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國際化重大突破:通心絡治療血管病變引《自然》雜誌關注

2020-12-06 生物谷

 

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領銜的「應用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於3月29日在中國介入心臟病年會上公布,該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研究結論表明應用通心絡治療可延緩頸動脈平均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的進展,減少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自然》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發表這樣一篇關於複方中藥研究的論文非常少見。

境內外上百家主流媒體參加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循證醫學研究成果發布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吳以嶺,以及北京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等領導及專家出席新聞發布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在會上作關於通絡藥物理論指導分析的學術報告

王國強會長在會上指出,這個新聞發布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用科學的、循證的研究成果來證明中藥幹預和治療心腦血管病的有效性。這個課題是中醫絡病理論和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的研究成果,這是中藥創新的新模式,是科學創新研究的模式。這種中西醫的協同協作融合以及聯合攻關,最後出來的成果不僅體現了中醫的理論指導,同時憑藉西醫的循證醫學證據,得到西醫的認同。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在會上發言

李振吉副主席在致辭中表示,本項研究是國際上首個中藥幹預頸動脈斑塊的臨床循證研究,該研究證實中藥通心絡能夠安全有效地延緩頸動脈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進展,用證據和國際公認的評價方法再次證實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為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和促進中醫藥國際傳播提供了範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致辭

頸動脈能夠集中反映人體血管健康狀況

19世紀法國名醫卡薩尼斯有一句名言「人與血管同壽」。血管是人體的一個大系統,最近醫學界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一個區域的病變往往反映出整個血管系統的不健康。頸動脈是反映人體血管的窗口,位置表淺且固定,檢測正確性高。現在體檢查頸動脈超聲價值非常大,如果頸動脈出現硬化斑塊、管腔變窄等病變,就意味著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經發生了同樣的病變,特別是心腦血管病變。

目前,檢測頸動脈斑塊的主要指標包括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內中膜厚度越大、斑塊面積越大,說明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高,斑塊體積越大,血管重構指數異常,說明動脈硬化造成的血管內阻力越大,血液越難在血管中流動。

斑塊的形成不僅僅造成血管的堵塞,引發心絞痛、心肌缺血等,更重要的是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隨血液遊走,堵住心血管就會發生冠心病、心梗,堵住腦血管就會造成腦梗塞。因此,對於尚未出現症狀的亞臨床動脈硬化人群來說,早期幹預動脈硬化、抑制斑塊形成、縮小斑塊對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意義重大。

35家三甲醫院1212例循證研究證明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安全有效

通心絡膠囊是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病的代表藥,目前已在臨床運用20多年,每年被數十萬名心腦血管病患者服用。早在2009年,國際權威醫學雜誌《美國生理學雜誌》就發表了一篇關於通心絡穩定斑塊的基礎研究論文,論文指出通心絡可減低血脂水平並抑制系統性炎症,增加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防止其破裂。編輯部在評論中評價通心絡「為未來可能發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點燃了希望之燈」!吳以嶺院士表示,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張運院士這次進行的1212例臨床循證研究為臨床醫生選擇藥物提供了確切的臨床數據,使這種希望變成了現實。

循證醫學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科學、公正的藥物療效評價方法。由中國工程院張運院士牽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為組長單位,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國內35家綜合性三甲醫院,開展了通心絡膠囊幹預頸動脈斑塊循證醫學研究,這是我國開展的第一個中藥製劑幹預頸動脈斑塊的大樣本、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該研究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臺一級註冊機構進行註冊,在全國18個省內篩選出1212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觀測用藥2年後雙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等指標的變化,這讓該研究成為國際上樣本量最大的中藥幹預頸動脈斑塊循證醫學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在會上發布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循證研究成果

張運院士表示,循證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結果,證實在亞臨床動脈硬化患者中,應用通心絡能夠安全有效地減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接受通心絡治療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顯著減少,特別是減少不穩定心絞痛的發生率。這意味著通心絡膠囊不僅能穩定斑塊,抑制斑塊形成,而且能逆轉斑塊對血管帶來的不良影響,減少心絞痛、心梗、腦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既往大量基礎及臨床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具有顯著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完整性,顯著縮小心肌無再流面積,抗動脈粥樣硬化,穩定斑塊,以及緩解血管痙攣,縮小心肌梗死面積、增加心肌灌注、抑制心室重構等作用。因此綜合評價通心絡膠囊防治心腦血管病比單純降脂藥他汀更有優勢。

楊躍進教授表示,這個研究是張運院士嚴格按照國際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原則和標準進行,因此結果可靠。儘管部分人對中醫有爭議,但循證醫學證據就在這裡。相信本研究對健康中國建設,對目前老齡化社會的加速,以及未來2050年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

北京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對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通心絡循證研究獲國際權威期刊高度認可

通心絡幹預頸動脈斑塊的循證研究論文3月14日在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學報告》(2017年影響因子4.122)上發表。《自然》是國際公認的享有最高學術聲譽的期刊,其發表的文章都是由世界範圍內知名專家層層審讀把關的高水平論文,尤其發表關於複方中藥研究的論文非常少見。

專家指出,中醫藥在國際上的推廣一直存在著重重障礙,一方面是因為外國民眾難以理解中醫理論,另一方面他們也對中藥的藥物組成存在疑慮。所以中藥走出國門的前提只能是通過現代研究證實自己過硬的療效。

目前,通心絡膠囊的相關研究已先後獲得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系國家基本藥物,先後被列入《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2018》《慢性腦缺血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6》《冠脈微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2017》等多項指南/共識中,並被《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材列為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的常用中藥製劑。在2017年度心血管疾病口服中成藥中,通心絡膠囊佔比達6.92%,成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現已在韓國、越南、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並銷售,並被越南衛生部批准進入越南國家醫保目錄。

在臨床上,許多冠心病患者還會伴發心律失常,出現明顯的心慌、失眠等症狀,這種情況除了應該服用通心絡膠囊外,還應配合服用對早搏、房顫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快症候群等緩慢性心律失常都有顯著治療作用的參松養心膠囊。有的冠心病患者已經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慢性心衰階段,出現乏力、水腫等症狀,這種情況就要配合服用既能強心、利尿、擴血管以治標,又能抑制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構以治本的芪藶強心膠囊。這些創新中藥都擁有多項循證醫學研究證據,被多項指南、專家共識、教材列為推薦用藥,治療效果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及患者人群的廣泛認可。(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吳以嶺院士:《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的學術報告
    會上吳以嶺院士作題為《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的學術報告,介紹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在理論、機制、臨床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吳以嶺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熱點
    如內皮祖細胞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係及治療前景逐漸得到學者們的充分關注,在多種視網膜血管病動物模型中驗證了脂肪來源的幹細胞有分化為穩定視網膜血管周細胞的能力,這些研究都為幹細胞後續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2) 基於552個文獻的熱點關鍵詞分析發現,近20年幹細胞和內皮祖細胞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影響的基礎研究文章相對較多,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血管再生、氧化應激和炎症反應變化等方面;(3)
  • 鍾南山團隊中藥治療新冠研究在主流醫學雜誌發表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發表在Phytomedicine雜誌)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 通心絡膠囊的功效及作用是什麼?年輕人心絞痛的原因有啥?收好護心
    通心絡膠囊的功效及作用是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捍衛自己的健康呢?臨床上,引起年輕人心絞痛的原因主要有三種,提醒年輕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患病原因對症治療。年輕人心絞痛的原因之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主因是血液中脂肪和沉積物形成斑塊堵塞血管,血液不能順暢流通,心臟供血不足而引發心絞痛,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 生物谷專訪-聽徐宏喜教授談中藥研發與國際化進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化學藥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及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回歸自然、保護環境已成為一種處理人類和環境關係的潮流思想。由於西藥研發成本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長,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天然藥物產業將成為全球製藥業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徐宏喜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及藥效評價研究,中藥新藥開發以及中藥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等。
  • 強力活血中藥—水蛭治療腎病的「著力點」
    :從西醫角度講,在高凝血症時,腎臟組織供血減少,無論是血液、氧氣、養分、藥物都極難達到腎臟局部而發揮作用,故而腎病治療表現為停滯不前——尿蛋白一直在一個較高水平上波動,而不繼續好轉;那麼,水蛭這味中藥究竟在哪些方面起到「神奇」治腎功效呢?
  • 英國《自然》雜誌評出2016年度重大科學事件
    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近日公布了其評出的2016年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事件,其中除了科學家首次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重要科學發現外,中國在航天、氣候變化以及基因技術領域取得的多項重要成果也被《自然》雜誌認為產生了重大影響。  2016年較受矚目的科學事件當屬引力波。
  • 人體的血管是一個大系統
    頸動脈有病變,其他血管也會有問題如果頸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就意味著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經發生了同樣的病變,特別是心腦血管。血管裡出現斑塊不僅會阻礙血液流動,容易導致心腦供血不足,引發心絞痛、心肌缺血、腦供血不足等病變;而且如果血管中的斑塊屬於不穩定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形成血栓。
  • 金融界走進以嶺藥業 探尋明星中藥企業發展奧秘
    在眾多中藥企業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以嶺藥業,憑藉連花清瘟等主力產品蜚聲海內外,成為A股市場中最受關注的中藥企業之一。 12月3日,金融界將走進以嶺藥業,實地探訪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與高管面對面交流,尋找以嶺藥業脫穎而出的原因,揭秘其對未來發展的規劃與思考。
  • 心臟多支血管病變,專家揭示,是「甜蜜的魔鬼」帶來的危害
    老張是我的老熟人,今年70歲了,因患糖尿病多年,長期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但家住農村條件所限,加上自己也不夠重視,沒有時常注意血糖控制的情況。雖然我多次交代他在家就要做到每天監測血糖、定期去醫院找專科醫師複診,固執的老張對此很不以為然。在他的腦海裡,沒有症狀,就是「沒有」疾病。平時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還要上醫院呢?!老張住院第3天,我們給他做了一個冠脈造影。
  • 「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原標題:「三層仿生」人工血管成功替換病變血管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林苗苗 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將於近日出院。
  • BASKET-SMALL 2研究:小血管病變介入治療,DCB不劣於DES
    BASKET-SMALL 2研究:小血管病變介入治療,DCB不劣於DES
  • 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年修訂版...
    目前,我國各地區醫療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AIS-LVO的血管內治療開展情況參差不齊,治療效果同質性差,為進一步規範血管內治療的操作流程,專家組總結了國內外近年來的研究結果,圍繞影響臨床預後的4個主要方面(快速診治流程、適宜患者選擇、成功血管再通、規範術後管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2017年《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進行相關內容的更新。
  • 國際大咖「雲」上對話心衰治療,中藥研究最新進展備受關注
    同時,心衰還擁有致殘率高、醫療花費高等特點,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7月21日晚7點30分,由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美國布萊根醫院戰略合作項目組織的國際大講堂——心內大咖「雲會議」,通過多媒體視頻會形式在線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