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馮冠平自小成長於「科技救國」氛圍濃厚的江浙水鄉,耳濡目染的他也將此作為畢生之理想。1995年通過深圳市政府與清華大學首創的產學研融合平臺,馮冠平開始一步步實現自己的救國夢。其中,他創辦的烯旺科技在實現石墨烯C端商業化領域享有盛譽。
來源 | 《經理人》雜誌
本刊記者 | 蔣忻
2012年,65歲已退休一年的馮冠平在一次對外訪談中表示,自己仍然有兩個理想要實現,其中之一就是「為國家再引進孵化出兩個能夠在世界產業領域最領先的高科技項目,使它們的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
儘管「總產值超過千億」的夢想尚在路上,但孵化兩款創造千億價值的材料項目,僅僅8年,就達到了!
「這兩個夢想裡面是什麼條件,是國際上要領先的。」馮冠平自豪道,「兩個材料」一是超材料,一是石墨烯。分別是落戶於深圳的兩大超級明星企業光啟技術(002625.SZ)和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烯旺科技」)。
作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的奠基人,馮冠平還有諸多頭銜:2010年深圳市「市長獎」獲得者、「中國創投界十大風雲人物」之一、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始院長、紅外測溫儀發明人刨除光環之外,這位年過古稀的清華教授為中國學者致力於「科技救國」樹立了怎樣的榜樣呢?就從他與石墨烯邂逅的故事娓娓道來。
「知本家」馮冠平
坊間傳聞「知本家」是馮冠平的微信名,但他本人表示,這個稱號並非自己自封,而是出自8年前一位知名媒體深圳站長的手筆。按照馮冠平的解讀,他認為,這位站長的過人之處在於,僅用「知本家」三個字就融合了自己致力於「知識轉化為第一生產力」的理念。而這一理念正是馮冠平一生執著並孜孜不倦的追求。
到底馮冠平為推動科研技術成果落地做了哪些貢獻?翻開這位教授厚實的履歷,從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可以一探究竟:
第一個時間點是1998年,這是馮冠平擔當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創始院長的年份。走馬上任後,馮冠平不再是純粹的學者教授,他身上將疊加一個「天使投資人」的身份。
儘管馮冠平一直很牴觸「投資人」的標籤,他認為清華科技處處長與研究院院長兩個身份所從事的工作並無二致。但客觀來看,他背負起研究院院長的重擔,就相當於成為一位在浩瀚的科研成果項目中慧眼識珠的伯樂,而有研究院作為後盾,「將科研成果落地」就不再是一句單純的口號。從研究院歷年成績單可見一斑。據研究院官網數據統計,截至馮冠平2011年卸任院長,研究院已孵化企業1000多家,投資企業300多家,上市企業約20多家。
第二個時間點是2009年,這是馮冠平將石墨烯引進國內的年份。歷經6年研發和摸索,石墨烯在C端市場商業化終於找到了方向。2015年,馮冠平創辦烯旺科技,開啟了系列「石墨烯+」的B2C操作。
這裡有個小插曲,馮冠平帶領一幫從國外回來的以瞿研為首的石墨烯團隊,率先用石墨烯粉料在工業領域如防腐、散熱方面打開了商業應用的大門。國內第一家以石墨烯生產為主營業務的新三板上市公司——第六元素誕生。但是如何觸電消費端,讓老百姓真正親身享受到石墨烯的神奇之處,一直橫亙馮冠平心頭。出乎計劃之外的是,很快他「就被逼上梁山」。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馮冠平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常州石墨烯產業化情況。彼時,習總書記向馮冠平拋出一個疑問:是否能用石墨烯做出一款軍民兩用的產品呢?
「我都傻了。都快70歲的人,還退休那麼多年,既不缺錢,也不要名。」馮冠平就這樣意外地成為「梁山好漢」。雖是「被迫營業」,馮冠平心中卻自有丘壑。「石墨烯的前景在於應用,推動石墨烯產業化的發展重點在於應用。你不能光寫個文章,必須得批量生產,只有生產才能談得上價格,才有經濟效益。否則你光是實驗室裡分離出一個兩個石墨烯,那價格比單克黃金還貴。」也就是說,無法規模量產根本無法實現商用價值,即便石墨烯是如何神奇的二維材料,對世人來說也只不過是一件被束之高閣的寶貝。
從最初開始接觸石墨烯,到實現石墨烯在工業領域的商業用途,馮冠平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有關石墨烯生產的科研經驗。他最後意識到,與石墨烯在B端的商業化應用以粉料為主不同,薄膜狀才是開啟C端應用的鑰匙,薄膜狀能讓石墨烯開啟更大的消費和應用市場,更好的向toB和toC商業化。
「如果要用石墨烯做成軍民兩用的產品,是不是能做到衣服裡面去。因為石墨烯薄膜只要很小很少的一點電就能發熱,它又是柔性的,完全可以實現軍民兩用。像很多女性穿這種石墨烯服飾真正能夠實現既有溫度又有風度。」
至此,馮冠平的「第101次創業」開始了。由於最瘋狂也是最風光的時候,馮冠平親自擔任董事長的企業高達100家,故有此稱。
烯旺科技市場邏輯賞析
創立至今五年,烯旺科技已經構築了一個以「石墨烯+」為概念的商業集團。梳理其背後的商業邏輯,主要是通過挖掘石墨烯薄膜的技術潛力,開發C端產品融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五年間,烯旺科技的商業版圖遍及醫美、養護護具、智能家紡、發熱服飾、醫療器械、能量房等等領域。
援引其市場部說法,業績表現最為突出的板塊集中在大健康、醫療器械。今年醫療器械將會是烯旺科技重點深耕的市場。一款「免疫功能測試儀」(暫定名,具體以官方發布為準)作為主推產品,將會大批量面世。這也獲得馮冠平的印證,「從我們烯旺來說,(市場重點)還是會在醫療領域。公司現在聯合國內眾多醫學院校、三甲醫院開展石墨烯醫療試驗,並已陸續拿到醫療資質批文,成為了國內首家石墨烯醫療企業。」
可以說,「石墨烯+大健康」的模式已經是石墨烯概念股企業爭相認可和模仿的商業模式。一個個概念股企業藉助石墨烯股價飛漲,卻迎來不少質疑之聲:石墨烯與大健康如何掛鈎?
在不斷挖掘石墨烯潛力的過程中,烯旺技術團隊發現,石墨烯能夠治療一些大脖子病、肩頸炎等疾病,就開始與專業的醫科院校合力研究。最終得出結論:99%高純度醫療級遠紅外,直接貼敷在身體部位,熱力更集中,滲透力強,有快速止疼、改善關節疼痛、殺菌消炎、功能恢復、護膚美容等醫療效用,非常適用於頸椎、肩周、腰肌、小腹等部位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
最新對外消息顯示,南京醫科大學與烯旺科技合作,將研發的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石墨烯柔性器件作為新的紅外發射源,首次開展其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基於單層石墨烯的遠紅外光熱療法,為臨床治療惡性腫瘤帶來了新的曙光。研究發現:對比碳纖維器件,石墨烯器件輻射的遠紅外具有更強的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能力,可以顯著抑制MDA-MB-231乳腺癌細胞在裸鼠體內的惡性增殖及轉移。
本論文發表在美國《Advanced Therapeutics》雜誌2020年第3期,併入選為當期封面!Advanced Therapeutics是老牌科研雜誌社Wiley①旗下推出的一本發表尖端治療研究的高水平期刊,由眾多全球生物醫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作為執行顧問,在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度都極高。
單層石墨烯透明發熱膜通電後,能發射具有醫療價值的遠紅外,讓烯旺堅定地走醫療路線。撥開琳琅滿目的產品線,目前來看,烯旺科技應用石墨烯開發的產品其實都是基於此。其原理是:石墨烯遠紅外與人體自發輻射紅外線波長範圍相一致,通過共振傳遞和非熱效應,可滲透到人體皮下組織細胞深處,致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和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如下圖所示)。
比如上述提及的免疫功能測試儀,如普通溫度測試儀貼身測量手臂,只需20秒左右,與測試儀相連接的APP會實時顯示出個人的身體指標,其中一項重要指數是陽氣。「由於石墨烯發出的遠紅外波長與人體的相一致,人體會發出共振,吸收。如果你的身體比較虛,吸收就比較多,花費時間也較長。吸收的數據和時間會直接反應在APP上。如果最終陽氣測試數據是30秒以下,則屬於陽盛;30秒屬於平和,以上比如到50秒就是陽虛了。」藉由這款儀器,普通百姓能實時查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及時進行調養。
目前,烯旺科技聯合國內醫療院校也一直在探索石墨烯遠紅外的醫療價值邊界。據馮冠平透露,未來烯旺還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那麼,這五年期間,烯旺科技是如何構築石墨烯產業鏈進入壁壘的?這與外界對石墨烯的質疑又有什麼關係呢?
進入壁壘(Barriers to entry)是管理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指產業內既存企業對於潛在進入企業和剛剛進入這個產業的新企業所具有的某種優勢的程度。通常而言,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通過申請技術專利是築造進入壁壘的最常用方式。
烯旺科技也不例外。據其官網數據,公司目前共計申請300項專利,授權專利150項,獲得註冊商標50件,4項國際發明專利申請。這一個個數字背後,烯旺科技築起了一道技術護城河。
「就像去到一個無人的原始森林,你走出哪一步都是別人沒有走過的,那就趕快去申報專利。世界上本沒有路,你走出來了就是你的。」馮冠平表示,對於烯旺科技來說,專利申報並非毫無意義的申請,而是以此形成了一條以石墨烯薄膜為主的產業鏈。「石墨烯薄膜產業鏈上的專利都是屬於烯旺或者烯旺控股的企業,其他企業要繞開公司生產石墨烯薄膜不容易。十年前大家一窩蜂地搞,10億、8億投進去,但只有4家成功了,到現在只剩下2家,而這2家都是給烯旺供貨,甚至是被烯旺控股的。」
可以理解為,在烯旺科技構築的進入壁壘內,要實現石墨烯薄膜的商業應用,其無疑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如果有企業嘗試走出一條新的商業化之路,並非毫無可能,只是這面臨極大的代價。這也正是進入壁壘為企業所帶來的商業保護價值。2019年10月,歷經6個月的評選,在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指導下,烯旺科技與華為、騰訊、大疆等企業共同榮膺「深圳創新企業70強」。
但坊間對此可並不買帳,關於石墨烯的質疑之聲依然不少。聚焦來看,主要有兩點:一是量產成本高,難以實現商業化;一是石墨烯商業化的產品相比普通產品價格不菲。
有關第一點,受惠於馮冠平前期投資孵化的兄弟企業,烯旺科技已經實現石墨烯量產,藉由大規模C端產品應用的消化渠道,石墨烯量產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對於烯旺來說,量產、成本都不是大問題。」馮冠平自信地表示。
對於第二點,這確實是很現實的問題。以一款睡眠眼罩為例,從烯旺科技京東平臺獲悉,其最便宜的售價定位在200元左右。與20100元的普通版睡眠眼罩相比,烯旺的價位比之貴了一倍,但與在京東商城搜索「睡眠眼罩」列出的其他系列產品對比,烯旺的定價反而具有極大優勢。這種價格迷惑一直縈繞著石墨烯商業化產品。儘管具體與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有莫大關係,但令消費者抱怨價格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類冠之「石墨烯」概念的消費品實在面臨太多替代品威脅。
按照「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烯旺科技在產品競爭者現有企業間的競爭能力、應對新進入者威脅的能力以及與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等三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由於替代品太多,直接影響到購買者的消費意願,而大眾對石墨烯商業價值的似懂非懂也導致他們不願意為產品買單。這促使烯旺亟待通過營銷模式來破除消費者對石墨烯的迷思。
開啟花式營銷模式
烯旺科技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通過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等核心輸出,與C端製造商戰略合作或控股,聯合生產和銷售石墨烯+的系列產品。這有些類似小米生態鏈,而烯旺科技的營銷模式也一直在創新:電商自營,經銷商加盟合作,共享新零售,提供石墨烯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等等。
2019年8月8日,烯旺科技「共享新零售模式」招商大會舉辦。簡而言之,該公司期望藉助「共享經濟」的理念,挑選出「純石墨烯面部美容儀」「遠紅外能量房」兩款產品作為代表,走近消費者的生活。以遠紅外能量房為例,這款產品類似於一個小型桑拿房,可容納13人。通過二維碼掃碼進入,單次消費99元即可享受40分鐘的汗蒸服務(具體以官方數據為準)。目前,共享新零售模式僅推廣了一年,效果如何有待長期觀察。
但無法否認的是,烯旺科技不斷探索石墨烯商業化的每一次嘗試,都應該成為馮冠平這位產業奠基人的一枚勳章。沒有研究院這一科創成果的孵化平臺,沒有馮冠平的慧光如炬,石墨烯商業化的道路在中國可能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他本人帶領研究院走出的一套「四不像」②模式「為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和財富化探索出了一條道路,為我國大學如何為國民經濟服務做出了一個示範性的樣本。」
注釋①Wiley成立於180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出版社之一,享有「世界第一大獨立的學術圖書出版商」的美譽。
注釋② 「四不像」模式是馮冠平對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機制靈活的產學研模式的戲稱。具體為:第一,既是大學又不完全像大學,文化不同;第二,既是科研機構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功能不同;第三,既是企業又不完全像企業,目標不同;第四,既是事業單位又不完全像事業單位,機制不同。
—
—如涉及版權請告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