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蒙古莢蒾:果實可破瘀通經

2020-10-07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遼寧學習平臺)



蒙古莢蒾,落葉灌木。

葉紙質,寬卵形至橢圓形,基部圓或楔圓形,邊緣有波狀淺齒,上面被簇狀或叉狀毛,下面灰綠色,側脈4~5對。聚傘花序;花冠淡黃白色,筒狀鐘形,花瓣裂片短,微開展,不呈輻射狀。果實紅色而後變黑色,橢圓形。花期5月,果熟期9月。

生於山坡疏林下或河灘地。產於鞍山等地。

種子含油,供制肥皂用。花期、果期均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根、葉有祛風活血作用;果實有清熱解毒、破瘀通經、健脾作用。

作者:張淑梅

相關焦點

  • 「自然科普」沙棗:果實可健胃
    果實食用、釀酒等,還有強壯、健胃等作用。葉有清熱解毒作用。花有止咳平喘作用。花可提芳香油,亦是優良蜜源。木材堅韌細密,可作家具、農具,亦可作燃料。作者:張淑梅
  • 「自然科普」早花忍冬:果實可食
    果實紅色,圓形。花期4月,果熟期5—6月。生於山坡林內及灌木叢中。產於瀋陽、本溪、鞍山等地。早春觀花植物。果實可食。作者:張淑梅
  • 兩種植物同種養生之功,善疏通氣血瘀滯,被譽「有星移電閃之能」
    氣血的亞健康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不足,二是瘀滯,氣與血的關係十分微妙,一者瘀滯會讓另一者瘀滯,一者的順暢也會疏通另一者。而氣血的瘀滯是很多種亞健康的源泉。在傳統中醫養生的方法中有很多方式疏通氣虛,比如有一物雖源自兩種不同的植物,但有同樣的養生之功,此物善於疏通氣血的瘀滯,破積聚的諸氣、惡血,又能通行腸胃,被譽為「有星移電閃之能」。
  • 「自然科普」柿:果實可清熱潤肺
    柿果、柿蒂、柿霜及根和葉都可藥用,其中果實有清熱、潤肺、止渴作用。作者:張淑梅
  • 「自然科普」鼠李:果實可止咳祛痰
    樹皮有清熱通便作用,果實有清熱利溼、止咳祛痰、解毒殺蟲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但是路路通呢,比較有特點,有個主要的特點,大通十二經脈穴位,作用更廣一些,我個人叫它路路暢通,哪裡不通暢用它通哪裡。路路通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成熟果實。別名又叫楓球子,楓樹球,狼眼等等。冬季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雜質,乾燥。路路通藥性:苦,平。歸肝腎經。功效:祛風活絡,利水,通經。它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治療病症可歸納為以下6類。
  • 「自然科普」歐洲酸櫻桃:核可透疹 葉可殺蟲 果實可祛風溼
    果實食用。核有發表、透疹作用,葉有平喘、殺蟲作用,果實有益氣、祛風溼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自然科普」黑棗:果實止消渴去煩熱
    成熟果實可供食用,入藥可止消渴,去煩熱。木材可作紡織木梭、雕刻、小用具等。樹皮可供提取單寧和制人造棉。實生苗常用作柿樹的砧木。
  • 「自然科普」華北繡線菊:根和果實可清熱止咳
    根、果實有清熱止咳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自然科普」無花果:果實可食 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作用
    果實可食,藥用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作用。根、葉有散瘀消腫、止瀉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念佛法門」的原理是什麼?
    心作心是繫念佛界《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觀音菩薩:耳通圓通 返聞聞自性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是透過娑婆眾生耳根最力的特點,將心放在自己能聽聞聲音的法性中;當聲音消融時,即所謂入流亡所,返聞聞自性,最後解六結,破三惑,證三空。這雖是偏向自力以觀照的方法,但仍可與念佛法門相應。「念佛」,將大勢至菩薩的「反念念自性」與觀音菩薩的「返聞聞自性」融合。
  • 《角頭2》演員展開「破億行動」,南下高雄謝票及催票
    劇組演員近日加緊腳步展開「破億行動」,走遍臺北、高雄戲院宣傳,當中也遇到不少鐵粉已經2、3刷,更瘋狂到買票請路人看。▲《角頭2》演員展開「破億行動」,南下高雄謝票及催票。《角頭2》上映之前飽受酸民批評「8+9看的電影」、「中二片」、「第一集看到發呆」,如今電影口碑持續發酵,票房也即將破億,不少網友看完《角頭2》發現確實比第一集好看太多,主動出來發文道歉,「我承認原本以為是糞片」、「品質根本天差地遠」、「不要被《角頭》片名給騙了」、「比第一集好看1兆倍」。
  • 這種植物,果實有毒,卻用途廣泛,極具開發價值
    夏初,石慄生出滿頭的新葉來,那些新葉密布保護性的絨毛,反射著入夏的陽光,顯出銀的質感,它的主幹暗黑粗壯,濃密的樹冠上花與葉都閃著光,花粉掉落在葉片上,遠遠看去,整棵樹白茫茫一片,果實沉重,一串串掛在枝頭上,把枝條壓成羞澀的模樣,甚是壯觀。
  • 「自然科普」毛山荊子:果實橢圓形或倒卵形
    果實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8~12毫米,紅色,萼片脫落。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於山坡雜木林中、山頂、山溝。產於大連及遼寧東部山區。作者:張淑梅
  • 「自然科普」長白薔薇:花瓣可食用
    果實紡錘形,橘紅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果含維生素C,可供藥用,又可制果醬等食品;花瓣含芳香油,可食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自然科普」七葉樹:種子可和胃止痛
    果實平滑,近球形或倒卵圓形,黃褐色,成熟時3瓣裂。花期5—6月,果期9—10月。樹幹端直,花繁葉茂,可作庭園樹或行道樹。種子有理氣寬中、和胃止痛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自然科普」糠椴:花可治口腔破潰
    果實球形,有5條不明顯的稜。花期7月,果實成熟期9月。生於山間、溝谷、雜木林中。產於遼寧各地。優良的行道樹及庭院綠化樹種,也是蜜源植物。枝條韌皮纖維可制麻袋等。木材可制家具、膠合板等。果可榨油。嫩芽可食。花有發汗解熱、抑菌作用,用於感冒、水腫、口腔破潰、咽喉腫痛。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自然科普」黃荊:根莖葉可化痰截瘧
    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根、莖、葉有清熱止咳、化痰截瘧作用,果實有祛風、除痰、行氣、止痛作用。作者:張淑梅
  • 「自然科普」圓醋慄茶藨:果實可做果醬釀果酒
    果實供生食或製作果醬、果酒及飲料等。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