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夕募資2.5億 火鍋店"海底撈"閃現和邦股份

2020-12-06 網易財經

上市前夕,和邦股份僅靠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就募資達2.5億元,絲毫不遜色於不少中小上市公司IPO的募資量。

招股書披露,2010年10月,和邦股份實際控制人賀正剛進行定向增資擴股。入股價格按照當時公司預計的「2010年約17500萬元淨利潤,每股收益0.50元,10倍市盈率」確定為5元/股。

和邦股份最終新增股本5,000萬股,且被8家機構以貨幣資金搶購。募資總計25000萬元。

投入最大的機構為哈爾濱恆世達昌科技有限公司,斥資7500萬元,認購達1500萬股。而該公司目前還控股譽衡藥業(002437.SZ),持股比例達44.63%,截止目前持股市值高達21.49億元。

緊隨其後,另一家股權投資機構為杭州萬川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其認購900萬股,斥資4500萬元。其背後聚集了眾多業界大佬。持股最大的是張能鋒,其目前身份是深圳市萬佳安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普羅巴克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

四川本地創投德同銀科與矽谷天使分別認購了800萬股,斥資達4000萬元。而一同出現的成都本地另一家股權投資公司德泉投資也獲認購500萬股。

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火鍋連鎖知名企業海底撈。數據顯示,小試牛刀的海底撈共認購200萬股,斥資約1000萬。從公司財務數據看,海底撈2011年業績堪稱優秀,實現淨利達2.91億元,而資產負債率僅為23.68%。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張勇身家41億背後:曾獲馬雲投資 產業遠不止海底撈
    這兩天海底撈火了,這家公司的掌門人張勇也成了熱搜詞。  幫主梳理公開的資料發現,在海底撈火鍋店在全國各地擴張的同時,張勇掌舵的「火鍋帝國」已經囊括了產業鏈內完整的領域。  隨著熱錢滾滾流入,錢袋滿滿的海底撈和張家也悄悄布局多個投資領域,和行業巨頭成立合資公司、投資領域涉及視頻安防、教育、遊樂、地產等領域。
  • 智氪研究 | 火鍋店也能倍速擴張?海底撈招股書裡藏了這幾招
    餐飲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難以標準化,這一困難也同樣適用於海底撈。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在最近5年中都不斷產生上市傳聞,但直到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才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也從側面說明了餐飲業上市不易。
  • [收購]天邦股份:要約收購報告書
    1、本次要約收購的主體為農發集團,基於對天邦股份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擬通過本次要約收購戰略投資天邦股份。屆時,農發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本管理能力及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增強天邦股份在生豬養殖領域的綜合競爭實力。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天邦股份的上市地位為目的。
  • 連續8年財報非標,連續13年不分紅,上市20年募資58億虧損21億:宏達...
    15-17年雖略有好轉,但是18年喪失了金鼎鋅業的控制權以及高額賠償,直接讓2018年淨利潤虧損了-26.72億。公司2020年Q3淨利潤為-3.02億。2、金鼎鋅業恰恰是業績主力從行業劃分,宏達股份營收主要由化工業和冶金業構成,其中2004-2018年增加了採礦業。但是隨著金鼎鋅業的股權無效,採礦業終止,給冶金業務帶來了重創。
  • 她來自農村初中未畢業,卻是海底撈的貴人,幫助張勇成新加坡首富
    平常沒事的時候張勇就幹些小買賣補貼家用,倒賣過汽油,幹過麻辣燙,後來和同學合夥開了個火鍋店。 在四川開火鍋味道不地道不會有人去,而張勇是個門外漢,就是拿個菜譜現學現賣,味道可想而知,所以一開始生意冷清。
  • 海底撈張勇稱做大為了職工能買上房,新加坡老闆繼續畫餅激勵員工
    9月14日,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稱自己做大火鍋店是為了讓員工都買得起房。自己當初創業就是想過上好日子,結果發現自己買上了房子,但是大堂經理,廚師長還買不上,於是開了分店,讓他們去當店長,為了讓身邊人都買得起房,於是火鍋店就越開越多。
  • 多空鏖戰海底撈:平均一個店面能值4個億?
    圖1:海天味業月線走勢電動車巨頭特斯拉(NASDAQ:TSLA)更是完全擺脫了業績的拖累,早在今年7月,市值即已超過了第二名豐田汽車1763.7億美元、第三名大眾809.8億美元與第四名本田455.5億美元之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汽車公司市值之王。
  • 榮昌生物共募資5.9億美元
    5.9億美元!這是2020年迄今為止全球生物技術IPO募資最高紀錄。 紀錄創造者是榮昌生物製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11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後,榮昌生物-B(09995.HK)驚豔全球資本市場。據11月終數據,股價上漲34.36%,每手盈利8950港元,成為港股創新藥領域的耀眼明星。
  • 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中芯國際擬科創板上市 四成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5月5日晚間,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科創板申請上市。2004年3月中芯國際已在港股上市,5月6日上午,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股價為16.38港元,上漲7.34%,總市值約為844億港元。此前,中芯國際在美國以ADR的方式上市,但是2019年5月份宣布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出。如今,中芯國際將要回歸A股。
  • 洗衣液一哥上市,最高募資額或超農夫山泉,上市前突擊分紅23億
    港交所持續吸金,洗衣液巨頭募資98億港元12月4日,藍月亮在公告中公布發售股份數額,計劃全球發售股份7.47億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7471.3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6.72億股,分別佔比10%、90%。
  • 冰峰汽水營收趨緩僅3億 老牌汽水募資4.6億跟風上市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記者張璐繼北京汽水品牌北冰洋傳出上市消息後,一年賣出3億瓶的冰峰汽水也將衝擊資本市場。日前,據陝西證監局發布消息顯示,西安冰峰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冰峰飲料」)已與華創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預計於2021年5月31日前遞交IPO申請材料。
  • 募資210億,創業板最大IPO來了!這家公司獲「閃電問詢」,比螞蟻集團...
    導讀:在A股上市的道路上,東風集團猛踩「油門」。據悉,在10月13日遞交創業板IPO申請並獲得受理後,東風集團10月17日就獲得「閃電問詢」——從受理到問詢只隔4天。此外,東風汽車210億的融資額也一舉刷新了創業板註冊制以來的最高募資紀錄。
  • 火鍋2020:海底撈領銜這30大熱點事件
    在火鍋行業(包括傳統火鍋、自熱火鍋和火鍋食材超市),這一年也發生了很多事,其中的一些事,將深遠地影響行業之後的發展。下文我們將通過幾個關鍵詞,和篩選出的30件熱點事件,和你一起回顧火鍋的2020。1 投融資1、【呷哺呷哺獲得投資】1月10日,呷哺呷哺獲得雪湖資本戰略投資。2、【巴奴獲得億元融資】3月16日,巴奴毛肚火鍋宣布獲得近億元戰略投資。
  • 前11月341家企業A股上市募資4239億 江蘇浙江廣東領先
    從歸屬地來看,除去九號公司屬於境外上市,前十一月上市企業分布於25個省份及直轄市,其中江蘇省上市企業最多,共有54家,其次浙江省有51家企業上市,廣東省有50家企業上市。第四名至第九名分別為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山東省、福建省、湖南省,分別有40家、32家、17家、13家、12家、10家企業上市,並列第十名為江西省和四川省,各有9家企業上市。
  • 周報| 巴菲特承認投資兩大錯誤,海底撈海選接班人
    Store和Google Play的總下載量已經突破20億次,距該應用創下15億次下載量僅5個月。他還忠告股民們,現在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建議不要藉機炒股,除非你在財務和心裡上都做好準備,做好股票下跌50%的準備。此前,5月2日,伯克希爾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歸屬於伯克希爾股東淨虧損為497億美元(約3508億),去年同期為盈利216億美元。其中,投資虧損為556億美元。
  • 一起教育上市:募資3億美元 為納斯達克最大中國教育公司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樂天 12月5日報導一起教育科技(股票代碼:YQ)昨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發行價為10.5美元。一起教育科技此次基礎發行規模為2740萬股ADS,綠鞋規模為411萬股ADS。假設綠鞋執行,募資額達3.3億美元。
  • 電子菸企業思摩爾港交所上市不到一周:市值超2000億港元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樂天 7月15日報導電子菸製造商思摩爾國際(股票代碼:6969)今日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這距離其上市不到一周的時間。思摩爾是上周五在港交所上市,當時發行價為12.4港元,募資68.6億港元,若超額配股權行使,可再募資10.36億港元。包括華能信託、Prime Capital Funds在內的10位基石投資者已認購合共2.13億股發售股份,約佔全球發售股份數目的37.06%。
  • [年報]和邦生物:2015年年度報告(修訂版)
    、公司 指 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邦股份 指 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曾用名,2015年7月31日更為現名 和邦集團 指 四川和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省鹽總公司 指 四川省鹽業總公司 和邦新材料
  • 5月22日摘牌企業5家 百川環能重啟上市輔導
    年5月18日取得了證監會廣東證監局出具的《廣東證監局關於受理尚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登記確認書》,確認公司自2018年5月18日起進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輔導機構為江海證券。   犀牛之星注意到,尚陽股份於2016年2月掛牌新三板,公司主營係為各行各業提供一站式的 IT 信息化系統集成服務。   財務數據方面,尚陽股份表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14年至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9億、3.60億、6.09億、8.98億;淨利潤分別為647.54萬、1799.92萬、2992.81萬、4156.20萬。
  • 宏發股份繼電器產能增至20億隻 佔市場超20%
    由於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領域增長迅速,上市7年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翻番。5%左右的份額,其規劃用5年時間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汽車繼電器製造商,並隨即募資擴產。宏發股份在通過近八年的研發和擴產中,從國內排名第一走向全球排名第一。 宏發股份成立於1984年,近三十年間專注於繼電器研發和製造,2012年宏發股份繼電器產品年生產能力達10億隻,是國內排名第一的繼電器生產商企業。當年借殼上市後藉助資本市場募資擴產。目前,公司繼電器產量超19億隻,繼電器產品銷售佔全球市場份額14.1%,位於行業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