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你是否也在幻想自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那為什麼這個幻想始終還是幻想?你有沒有想過,鳥可以自由翱翔,而人類為什麼卻不可以呢?
原來啊,鳥類可以飛翔,跟它的這幾個結構有關:
1、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空氣阻力,進而能飛的更快。我們學過的魚也是流線型哦,同樣也是為了減少在水中的阻力,看來流線型我們值得擁有(飛行計劃第一步——擁有流線型體型,哈哈哈)有同學可能問,啥是流線型,嗯,就是鳥那樣的 看圖吧
2、體表覆羽。當鳥飛的很高的時候,需要保暖呀,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很冷的,所以體表有了羽毛的覆蓋有利於它飛行。(飛行計劃第二步——體表覆羽,怎麼聽著有點難,咱們好不容易從滿身是毛的猿進化到現在,難道為了飛行要再退化回去?)
3.前肢變為可飛翔的翼。(我就納悶了,留著前肢抓雞腿它不香嗎?小韋老師已輸在了飛行計劃第三步,同學們你們繼續)
4、胸肌發達。由於鳥飛行需要不斷煽動翅膀,所以它有了很發達的胸肌。
胸部有厚厚的肌肉
5、骨骼要輕、薄、堅固,胸骨發達,長骨中空。這主要是為了減輕重量。(太重是飛不起來的,看看鴕鳥,大家都是鳥,為何它飛不起來,原因就是太重了。)
鴕鳥大哥,咱是實事求是 不是有意冒犯,下次見面好說啊!
6、消化系統發達。飛行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它必須有強大的消化能力,消化系統發達,那產生的食物殘渣也多呀,所以它排出糞便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走在路上不小心降下「天屎」可不要怪小鳥哦,它也很難啊!)
還是希望你不要這麼幸運,哈哈哈
7、有氣囊輔助呼吸。鳥有獨特的氣囊可以輔助呼吸,咱們是沒有的(說到這,小韋老師飛行計劃正式宣告失敗,因為咱沒有氣囊啊),所以就飛不起來啦,但是我相信聰明的你們一定會有很好的解決方法。
生物學上有一句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鳥的這些結構就很適於飛行。沒有擁有這些結構咱們也不要灰心,畢竟咱現在也可以藉助發達的科技飛行,比如:乘坐飛機;滑翔;跳傘等等。飛行夢想還是可以有的,畢竟,未來是你們的,未來可期!
(最後,你有什麼有趣的想法也可以評論區告訴我喲,小韋老師很樂意傾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評論轉發和關注,關注小韋老師說生物,我會每日更新有趣的生物知識,帶你認識不一樣的生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