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其他作品當中,光年都是一個頻繁出現的詞;甚至可以說這些年來這個詞都已經快被用爛了。
首先要理解一個誤區,「年」雖然是一個時間單位,但是「光年」卻並非是時間單位,它是一個長度單位;正確的解釋是「光在真空中前進一年的距離」。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光前真空中進一年的距離到底是多長。
我們可以查詢到光速約為每秒 30萬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為9,460,730,472,580,800米。
通常意義上我們所理解的星球都是行星,就是類似於地球這樣的星體。
那麼這個行星的直徑就是一光年,約9.4607萬億公裡(單位換算,方便後續運算),根據球體體積公式V=(4/3)πr³,得出體積是443.37217651775立方萬億公裡。
對於這一連串的數字大夥肯定沒有什麼概念。
為了加強這個天文數字的概念,我們可以來看幾張對比圖。
人和汽車的大小比對
一個成年人的平均身高約為170cm,一輛家用轎車的平均車長約為4米。
這是我們的偉大母親
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東西相距約5000公裡的偉大國度。
就東西相距的距離,可以並排放下125萬輛家用轎車;車輛以八十公裡每小時的速度開,就算直線距離想要自東向西穿越也要62.5個小時,兩天零15個小時。
地球,一個直徑為12756KM的球體
然後是我們的地球,直徑是我們祖國母親東西相距的2.5倍左右;一個赤道直徑為12756公裡的巨大球體。
太陽與地球的大小對比
一個直徑為1392000公裡的巨大球體,直徑距離上可以並排放下約109個地球;如果單純用球體體積計算,它的體積約130萬個地球。
太陽很大了吧,但是在宇宙中並非如此。光從太陽的一頭到另外一頭,用時不到5秒。
來看看更大的。
恆星尺寸比較圖
現在北半球夜空最亮的恆星大角星(曾經是天狼星)。直徑約為29232000千米太陽的21倍,體積約為太陽的38792倍。以此計算光從一頭到另一頭(直徑距離),依舊只需要約97秒,即1分鐘零37秒。
最亮的是大角星,那最大的呢?(之所以亮是因為離我們更近)
我們已知最大的恆星是盾牌座UY,但是它的尺寸過大,與大角星的比對是這樣的
太陽與大角星、盾牌座UY的對比
所以我們來對比一下其他的恆星,加深了解。
大角星與大犬座UY的比較,圖中數據僅為參考,非百科正規數據
大犬座VY與盾牌座UY的比較
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最大的恆星究竟有多大。
百度百科的描述如下:盾牌座 UY 的半徑約為 755 R⊙,如果將盾牌座 UY 放在太陽系的中心,它的表面將接近木星軌道(半徑約為 5.204267 AU,約等於 7.785472 × 10^8 km)。光環繞這顆恆星的赤道一周需時 3 ~ 4 h,而光環繞太陽赤道一周僅需時 14.5 s。這顆恆星能容納約 1.8 × 10^9個太陽,即約 2.34 × 10^15 個地球。
755 R⊙表示755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98000千米),根據換算後可得這麼大的一個恆星,光從它的一極到另一極(球體直徑距離)也只需要86分鐘30秒,即1小時26分鐘30秒。
還有比盾牌座UY更加好衡量億光年大小的嗎?盾牌座UY是已知的最大恆星星體。再大就是星系了。
比方我們的太陽系。
太陽系
這是我們的太陽系,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98000千米,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的時間約是498.66秒即8分鐘又18秒。
很多時候,我們把柯伊伯帶當成是太陽系的邊界。不過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太陽到柯伊伯帶的距離,這個距離也就只有約30個天文單位,光抵達柯伊伯帶也只需要約250分鐘左右,即3小時零10分鐘;也遠遠達不到一光年的大小。
外圈的小行星就是柯伊伯帶,但比圖示更加廣闊,此圖僅僅作為形象表達
那麼所說的太陽系中可以用光年描述的究竟是什麼,它就是奧爾特雲。
藍色小方框就是柯伊伯帶範圍
百度百科描述如下:奧爾特雲(Oort Cloud)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100000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差不多為1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之一。
這裡所說的比鄰星就是大劉筆下三體星人的故鄉,距離太遠4.2光年。
知道大小之後,假設真的有這麼一個直徑一光年的行星,它在星系中的表現就是如下圖這樣的。
中間的紅圈大致就是一光年
開頭就說過,通常意義上對於星球的理解就是類地行星;所以這個一光年直徑的星球應該也是一樣類地。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麼大的一個類地星球,上面的世界一定非常精彩吧,肯定有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存在;甚至就算是出現魔法文明、修仙文明都不足為奇;而且我們那些玄幻小說中的世界,不就是這麼無比巨大嗎?!
系外行星推測圖
也可能有人會說上面的各種東西都很矮小,各式各樣的事物都很重,因為引力巨大。
可是要讓實際上大夥可能要失望了。
如果是類地行星的話,那麼就當它的密度也和地球差不多好了。
前面我們計算過這一個行星的直徑約是9.46萬億公裡,體積約是443.37立方萬億公裡。
我們可以查詢到地球的密度是5507.85千克每立方米。
假設該行星也是類地行星,密度與地球一致。
經過單位換算後,在用質量公式m=pv可以得出這個星球的質量將是2.442×10^39千克;百度百科可以查詢我們太陽的質量也就只有1.9891×10³⁰ 千克;那麼這個星體的質量將是太陽的12.27億倍。
其質量已經非常之大了。
在黑洞的形成條件中,恆星的質量只要大於太陽的幾十倍,就有機會可以在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時形成黑洞。
宇宙中比太陽質量大幾十倍的恆星比比皆是,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恆星核聚變釋放的輻射能量與內部的引力相互抵消。
而行星並沒有核聚變的輻射能量。所以一個直徑一光年的行星,不會有特殊的事物出現,它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坍塌成為黑洞。
黑洞
參考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7%90%83/643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A%E9%98%B3/2401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8%A7%92%E6%98%9F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E%E7%89%8C%E5%BA%A7UY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9%E5%B9%B4/7094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AF%E4%BC%8A%E4%BC%AF%E5%B8%A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A5%E5%B0%94%E7%89%B9%E4%BA%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