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如何激勵員工(附華為員工激勵地圖)

2021-01-08 斜槓否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五個方面的需求:

(1)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

(2)安全上的需要。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

(3)感情上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5)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無論是在生產一線工作的工人們,還是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骨精」們,無論是政府的各級公務員,還是企業的中高層,無論是大學教授,還是企業老闆,每個人都有這五個方面的需求,只是不同階段、不同的人員對每個需求的側重點不太一樣。

具體到企業管理中,我們在做員工激勵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設計豐富多彩的激勵的形式,對於基層員工既要考慮到生理、安全、情感的需求,也要適當設計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激勵的形式要設計的豐富多彩,覆蓋面廣,並且要「細水長流」,既要有日常的,也要有季度、年度的綜合性獎勵,既要有物質獎勵,又要有精神獎勵,紀要鼓勵個人英雄,也要鼓勵團隊作戰。只有這樣,形成立體的、廣泛的激勵體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實際上,每個公司都有各種各樣的激勵體系,但是如果不整理,往往散落在不同的制度中,各級管理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激勵的工具可以使用。這點上華為就做得很好,他們建立了員工的激勵地圖,用一頁紙就能讓所有的管理者了解自己有哪些激勵的工具和手段可以使用。

華為員工激勵地圖

對於我們公司,也可以借鑑華為的這種做法,一是借鑑華為的激勵體系設計各種激勵的項目和方式,二是製作自己單位的激勵地圖,讓所有的管理者能夠例行化、常態化地開展激勵,讓員工激勵成為管理者的自覺行為,這樣的話,整個管理的氛圍和效果一定會變得不一樣。

如果你還需要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更多資料,歡迎和我聯繫吧。

相關焦點

  • 獎勵性薪酬計劃的5種激勵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生產效率,泰勒最先提出,用獎金來激勵員工。這種激勵方式,慢慢地發展為如今的績效,績效和薪酬的結合,如今得到了非常普遍的運用。但這種獎勵性薪酬機制到底有沒有對員工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眾說不一。據統計,只有83%的公司認為這種獎勵計劃僅僅取得了一點點成效。
  •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出發,員工究竟想從公司得到什麼
    企業為了留人推出了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方法,使員工在一段時間後獲得大的利益。這些激勵如何留住員工,給員工帶來了什麼,員工自身又想從公司得到什麼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出發,基層員工需要滿足生理需求也就是薪酬。但人都有物質欲望,得到了基礎薪酬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後,就開始追求更多的薪酬和更高的的生活品質。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迷思:如何激勵高智力員工?
    典型代表人物有騰訊張小龍、張志東、華為原副總裁李一男、聯想前工程師倪光南、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蔡景現、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等。中國知識型員工前五名激勵因素三高智力員工的激勵機制我們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麥克利蘭的成長需求理論、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等激勵理論為基礎
  • 四大激勵理論,很多HR並不知道的激勵理論全方位對比_華君諮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奧德弗的「ERG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HR對於上述有關激勵的四大理論並不陌生。但這四個激勵理論的關係、假設條件、激勵測量方法、實際應用價值、問題及不足等對比起來,很多HR卻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有關激勵理論的全方位對比。
  • 馬斯洛需求理論,你屬於哪個層次
    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下馬斯洛其人。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馬斯洛需求理論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最基礎的的需求,也是低級需要,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都是生理需求。
  • 物業管理師輔導資料:現代激勵理論
    內容型激勵理論強調的是什麼因素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來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金錢是否能夠激勵員工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過程型激勵理論則強調的是員工如何被激勵去努力工作的。  (一)需要理論  需要理論指出:激勵因素是一種助推器,它促使人們盡力滿足他們某些固有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沒有滿足的願望產生激勵,而已經得到滿足的需要不會產生激勵。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需要有5類,乾貨!
    馬斯洛對人力需求層次的研究認為人類有基於生物譜系逐漸降低的本能需求,也有因進化產生的一些潛能的需求,這兩類需求可以分成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或五個階段,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請看下圖)。 (1)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吃飯、喝水、穿衣、睡覺、行走的方面的要求。
  • 員工管理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成了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乾貨:需求層次理論的應用(附案例)
    如何應用薪酬激勵理論通過員工激勵讓員工持續產生組織希望看到的行為,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薪酬相關的激勵理論中,相關性最強的有需求層次理論、激勵保健理論、效價期望理論、社會比較理論和綜合激勵理論五類。需求層次理論的應用需求層次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的心理學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提出的。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第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注意了一個人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的縱向聯繫,忽視了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存在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會互相矛盾,進而導致動機的鬥爭。對需求層次理論的評價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 從一次小扭傷來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身體到物質再到心靈,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越低,動機越強,而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馬斯洛「人類五個層次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激勵理論之內容型激勵理論學習指導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激勵理論之內容型激勵理論學習指導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公益崗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公益崗考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學習。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定是對的嗎?
    封面圖片:Abraham Maslow(1908-1970),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定是對的嗎?作者:張紅川但凡略具心理學或管理學背景的人們一定不會對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陌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行為的動機視為尋求滿足特定的需要,而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處於最底層的是生理需要,如飲食、睡眠、生育等;其次是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生活穩定與身體健康等;再其次是社交需要,如愛、友誼、歸屬等。
  • 2018軟考中項高項高頻考點之:激勵理論及相關歷年真題
    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 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穩定、痛苦、威脅、疾病)、社交 需求(友誼、愛情、隸屬關係)、尊重需求(成就、名聲、地位、晉升機會、求知)和自我實現需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體驗忘我、審美)。
  • 馬斯洛需求理論能否讓你深度了解自己?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傳播較廣。①五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②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