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稱自己做大火鍋店是為了讓員工都買得起房。自己當初創業就是想過上好日子,結果發現自己買上了房子,但是大堂經理,廚師長還買不上,於是開了分店,讓他們去當店長,為了讓身邊人都買得起房,於是火鍋店就越開越多。
張勇的海底撈在餐飲市場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說無法複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管理學訪問教授黃鐵鷹《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甚至讓小米的雷軍反覆研讀學習。從海底撈高質量的服務開發市場,並不斷拓展業務形成產業鏈,以及能夠用更低的成本租到場地將職工工資收入提升至同行業的最高待遇,張勇與海底撈的成功可謂令人嘆服。
在國內市場發展順利賺取了巨大利潤的海底撈是第三產業中的黑天鵝,從中國川味火鍋起家的海底撈老總卻早已不再是中國人。2018年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走入大眾視線的張勇才被發現早已移民新加坡。在上市一年後,張勇以138億美元身家(約合987億元人民幣),問鼎新一屆新加坡首富。張勇2011年在新加坡註冊了公司,12年海底撈開始國際化的第一步,海底撈海外第一家店鋪就是開在新加坡。16年正好經營滿5年,投資額度也達到了,於是成功移民,但大眾卻是在18年才得知消息。
如果張勇做大海底撈的初心是讓身邊職工買上房,那麼自己獲得巨大利潤不僅沒有進一步將股份分給員工而是向國外轉移資產,明顯與初心是不同的。今年5月海底撈發布公告,公司原始人團隊張勇、施永宏夫婦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出售發行股本的0.89%,成功套現15.6億港元。在疫情期間海底撈作為餐飲企業受到衝擊巨大,從8月份發出的報表來看,海底撈上半年虧損達到10億。作為企業的創始人在企業受到危機時套現,另一方面從銀行貸款21億,無法不讓人聯想到這是海底撈創始人在轉移企業經營風險給銀行。
海底撈的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服務顧客的優質態度仍舊撐得住。在上半年海底撈店面經營受到巨大考驗的艱難時刻,支撐海底撈的配套服務業頻頻出現問題,半年裡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濟南海底撈店內就餐的顧客在烏雞卷中吃到硬質塑料後杭州海底撈店面被查時發現筷子未及時清洗消毒,上面殘留菜葉且大腸桿菌超標,近日武漢海底撈就餐的顧客又發現鍋內存在蒼蠅。雖然食品安全問題頻出,海底撈的店面服務人員熱情依然還是飽滿,在危機公關中態度良好持續關注。在鍋內發現蒼蠅的顧客9月8日突然稱自己拉肚子了,海底撈工作人員知情後立刻趕往孝感,準備陪他到當地就醫。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此前曾說,海底撈可能有兩種「死法」:一種是管理出問題,如果發生,死亡過程可能持續數月乃至更久;第二種是食品安全出問題,一旦發生,海底撈可能明天就會關門,生死攸關。但是在生死攸關的問題上海底撈已經開始犯錯。
雖然面臨多年以來最為嚴重的經營問題,海底撈依然開始了逆勢擴張,海底撈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和過快的擴張速度不無相關。海底撈的優質服務依然是佔據市場持續發展的企業靈魂,背後完備齊全的配套產業鏈是支撐企業穩步前進的骨架。許多人說海底撈的優質服務不只是能夠給職工提供高於同行業相比更高的工資水平,而是海底撈在給了更高薪水的同時給職工畫了一張大餅,而且職工願意相信能夠吃到這片餅。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再次提到這個幫員工買房時稱,自己陷入了一個怪圈,自己買上房子了,但是身邊的大堂經理或者廚師長,他們還買不上。賺的錢都被自己拿去買房子了,這讓自己很內疚,所以沒辦法,為了讓他們能夠買上房子,得再開一家店,讓他們去當店長,因為這樣他們就分配得多了。
海底撈無論是管理理念的先進性和創造了許多就業崗位方面都為我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於張勇在網上也有各種捐款家鄉做慈善也是一名成功商人回饋社會的行為。張勇本人及家庭現在雖然不再是中國國籍,但海底撈在國內經營為國內第三產業依然具有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