的新成員。但由於年代久遠,隕石基本都已經氣化,無法讓大家一睹風採。在地球上,其它被證實的隕石坑裡,是否發現過隕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