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火星大峽谷形成或與水有關

2020-11-28 科學網

 

火星上的米拉斯峽谷的某些地方深達9000米,幾乎平均比地球上的著名地標深6倍。

 

(圖片提供:ESA/DLR/FU Berlin)

 

你應該叫它超級大峽谷。

 

火星上的米拉斯峽谷的某些地方深達9000米,幾乎平均比地球上的著名地標深6倍。

 

這一非凡的特徵——它是4000公裡長的水手谷的一小部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有一點似乎很明顯:水在大峽谷的歷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這幅圖像中——日前公布的米拉斯峽谷的幾幅圖像中的一幅,一臺計算機重建了歐洲火星快車軌道飛行器裝載的高解析度立體相機拍攝的三維圖像。

 

在遙遠的過去,大峽谷的部分崖壁在許多次山崩中塌陷了,其殘骸成扇形散布在峽谷的底部。科學家通過分析由山崩導致的巖石沉積的紋理結構,認為它們曾被液態水、水冰或淤泥傳送過。

 

他們同時在峽谷的暴露面中找到了沉積物的證據,而色澤較亮的巖石顯然由硫酸鹽構成,這是潮溼的火星過去的另一個強有力信號。

 

在火星的腹地有一道粗糙的地質「疤痕」,其長度與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相當。火星地殼上這條巨大的斷裂帶叫做水手谷,它是在1972年由水手九號宇宙飛行器發現的。

 

地質學家認為,水手谷大約在35億年前沿地質斷層開始形成。斷層是由地質構造變化以及位於西部的塔希斯(Tharsis)巨型火山的不斷增長所造成的。當熔化的巖漿從地殼湧入塔希斯山後,整個地區開始抬升,這時周邊的地殼巖石不斷被拉伸,直至斷裂形成斷層和裂紋。當裂縫展開後,地面就會下沉。同時,斷層也為地下水的流動打開了通道,它破壞了地表,並且擴大了斷裂區域。在水手谷的無數地方,險峻而且較新暴露的崖壁變得很不牢固,由此造成的山崩使峽谷變得越來越寬。

 

水手谷究竟何時開始停止增長目前還不清楚——因為直到現在有些地方仍有小型的山崩出現。但是它的主要活動大致在20億年前就告一段落。水手谷的幾個地方展示出它在形成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這些實例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它的來龍去脈。

 

(群芳 譯自www.science.com,11月9日)

 

《科學時報》 (2010-11-10 A3 國際)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最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大峽谷的9倍,形成原因難以想像
    人類第1顆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是上世紀70年代初的水手9號,它於1971年5月30日發射升空,並在同年11月份抵達火星。水手9號最大的發現是火星上一條綿延超過4000公裡的超級大峽谷,這個巨大的峽谷,後來被以水手9號的名字命名為「水手號峽谷」。水手號峽谷的總長度超過了4500千米,4500千米長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 火星峽谷或多為冰川蝕刻
    一項研究顯示,火星上不少峽谷由冰川蝕刻形成,而不是奔騰的河流侵蝕而成。法新社報導,美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研究1萬多條火星峽谷的圖像,並將其比對地球上冰川蝕刻形成的峽谷得出上述結論,研究報告刊載於3日出版的英國雜誌《自然·地球科學》。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存在,關鍵在於這顆星球上是否有過液態水。
  • 火星最新研究:早期火星某些峽谷或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都已成功發射,正在飛往火星途中,也引發關於該紅色星球的新一輪關注熱潮。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稱,早期火星的某些峽谷可能是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的。
  • 火星最新研究:早期火星某些峽谷或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都已成功發射,正在飛往火星途中,也引發關於該紅色星球的新一輪關注熱潮。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稱,早期火星的某些峽谷可能是在大量冰蓋下方形成的。
  • 水手號峽谷:這是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如同火星上一條巨大的傷疤
    公裡的大峽谷。水手號峽谷是太陽系中名副其實的最大峽谷。它位於塔爾西斯高原的東部,峽谷長4000多公裡,寬200公裡,深10公裡,這是一個複雜的峽谷系統,比地球上的美國大峽谷長10倍,深5倍。它是由塔爾西斯高原形成時地殼破裂形成的。從西部的諾克提斯迷宮開始,穿過東部的一個大混沌地帶,然後向北進入克裡斯平原。克裡斯平原有幾個峽谷「流入」,如卡塞峽谷和戰神峽谷。
  • 火星有水嗎?揭秘火星水源的失蹤之謎
    科學家通過比較HDO和H2O的比例來推算火星失去水的總量,確定有多少水向太空逃逸。為了得出更加精確的數據,研究人員的觀測時間歷時六年之久,相當於三個火星年。  科學家對火星南北極地區非常感興趣,因為這裡是火星上的「大水庫」,冰蓋的總水量非常可觀。通過對極區冰蓋的測算,研究人員可以確定火星失去的水總量,大約相當於當前極地冰冠的6.5倍,這意味著古老火星的海洋至少有2000萬立方千米。
  • 太陽系中最大峽谷:火星水手號峽谷被揭開神秘面紗
    在地球大峽谷上方的1.4億公裡外,一道更大更長的深淵在火星表面切開一個大口子。這個深邃寬闊的峽谷有一個名字,叫「水手號峽谷」。「水手號峽谷」沿著火星赤道延伸,長約4000公裡,幾乎是火星周長的四分之一。峽谷的寬度大約是地球大峽谷寬度的十倍,深度是大峽谷的三倍左右。
  • 地球上最大峽谷在中國,太陽系中最大峽谷卻在火星,成因至今是謎
    如今我們看火星的照片的話,會發現在火星表面有一條非常長的「疤痕」,據說這是一條非常巨大的大峽谷,甚至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一個,關於它是怎麼形成的,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雖然說火星的體積跟質量都比地球小,僅僅是地球的1/7,但是它上面的這個峽谷卻比地球上的峽谷還要大。
  • NASA分享火星蜿蜒峽谷照:像極了一條中國龍
    自古以來,「龍」的出現就被認為是祥瑞之兆,權勢的象徵。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分享了一張照片,一條威猛無比、氣勢恢宏的巨大「中國龍」,竟然出現在了火星上,有網友稱火星上顯示出這樣的圖案,這是我們中國國運振興的祥瑞啊!這條巨大的中國龍實際是火星的一個峽谷,是火星赤道附近的水手號峽谷的一部分。
  • 《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火星上一些特殊的沙丘可能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
    《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火星上一些特殊的沙丘可能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圖像顯示,火星上存在一些特殊的沙丘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沙丘很可能與大約10億年前的沙丘一樣。研究這些沙丘可以揭示出許多關於這個星球的氣候史。據研究沙丘的科學家說,這些沙丘大約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一篇關注沙丘的新論文剛剛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雜誌:行星》上。顯然,像這樣的沙丘化石是相當罕見的,尤其是這種極端詳細的程度,使科學家們有機會研究過去10億年前火星的這一區域是什麼樣子的。
  • 研究證明遠古火星或被冰川覆蓋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8月5日消息,眾所周知,火星的南部高地到處都是深谷,這些深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由古老的河流和海洋形成的。但最新研究表明,早期火星的山谷可能是在大量冰川下面形成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行星科學家,也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Anna Grau Galofre說:「在過去的40年裡,自從火星山谷首次被發現以來,人們的假設是,火星上曾經有河流流過,它們侵蝕並由此產生了所有這些山谷,但火星上面擁有數百個山谷,它們看起來各不相同。如果你從衛星上看地球,你會看到許多山谷:有些是由河流形成,有些是由冰川形成,有些是由其他過程形成,每種類型都有獨特的形狀。
  • 關於火星的峽谷你知多少?它與地球上的峽谷有什麼區別呢?
    每年,百萬遊客湧入亞利桑那州大峽谷的國家公園,2019年,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度假勝地迎來了它的百歲生日。與此同時,另一個星球上的大峽谷正在等待它的第一位遊客。水手號峽谷,常常被稱為火星上的大峽谷。這兩者有何區別呢?
  • 火星大峽谷又有新照片,面積為太陽系最大
    火星上的水手峽谷近景照片。東非大裂谷你應該聽說過,然而它和火星上巨大的水手峽谷相比,還差很遠。《今日美國》1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水手峽谷沿著火星赤道延伸約2500英裡(約4000公裡),如果位於美國,將從紐約延伸至舊金山。
  • 火星上的一道「傷痕」:太陽系第一大峽谷,長啥樣?
    世界各國從來沒有停止探索其它星球的腳步,相比於其它國家已經開始研究火星地貌和地質環境,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還處於穩定發展階段。我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逐步完成了月球取樣工作。並且科研人員通過研究月球土壤分析最真實的月球環境和地質特點,並為之後的登月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 火星上的水手峽谷:太陽系內最大最長的峽谷,長度超過4500公裡
    由於峽谷地形形態,山高谷深、懸崖峭壁林立,多成為旅遊景點。火星水手峽谷我國幅員遼闊,地形類型複雜多樣,特別是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分布有大量的峽谷,比如有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平均深度達到2268米,最深處達到6000米。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大峽谷,怒江大峽谷,從長度超過600公裡。
  • 火星表面曾持續過萬年溫暖期 融化了厚厚冰川
    最新研究顯示,遠古時期火星大氣層積累溫室氣體促進全球轉暖持續1000多萬年時間,使冰川融化成液態水,塑造形成了火星峽谷和溝壑。
  • 火星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火星上八個必去打卡景點
    ,同時也擁有著最大的峽谷。水手谷長約3000公裡,大概是科羅拉多大峽谷長度(約800公裡)的四倍。 研究人員還不確定水手谷是怎麼形成的,但是關於它的形成有幾個推測。許多科學家認為當塔爾西斯區域的形成,也間接地促進了水手谷的擴張。流過火山區域的巖漿推動著地殼崛起,導致了其他區域的地殼斷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斷裂地殼形成了水手谷。
  • 火星早期寒冷冰凍且含有大量冰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表已經填好,在這一時刻到來之前,人們希望對火星的了解越清晰越好。而理解火星歷史上最初10億年的氣候,對於確定火星是否曾經宜居非常重要。 此前研究顯示,古代火星南部高地的峽谷網曾受到河流侵蝕,這說明峽谷形成時火星的氣候是溫暖而潮溼的。非常奇怪的是,針對火星的計算模型卻顯示,當時氣候寒冷,地表結冰。
  • 太陽系中15個超級景觀(火星大峽谷 藍色火山 土星六角形北極)
    在地球上以較小得多的規模看到了類似的被稱為「 it節」的形成。行星科學家的理論認為,數百萬年前,甲烷在冥王星的高海拔處凍結,並隨著時間的流逝以一種非常獨特的侵蝕形式緩慢地蒸發成氣體。木星的月亮木衛二具有類似的特徵,其中最高的有五層樓高。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火星與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內,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之一,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與地球類似的某些物理特性,引起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濃厚興趣,火星多年來也一直被科學家們視為人類移民的首選星球。要想了解人類在火星上是否可以生存,就要了解火星的環境,而其中,水和大氣是最為重要的兩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