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或許要一直等到12000年甚至更久才能見到撒哈拉再變綠洲

2020-10-03 賣報紙的小青年

撒哈拉沙漠的轉變發生在上次冰河期結束,大約1.1萬年前至5000年前的期間。翠綠的植被生長在沙丘之上,降雨的增多把乾旱的凹地變為湖泊。非洲北部大約900萬平方公裡的地區成為綠洲,成群的河馬、羚羊、大象和歐洲野牛等動物被茁壯的草叢和灌木吸引而來,大快朵頤。這個茂盛的天堂早已消失,但會再次到來嗎?

簡單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加州大學地球系統的助理教授Kathleen Johnson表示,綠色撒哈拉(Green Sahara),也被稱作「非洲溼潤期」,是由於地球斜軸不斷改變轉動軌道引起的,這個模式每23000年會重複一次。

但是,由於一個不確定因素——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了難以控制的氣候變化——所以還不知道目前全球最大的熱沙漠撒哈拉什麼時候能變成新綠洲。

撒哈拉沙漠變成綠洲是因為地軸傾斜角度的改變。大約8000年前,地軸的傾斜角度從約24.1度變成了如今的23.5度。這一點點的角度變化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現如今,北半球在冬季月份裡離太陽最近。但是在綠色撒哈拉時期,北半球在夏季距離太陽最近。

這導致地球北半球在夏季月份裡受到的太陽輻射增加。太陽輻射的增加也會增強非洲的季風。撒哈拉上方增加的熱量製造出一個低壓系統,把大西洋的溼潤空氣引至乾燥的沙漠。(通常,季風從乾旱的陸地吹向大西洋,散播的沙塵肥沃了亞馬遜雨林,也為加勒比地區建造了沙灘。)

根據NOAA,水分的增多將此前乾旱的撒哈拉轉變為被草叢灌木覆蓋的大草原。隨著獸群的增多,人類也跟著增多,最終馴化了野牛和羊,甚至還創造了該地區象形藝術的一個初期體系。

搖擺的地球

但為什麼地球的斜軸會變呢?為了理解這種意義深遠的改變,科學家需要著眼於太陽系中地球的鄰居們。

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的氣候和生命中心主管Peter de Menocal表示:「地球的自轉會受到月球還有質量更大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的影響,加在一起會對地球的軌道帶來周期性變化。」其中的一個變化便是地球斜軸的「搖擺」。

這種搖擺就是致使北半球每23000年在夏季更靠近太陽的原因——也就是研究人員口中的北半球夏季日曬最大值。基於首次於1981年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學者推測在綠色撒哈拉時期,北半球的太陽輻射比現在高7%。根據1997年《科學》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文張,這部分熱能的增加能將非洲的季風降水增多17%至50%。

氣象科學家對綠色撒哈拉感興趣的點在於它是如此的來去匆匆。Johnson說,綠色撒哈拉只持續了20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是逐步的,但是地貌的改變卻是突然的。「這是個氣候劇變的實例,還是在人類能夠注意到的時間尺度上的,」她說。

「海洋沉積物記錄顯示綠色撒哈拉是反覆出現的,」Johnson告訴Live Science說。下次北半球的夏季日曬最大值——綠色撒哈拉再現之時——預期將於1萬年後的公園12000年或13000年再次出現。但是科學家無法預測的是溫室氣體將會對這一自然氣候循環造成多大的影響。

Johnson說:「古氣候研究提供的明確證據表明人類所作所為相當空前。」即便今日人類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到了12000年,這些氣體仍會增加。「氣候變化將會被疊加到地球的自然氣候循環中,」她說。

海洋沉積物中有地質證據表明這些綠色撒哈拉事件最早可以追溯至中新世(2300萬年至500萬年前),其中包括大氣二氧化碳水平與目前相似、甚至可能還高於今日的時期。因此,未來的綠色撒哈拉事件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出現在遙遠的未來。現在不斷增多的溫室氣體對撒哈拉地區還有著它們自己的綠化效果,雖然不及地軸擺動帶來的變化程度。但由於氣候模型的局限性,這一觀點還遠不能夠確定。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將撒哈拉的部分地區變成綠地;如果大量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廠在這裡建成,撒哈拉及其南部的薩赫勒地區的降水便會增多。

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站能增加周圍區域的溫度和溼度。從事該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降水的增多會促進植被生長,製造出一個正向的反饋迴路。不過,這一巨型工程還沒有在撒哈拉沙漠進行測試,因此直到這個項目獲取注資之前,人類或許要一直等到12000年甚至更久以後才能見到撒哈拉再變綠洲。


關注小青年了解更多趣事——

相關焦點

  • 撒哈拉沙漠還能重新變回綠洲嗎?
    撒哈拉上方增加的熱量製造出一個低壓系統,把大西洋的溼潤空氣引至乾燥的沙漠。(通常,季風從乾旱的陸地吹向大西洋,散播的沙塵肥沃了亞馬遜雨林,也為加勒比地區建造了沙灘。)根據NOAA,水分的增多將此前乾旱的撒哈拉轉變為被草叢灌木覆蓋的大草原。隨著獸群的增多,人類也跟著增多,最終馴化了野牛和羊,甚至還創造了該地區象形藝術的一個初期體系。
  • 撒哈拉沙漠要變綠?科學家:或23000年重複一次,曾是河馬的故鄉
    沙漠綠洲並非亙古不變:沙漠變綠洲真不是天方夜譚,只不過以人類的壽命長度來說,當然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哪個大沙漠從寸草不生的荒漠,變成了長滿參天大樹的森林綠洲。一般人對沙漠的印象都是乾燥缺水和很難看到植物,但這些土地下卻往往都埋藏著大量石油等稀有物質,而考古學家們最喜歡的目的地類型之一也是沙漠,因為這裡很可能會發現陸地上都難以找到的古生物化石,甚至是古代人類社會的重要文物。
  • 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地球變得更綠了,環境在變好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沙漠一直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常年乾旱無雨,炎熱惡劣,是我們對沙漠的固有認知。撒哈拉沙漠常年乾旱高溫,很多時候甚至能突破57度的紀錄,這裡也被認為是人類的生命禁區。
  • 生命禁區變成「綠洲」,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變化令人驚訝
    當然,撒哈拉沙漠真正是「生命禁區」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它缺少「綠色」,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如今的撒哈拉沙漠正在變綠,前段時間,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這個驚人的變化,發現撒哈拉沙漠似乎正在變成「綠洲」。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撒哈拉地表起伏平緩,一般海拔在250米~500米之間,地面主要是戈壁、流沙或沙丘,沙漠中還分布著一些間歇性河谷。整個環境異常乾熱,植物貧乏,動物也很稀少。自從人類有文字以來,「撒哈拉」這個詞就意味著乾旱、饑渴和死亡。但有誰會相信,它過去的名字應該叫撒哈拉綠洲。從綠洲到沙漠,如此巨大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
  • 地球傾斜0.6度,綠洲變沙漠,草原鬱鬱蔥蔥才是撒哈拉原來的模樣
    綠色的撒哈拉不僅是動植物的綠洲,也孕育著古代撒哈拉文明,人們在這裡打獵、遊牧、釣魚、發展農業、製作陶器。然而,在距今10000到8000年時,這一切都結束了。根據 NASA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施密特的研究,重大的氣候變化徹底改變了撒哈拉沙漠的生態環境,也顛覆了當地人的生活。
  • 打通喜馬拉雅山,荒漠變水田?英國也有此構思,撒哈拉沙漠變大海
    類似的「美妙」構想也不只是在中國,撒哈拉大沙漠也有過類似改造計劃,只是不同於炸喜馬拉雅山引水汽,改造撒哈拉是要在剛果河築水壩,將河水灌入剛果盆地成為「剛果湖」,然後再將持續增高的水位倒灌給查德盆地形成「查德湖」,最後再用湖水灌溉撒哈拉沙漠。只是這種方法的工程量實在太大,而且對於當地的生態平衡也都是極大的破壞。
  • 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著遠古的文明
    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或許這塊地方,是個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死亡之地」,但實際上,這裡不僅埋葬著豐富的資源寶藏,甚至還隱藏著我們不得而知的遠古文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秘密。而恰巧,撒哈拉沙漠地區正處於熱帶沙漠氣候的控制下,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再一次減少了當地的降水。這才使得撒哈拉沙漠成為了今天這副模樣。人們提到它,想到的或許都是乾燥、炎熱和荒蕪。
  • 假如全球沙漠都變成綠洲,看似是件大好事,搞不好反而是世界災難
    ,從而增加降雨量,從而讓沙漠變綠洲。假如全球沙漠變綠洲,有什麼不利影響?,肯定會有違自然規律,沙漠變綠洲不利影響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我們知道沙漠地區的蒸發現象是很嚴重的,為了森林成活,那麼就需要大量水,即便將10個鄱陽湖的水量引到撒哈拉沙漠只怕也挨不過一年時間,如果全球沙漠全種上樹
  • 撒哈拉沙漠下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該物體從1948年被人們發現開始,就一直困擾著眾多科學家,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找它形成的原因!曾有人認為,撒哈拉之眼很有可能就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只是由於地質變遷被埋到了地底下。根據實地測量,撒哈拉之眼的外圈直徑達23.5KM,而柏拉圖書中詳細描繪的亞特蘭蒂斯城的尺寸為23.49KM,兩者尺寸竟驚人的一致!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是個謎,由於牽涉到太多國家,使得撒哈拉沙漠的面積自始自終都沒有明確數字,就連NASA和歐空局也只能通過航跡測出大致面積,也就是目前被廣泛引用的920萬平方公裡。92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14個法國或18個泰國那麼大,也就比美國小了那麼一點點,足足佔了非洲大陸的三分之一。
  • 撒哈拉沙漠:一年的雨水不夠泡杯咖啡,卻有3000人離不開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是個謎,由於牽涉到太多國家,使得撒哈拉沙漠的面積自始自終都沒有明確數字,就連NASA和歐空局也只能通過航跡測出大致面積,也就是目前被廣泛引用的920萬平方公裡。
  • 埃及那麼多沙漠,為什麼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變成綠洲?
    提到非洲,很多人都會想到沙漠、乾旱、缺水等詞彙,其實不是的,非洲也有河流,也有綠洲,只不過撒哈拉地區確實非常乾燥,讓人們產生了這種印象罷了。埃及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毗鄰尼羅河,有的人有疑問,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讓沙漠變成綠洲呢?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就算是一篇普通的沙漠,我們也能想像到沙漠裡有多「乾渴」,更不要說這個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沙漠了,氣候條件可想而知。但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真的從古至今都是一片荒漠嗎?
  • 「一顆沙,變成撒哈拉」
    三毛晚上好,各位讀者好久不見今天來分享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01撒哈拉的故事,寫的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故事短篇集,把「撒哈拉」寫成了「綠洲」把「失望」寫成「希望」把「單調」寫成「充實」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也是三毛的魅力。
  • 人類至少需要12000年才能飛出太陽系!
    把這句話放在人類身上何嘗不是:宇宙那麼大,人類想去看看。看世界容易,看宇宙難!對於人類來說,由於飛機的發明,曾經巨大的地球已經變成一個村落,只要坐上飛機、高鐵就可以到達世界任何地方,環球旅行已經不再是幻想而變成現實,如今星際旅行才是人類新的目標。
  • 神秘的撒哈拉之眼被發現,科學家: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或許被找到
    神秘的撒哈拉之眼被發現,科學家:消失的亞特蘭蒂斯或許被找到人類雖然一直都在探尋著外太空的奧秘,但其實地球的內部也存在著很多神奇的不可知
  • 亞特蘭蒂斯:撒哈拉之眼
    亞特蘭蒂斯最早是在柏拉圖的書裡被提到,書中記載,它是距今12000年的一個國家,在大西洋上的一塊大陸上。
  • 科學揭秘:撒哈拉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每日科技網】   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個廣袤無垠、極為乾旱的平原,終年高溫乾燥、降水極少。然而,幾千年前的撒哈拉卻是點綴著湖泊的青蔥原野。  一位考古學家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
  • 撒哈拉沙漠到底有多深?如果挖光沙子,底下是什麼?
    如果挖光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剩下的將會是堅硬的巖石層。因為沙漠並不深,還位於地殼的最上層。要知道,地殼的深度可達數十公裡。這就如同海洋一樣,即便深度幾千米,甚至一萬多米,但其最下方還是地殼表面。除了巖石層,撒哈拉沙漠的下方還有史前生物遺骸以及人類古文明遺蹟。雖然撒哈拉沙漠的環境十分惡劣,但這裡並非一直是沙漠,它在不久的過去其實是一片沃土,滋養著很多生物以及文明。撒哈拉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