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漠,讀者們可能會立即想到一望無垠的漫漫黃沙,這裡缺雨少水,一片死寂之氣。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沙漠並非都如想像的一般,相反,在它的下方,還是另一派&34;的場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沙漠的形成,多是由於地球氣候大幅度變化的結果,世界上的沙漠地帶有很多,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3左右,由於沙漠地帶荒涼且無生命,故此也有&34;之稱。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非&34;莫屬,&34;是典型的音譯,源自於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是&34;的意思。撒哈拉沙漠形成於250萬年前,面積達到了906萬平方公裡,幾乎與中國國土面積相當,佔據整個非洲大陸面積的1/3以上。該沙漠為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這裡炎熱乾燥,全年平均氣溫超過30℃,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下,並且晝夜溫差極大,不適合任何動植物生存與繁衍。
正是這樣一片毫無生機的沙漠,也成為了諸多探險者欲徵服的對象,一位名叫巴爾斯的德國青年探險家,就是諸多夢想者之一。在19世紀中葉,他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這片魔鬼地帶。起初,他只是想進行一次人生的終極挑戰,但令巴爾斯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能發現不少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
當巴爾斯到達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地區時,他意外發現了幾處古代的文化遺蹟,這說明史前的撒哈拉沙漠並非一片荒涼的大漠,而是極富生機,充滿綠色之地,並且還可以肯定的是,曾有史前人類於此建立過繁榮的文明。
自從此事被公布之後,人們便對於這片荒漠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企圖徹底揭開其中隱藏的奧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航天偵測技術也為揭開撒哈拉沙漠之謎,提供了更多的機會。1981年11月,美國太空梭飛臨撒哈拉沙漠上空,利用先進的遙感檢測技術,對茫茫沙海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掃描。高空飛機檢測結果顯示,撒哈拉沙漠的黃沙之下,隱藏著面積頗為巨大的古代山谷與河床。此次發現震驚了世界,它不僅直接的印證了探險家巴爾斯的猜想,同時也為後續科研工作指明了考察的方向。
時隔七年左右,一支考古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對古代留下的遺址進行了全面的發掘。在發掘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年代為1萬至20萬年前的勞動工具與生活用品,印證了科學家們對於撒哈拉沙漠的種種猜想。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考古專家們開始在腦海中思索一個重要的問題,既然撒哈拉沙漠原本是一片綠洲,那麼它的下方是否還存有水呢?在我們看來,這似乎並不太可能,畢竟沙漠地區炎熱乾燥,在地下儲存大量的水資源,顯然是天方夜譚。不過這一想法很快便被地理專家打破,因為在他們的勘察結果中顯示,撒哈拉沙漠之下不僅存在充足的水資源,而且還擁有大面積可以耕種的土地。
地理專家表示,如果能利用先進的技術,將撒哈拉沙漠中的沙子全部移走,則該地就會重新變成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洲,恢復史前繁榮狀態。可是這種想法頗為理想化,因為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可耕種土地,無一例外的都被掩埋於幾百米黃沙之下,如果將其恢復為綠洲,那麼清理出的黃沙,又將堆積到何處?很顯然,這個矛盾是現代科技難以解決的。
不過事情無絕對,我們還是應該對此抱以樂觀的態度。小編相信,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沙漠治理這一世紀性的難題終將會被解決。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必將全網舉報,並讓轉載者承擔賠款等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