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傾斜0.6度,綠洲變沙漠,草原鬱鬱蔥蔥才是撒哈拉原來的模樣

2020-12-03 FUN知識點

三毛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一片沙漠的形成當然不會如此浪漫,這片飛沙走石的浩蕩沙海也曾孕育著遠古的文明。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麵積達900萬平方千米,佔據了非洲大陸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與美國的大小相當。它的溫度可以高達57度,溼度卻只有2%,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個綠色的天堂。

時間退回到一萬年前,這個地球上最熱、最乾燥,漫天黃沙的地方被鬱鬱蔥蔥的草原覆蓋,草地、樹林、湖泊間是奔跑的野生動物和暢遊的魚。綠色的撒哈拉不僅是動植物的綠洲,也孕育著古代撒哈拉文明,人們在這裡打獵、遊牧、釣魚、發展農業、製作陶器。然而,在距今10000到8000年時,這一切都結束了。

根據 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施密特的研究,重大的氣候變化徹底改變了撒哈拉沙漠的生態環境,也顛覆了當地人的生活。約在八千年前,地球的傾斜角度從24.1度變成了23.5度,0.6度的變化足以導致氣候模式翻天覆地式的改變,「綠色撒哈拉」一去不返。

沒有了雨水,人們被迫離開了撒哈拉,向東遷往尼羅河流域。一直以來,考古學家門都沒有停止在撒哈拉的發掘工作,「這片沙漠埋藏著部落遷徙的證據,目前已發掘的100多個遺址點出土了很多地質樣品、人類遺骸、動物骨骼,還有工具、武器以及巖畫藝術,幫助我們復原遠古撒哈拉文明」,長期參與發掘的考古學家表示。

早在1842年,德國探險家海因裡希用五年時間,在撒哈拉的塔西亞高原發現了成千上萬幅史前巖畫,巖畫描繪了我們未知的遠古撒哈拉文明的生活場景。比如在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巖畫中,可以看到在曾經的「綠色天堂」撒哈拉沙漠,半球形的草屋附近,男人們狩獵,女人們相互梳頭髮和起舞。

在其他地點發現的巖畫上,除了大象、獅子、鴕鳥、長頸鹿、野牛、羚羊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種植、發展畜牧,他們飼養山羊、綿羊和豬,家犬也在巖畫上多有出現。

考古學家們還在這裡發現了爬行動物和齧齒動物的骨骼,它們出現在綠洲變成沙漠之後。雖然水資源的匱乏人和大多數動物都流離失所,但是這兩個物種卻很容易適應沙漠的酷熱,它們隱藏在地表半米以下,那裡的溼度和溫度讓它們能夠存活下去。

動物骨骼和巖畫遺蹟將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娓娓道來,但是那裡還有太多古老的秘密埋在黃沙下。科學家們相信,最久遠的城市可能仍然隱藏在沙子中。

你對撒哈拉的了解來自哪裡?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支持原創!

相關焦點

  • 撒哈拉沙漠還能重新變回綠洲嗎?
    加州大學地球系統的助理教授Kathleen Johnson表示,綠色撒哈拉(Green Sahara),也被稱作「非洲溼潤期」,是由於地球斜軸不斷改變轉動軌道引起的,這個模式每23000年會重複一次。但是,由於一個不確定因素——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了難以控制的氣候變化——所以還不知道目前全球最大的熱沙漠撒哈拉什麼時候能變成新綠洲。
  • 撒哈拉沙漠要變綠?科學家:或23000年重複一次,曾是河馬的故鄉
    要知道在人類在地球上誕生之前,沙漠就早已存在多年,相信大家都看過地球大部分表面被水覆蓋的深藍色圖片,而地球上的陸地又有三分之一的部分都是沙質荒漠化的土地,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沙漠。儘管沙漠中沒有太多我們肉眼可見的生命,但是夜幕降臨之後,這些荒漠中就會竄出許多白天看不到的動物。但是,沙漠並不是永遠的沙漠,比如現在的撒哈拉沙漠就曾經是綠洲,也是當時河馬、野牛和大象等動物的生活棲息地。
  •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深?如果挖光沙子,底下是什麼?
    除了巖石層,撒哈拉沙漠的下方還有史前生物遺骸以及人類古文明遺蹟。雖然撒哈拉沙漠的環境十分惡劣,但這裡並非一直是沙漠,它在不久的過去其實是一片沃土,滋養著很多生物以及文明。撒哈拉草原根據地質學證據,在1.25萬年前,撒哈拉這片土地曾經溫暖溼潤,是一片廣袤的草原,生命的綠洲。尼羅河三角洲沉積物顯示,這一時期來自青尼羅河的沉積物比例更高,這意味著當時衣索比亞高原的降雨量比現在更高。
  • 人類或許要一直等到12000年甚至更久才能見到撒哈拉再變綠洲
    加州大學地球系統的助理教授Kathleen Johnson表示,綠色撒哈拉(Green Sahara),也被稱作「非洲溼潤期」,是由於地球斜軸不斷改變轉動軌道引起的,這個模式每23000年會重複一次。但是,由於一個不確定因素——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了難以控制的氣候變化——所以還不知道目前全球最大的熱沙漠撒哈拉什麼時候能變成新綠洲。
  • 生命禁區變成「綠洲」,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變化令人驚訝
    當然,撒哈拉沙漠真正是「生命禁區」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它缺少「綠色」,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如今的撒哈拉沙漠正在變綠,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這個驚人的變化,發現撒哈拉沙漠似乎正在變成「綠洲」。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東達尼羅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蘇丹,從大西洋到紅海,撒哈拉沙漠橫貫整個北非,東西綿延近5000千米,南北縱深近2000千米,橫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等11國國境,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 科學揭秘:撒哈拉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當地農民在撒哈拉大量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使其土質退化。植被逐漸減少,使得撒哈拉的溫度逐漸上升。  隨著更多的農民進入撒哈拉地區,更多的土地被開墾,這進一步導致氣溫升高。逐漸地,降水量變少,高溫缺水的環境使植被慢慢消失。最終,撒哈拉幾乎就不降雨了,大量植物死亡,只留下少數耐熱耐旱的沙漠植物。
  • 撒哈拉沙漠裡為什麼有一些壁畫,遠古時期這裡是否有人居住?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然而,在這片極度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空地上,卻有著高度繁榮的古代文明——沙漠中有許多美麗的古代大型壁畫。據研究,撒哈拉沙漠曾經是一片綠色的平原,非洲居民在這裡創造了古老而自豪的燦爛文化。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當年綠洲變成了「窮荒絕漠鳥不飛,萬漬千山夢猶懶」的千裡沙海呢?
  • 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地球變得更綠了,環境在變好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沙漠一直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常年乾旱無雨,炎熱惡劣,是我們對沙漠的固有認知。撒哈拉沙漠常年乾旱高溫,很多時候甚至能突破57度的紀錄,這裡也被認為是人類的生命禁區。
  • 8個關於撒哈拉沙漠的秘密:在一萬一千年前,它曾是一片綠洲
    大約一萬一千年前,它曾是一片綠洲,8000到45000年前由於地球軌道軸線傾斜,導致其受到了嚴重影響考古學家一直在研究當地發現的數百個石頭物體,這些石頭估計有幾千年的歷史,人們用它們來製造各種結構撒哈拉之眼是一個25英裡長的地理構造,只能從鳥瞰圖中看到,地質學家認為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就算是一篇普通的沙漠,我們也能想像到沙漠裡有多「乾渴」,更不要說這個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沙漠了,氣候條件可想而知。但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真的從古至今都是一片荒漠嗎?
  • 撒哈拉沙漠居然下雪了!一組照片震驚世界,99%的人都沒見過!
    >氣溫首次降到0度以下。被稱為「通往沙漠的門戶」的阿爾及利亞沙漠小鎮Ain Sefra,氣溫甚至降到了零下3度。而往年這裡1月的平均氣溫是12℃。但撒哈拉沙漠的雪,是稍縱即逝的。明明剛剛才落的雪,還沒來得及感嘆,一轉眼,雪就化了。
  • 從草原變沙漠,從沙漠變森林,國外人發問:「這是變在戲法嗎」
    現在很多全球化沙漠越來越嚴重,很多森林都被人砍伐開發種地,所以沙漠的面積越來越大,環境汙染的也非常嚴重,為了制止這中問題,世界各國都禁止隨意砍伐。保護原始森林,開發森林旅遊業等措施,在人們的努力下,我國「毛烏素沙漠」將消失,這個消息真是讓世界人士震撼啊!
  • 沙漠變綠洲,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彰顯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奮
    世界上有許多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等等,這些沙漠就像是地球上的傷口,逐年在惡化,侵蝕和壓縮著人類的生存空間。沙漠氣候炎熱乾旱,地面被大片黃沙所覆蓋,植物稀少,降雨量極低,是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的荒蕪地區。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沙漠形成之後,很難再恢復,只會在惡性循環中,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
  • 撒哈拉沙漠下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如果現身在炎熱乾旱,且隨時都能出現海市蜃樓的撒哈拉沙漠,你會感到絕望嗎?縱觀來看,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這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你可曾想過,6000年前這個地方並不是一片沙漠,有350萬平方公裡是綠色的海洋,生活著眾多的部落和居民。
  • 衛星拍攝之下:撒哈拉沙漠出現驚人的一幕,「綠色」它回來了
    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存在的時間超過了46億年,地球在如此時間長河當中,不斷地變化發展,直到如今,才有了現在這般地球景象,這個地球上不僅只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平原丘陵,其實更多的,還有很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荒漠與高原等等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壁畫之謎
    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巖壁中刻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臺、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千米的壁畫群,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巖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致、調和,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
  • 世界地理小區域——撒哈拉沙漠
    (1)分析撒哈拉沙漠內陸盛產食鹽的原因。(2)結合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環境特徵,說出鹽商隊出發前應做的準備。(3)分析廷巴克圖在「食鹽之路」上成為重要中轉地的主要原因。(3)是草原就進入沙漠的重要物資集散地;位於河流沿岸,水源較充足;位於草原的邊緣,農牧產品較豐富;位於水路交通的交匯點,交通較便利。典型例題二: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撒哈拉沙漠南緣的11個國家正聯手打造一條橫穿非洲大陸的綠化帶。
  • 假如全球沙漠都變成綠洲,看似是件大好事,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取而代之的是像亞馬遜那樣的原始森林,為了實現這個美夢,甚至有人提出將大量海水輸送沙漠來增加空氣溼度的建議,從而增加降雨量,從而讓沙漠變綠洲。,變成綠洲,看似是件大好事,但未必是件好事,可能會給地球環境帶來多種不利影響,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如果把沙子挖空,底下會是什麼?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覆蓋了整個北非地區,它的歷史能夠追溯到700萬年前。地球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我們人類的肆意活動,讓土地沙漠化的情況變得更加複雜。森林被砍伐,土地平衡被破壞,被風沙侵蝕,從而惡化成沙漠。地球上被沙漠覆蓋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我國的新疆地區的塔克拉瑪幹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