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三問:產業步入減法期 生態圈亟待頂層設計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證券時報

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化嬗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快速與複雜。2018年以來,石墨烯產品應用迅速步入集中推廣期,企業主體則逐漸進入「優勝劣汰季」,從而帶動行業開啟「做減法」的新階段。

一方面,經過此前的概念導入期、產業化突破前期的醞釀,中國的石墨烯產業顯現出向殺手級應用階段前進的新特徵,行業滌蕩提速,優勝劣汰開始發揮效應;另一方面,在政策、學界、產業、企業所構建的生態圈中,幹擾、錯位甚至缺位因素始終存在,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化向下一階段演進的重要掣肘。

產、學、研界多位業內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的石墨烯產業化已經邁向關鍵節點,其間至少三大問題成為石墨烯能否順利實現「節點轉換」的關鍵。

一問:

應用「金字塔」如何破局?

「如果說石墨烯產業化在2017年進入從概念到產品的初級階段、並從產品過渡到量產的話,那麼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石墨烯產業開始邁入向殺手級應用前行的新階段。」石定寰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石定寰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戰略研究組組長,原國務院參事。近年來,他將關注點轉向新能源領域,石墨烯便是最重要的細分關注點之一。「從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所展示的應用成果來看,石墨烯應用快馬揚鞭式推進已經勢不可擋。無論是石墨烯發熱服、防彈衣,還是石墨烯節能幕牆、環保塗料,石墨烯從此前的基礎研究開始起步、過渡到應用開發、再到應用示範,年年都有新突破。」石定寰表示。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李義春也認可這種觀點。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自2015年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發布《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以來,中國石墨烯產業取得可喜成就。「中國石墨烯產業應用領跑國際,應用市場遍地開花,產業格局初具雛形,石墨烯技術逐步走近生活;同時,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系統規劃明顯加速,產學研合作貫通產業鏈條,品牌競爭格局即將形成。」

石墨烯被稱為「工業味精」,其獨特的導電、導熱、輕便等效用正在逐步發揮。以石墨烯供暖為例,由於具有快速制熱、節能舒適、健康理療等多重優勢,且利於解決北方地區此前在清潔採暖過程中所出現的天然氣短缺等難題,包括東旭光電、二維碳素等在內的石墨烯龍頭相繼發力石墨烯電採暖方向。石定寰認為,由於符合國家煤改電政策調整的趨勢,石墨烯供暖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前景值得期待。

產業化應用的快速推進,使得A股市場中石墨烯概念股表現活躍。作為傳統煤化工公司向石墨烯行業轉型的代表,寶泰隆股價繼10月9日漲停之後,10日再度上揚4%。就在去年,公司董事長焦雲曾對證券時報記者坦陳,雖然石墨烯產品雖然已經達到量產水平,但在銷售方面缺乏市場,所以尚未大規模生產。不過,從諸多跡象來看,公司產品製備一直在持續推進。就在今年9月,公司50噸/年物理法石墨烯項目已打通所有生產環節,進入試生產階段。

但「工業味精」的另一面,也意味著高端應用的相對缺位。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曹殿學曾對記者舉例,雖然早有企業生產出石墨烯手機屏,但是依然難以量產;而將石墨烯應用於高端電路等領域的企業在中國也還沒有出現。

產業界人士對下遊產業缺乏石墨烯殺手級產品的問世深有感觸。東旭光電是A股公司中最早踏入石墨烯領域的公司之一,在石墨烯產業化方面,該公司目前已經形成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石墨烯電採暖、石墨烯節能照明及石墨烯防腐塗料四大序列產品及智能穿戴、柔性電池等品類產品,但是公司認為目前難言殺手級產品已經出現。

在東旭光電產業集團副總裁、石墨烯事業部總裁馮蔚東博士看來,石墨烯殺手級產品的問世,需要四大支撐。首先,市場空間廣闊,規模通常要達到百億元級別以上;其次,需要解決用戶高頻次應用的剛需;第三,要有不可替代性、能可持續地解決產業痛點問題;第四,具體到東旭光電而言,還需要更好地協同公司既有的光電顯示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兩大主業發展。

這也導致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金字塔難題」持續待解。一方面,下遊應用企業身陷「空有產量,沒有市場」的尷尬,從而出現盈利難題;另一方面,由於商業化應用是石墨烯原料規模化生產的決定性因素,這也直接導致上遊製備和外延產業諸多領域的激蕩。

不僅如此,此前外延產業價格飛漲的趨勢也早已桑田滄海。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大增26倍的方大炭素,該公司的石墨電極產品在2018年上半年供需已經明顯弱化,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其中550mm高功率、超高功率產品價格都出現了一定比例的下調。

「低成本高品質石墨烯原料的規模化生產、以及石墨烯的商業化應用,確實是中國石墨烯產業當前發展瓶頸的兩大要點,但整體來看,石墨烯一直在向著產業化的最終目標快速前行,在這個過程中,典型的產業化落地方式是『沿途下蛋』——雖然應用會分化出不同層次和場景,但是不能把這個轉化過程中最先『下出的蛋』都看成低端的。」石定寰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石墨烯不可能今天栽花、明天結果,國內石墨烯產業化發展無疑展現出越來越多的成果。」

二問:

大小企業如何良性競逐?

石墨烯高端應用緩行,部分企業「空有產量,沒有市場」,這與上下遊產業對接難題以及石墨烯企業主體結構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馮冠平被譽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的奠基人」,最先從事清華深圳研究院創始院長工作,進入投資界和實業界二十餘年,曾連續兩屆獲得中國創投屆風雲人物先鋒獎。每當有人跟馮冠平開玩笑說他是個「資本家」時,他總是一臉認真地告訴別人,他是一個「知本家」,並藉此給自己的微信號命名。

從學界到產業界的跨越,馮冠平對石墨烯的產業化困局的了解更為深刻。並非有了好的技術和產品就一定能推廣出去,這是馮冠平多年創業以來的切身感悟。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第六元素發現了氧化石墨烯可以用在塗料領域,馮冠平認為這是一個開拓下遊應用極好的突破口,於是在江蘇成立了道勃公司和道蓬公司,並擔任董事長。「當時南通市海邊有不少風力發電廠,建立風塔的時候需要用石墨烯塗料,南通為此投入了數億元建立塗料廠。石墨烯塗料具有耐腐蝕等功效,被視為一種很好的材料。但是不少塗料廠表示,原來賣出去的塗料2-3年就能夠更換一次,從而能給公司帶來增量利潤;但研發成功的石墨烯塗料雖然使用壽命大幅延長,卻也因此導致供應商無法掙錢。」

同樣的尷尬,還出現在汽車領域的場景應用中。馮冠平介紹,如果將石墨烯放在汽車外殼材料中,可以明顯起到輕量化、防老化的作用,但是國外知名汽車廠商方面明確表示,「產品很好,但是十年內,汽車廠不會應用」。

通常而言,B2B的商業模式最有利於石墨烯產業化的大規模推廣,但是由於下遊客戶的利益權衡,倒逼不少企業只能將視線轉向並不太擅長的B2C市場。馮冠平將此視為石墨烯產業化發展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擔任董事長的深圳烯旺科技,也在順應這種趨勢,將石墨烯應用場景轉向了理療、檢測等大健康領域。」

市場上下遊之間的博弈與拉扯之外,石墨烯應用端大小企業之間的博弈,也是制約石墨烯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根據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2017年底石墨烯相關企業數量已超4800家,其中2017年新增的企業數量就高達1093家,主要涉及石墨烯的研發、製備、銷售、應用等方面。記者梳理發現,多地分布式發展的大背景下,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區域為主力陣營。

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發展較早、產業鏈最為完善,形成了涵蓋石墨烯製備、新能源、複合材料、熱管理等領域的綜合產業發展模式;珠三角地區石墨烯產業鏈下遊應用市場發展較快,尤其是在石墨烯的生產、設備製造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京津冀魯地區圍繞北京進行石墨烯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協同,以推進低成本石墨烯及裝備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為目標,正在逐步推動鏈上各個環節協同聯動和良性互動,進一步整合多地資源,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

然而,在這些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是絕對主力。在業內看來,中小民營企業生存是第一問題,受制於高端應用的長期高投入及高風險,在高端領域少有布局便在情理之中。這種結構,與海外三星、IBM、諾基亞、英特爾、陶氏化學等大公司推動石墨烯產業化應用頗為不同。

中國實力雄厚的大型國企,為什麼對石墨烯這一新材料缺乏積極性呢?石定寰認為,這與體制有關。「國企掌舵者的任職周期通常為三年到五年之間,內在機制方面往往存在缺乏長遠戰略布局,通常更願意考慮三年內能夠顯示績效的布局,每年利稅增長率等短期指標也更被重視。因此,類似於石墨烯等需要長期布局才能顯現效果的新材料領域,往往不能納入法眼。」

馮冠平介紹,目前中國石墨烯產業化的推進,主要來自於兩股力量。一是從美國等發達國家歸國的創業團隊,這股力量從2013年開始逐步形成規模,主要分布在江蘇常州和無錫等薄膜和氧化石墨烯製備類企業;還有一支力量從科學院系中走出來,以寧波墨西和重慶墨希為代表;此外,大學分支也是石墨烯產業化的推動方之一,但是至今未能形成一股大力量。

這種以小型企業為主的「群狼戰術」,給中國石墨烯產業帶來很多伴生性問題。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業目前仍無法找到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淨利潤虧損成為常態;另一方面,眾多小企業的鏖戰,也容易出現盲目跟風、重複建設等問題。

馮冠平就此指出,「創新而不跟風,是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快速推動的先決條件。在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生態內,這種條件顯得不足。」

中小企業為主的石墨烯產業主體,也並非全無優勢。馮蔚東表示,眾多小型公司紛紛探索石墨烯產業化路徑,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產業生態,也是石墨烯產業化發展快速推進的必要條件。「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嘗試很多不同的應用領域,另一方面,國家也應該鼓勵大企業投入,進行重點突破。」

「要想推動大小企業之間的良性競逐,肯定是需要兩者的結合。」石定寰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說,「一方面,需要改革深化進行,提高大型企業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小型企業也必須依靠創新,否則沒有生存空間。最近這些年來,很多小企業技術開發後採用跟大企業合作的方式推動產業化進程。因此,大企業應該建立支持小企業發展的機制,把小企業納入創新體系,通過收購、參股等納入公司產品應用開發中。畢竟,小型企業很難掌握市場,通過鼓勵大小企業的合作,建立手拉手合作夥伴的機制,將是石墨烯產業化發展中的一條較好路徑。」

三問:

如何構建良性生態圈?

馮冠平認為,從2018年開始,石墨烯企業逐步脫離此前抱團取暖狀態,行業進入「做減法」的新階段。「未來會有一批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走向消亡;同時一批創新型企業也將崛起。在這個過程中,石墨烯在三年內應用或取得有重大突破,產業化應用從低端走到高端,從小規模走到大規模。整體而言,對於石墨烯產業來說,正在面臨關鍵節點。」

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與石墨烯產業配套的生態環境,並沒有跟隨石墨烯產業化的快速推進而有所跟進。

評估配套被視為亟待補齊的配套短板之一。石定寰認為,目前石墨烯生態圈開始加速滌蕩與沉澱,亟需建立一隻高水平的智庫隊伍,並啟動評估等配套工作。「石墨烯產業發展飛快,每年都會誕生不少新成果,除了頂層設計規劃和設想之外,啟動及時評估工作勢在必行。比如,每年組織相關戰略性專家,對陸續出現的石墨烯新成果進行評價,衡量哪些成果真正具有價值,哪些應該淘汰,以便及時提出指導性意見、指明產業方向。」

實際上,相關評估工作的缺失,一直被視為近些年石墨烯產業出現炒作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馮冠平介紹說,在A股市場中石墨烯相關概念公司接近60家,但有不少都是打著石墨烯的旗號,僅作為市值管理的手段之一。「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這些公司見到真正的石墨烯專家,往往都會心生怕意,擔心穿幫。」

馮冠平指出,「如果市場的石墨烯熱情和厚望遲遲得不到兌現,最終或將導致石墨烯產業陷入納米、超導等材料的命運,狂熱之後是徹底地逃離、失望和不信任,這對石墨烯的研發和產業化將是致命的打擊。」

9月7日,某家A股公司股價開盤漲停。原因在於,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科技擬按照特定估值認購旗下某石墨烯公司新增註冊資本。但此舉迅速引發了交易所問詢,要求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虧損的原因,並進行重大風險提示。

「實際上,任何一個新潮流來的時候,總有人希望在產業內撈上一把,謀取私利。」石定寰分析,「但是也應該看到,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和市場整頓,扎紮實實推進產業化的相關企業,正在得到市場驗證、保護和發展,炒作甚至搗亂市場的力量正在得到制裁,整個石墨烯隊伍也在得到調整。」

馮冠平用猴子、老虎和狐狸來比喻當前中國石墨烯產業所面臨的生態,其中狐狸所代表的就是市場中的投機者。「石墨烯是一項非常典型的跨學科,學術界應該充當猴子的角色,站得高、看得遠,指引老虎前進找到獵物的方向;企業界則應該成為老虎,需要自己捕食充飢,也需要在市場的磨練中逐步走向壯大和成熟;狐狸則可以視為產業界的投機分子,需要利用多方力量實現規範。」

這個生態圈亟需構建起良性互動關係。相較來看,美國的石墨烯企業主體中,不僅擁有IBM、英特爾、波音等大型公司,而且有利的創業環境還催生了眾多小型石墨烯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覆蓋從製備及應用研究到石墨烯產品生產,直至下遊應用的全環節,這對於加速石墨烯的產業化和應用進程,產業布局呈多元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中國雖然也已經構建起「企業+研發機構+孵化器+加速器」的發展模式,但是整體上仍然處於摸索起步階段,石墨烯產業化技術路線和產業化路線及產業發展的階段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等仍需要進一步明確。石定寰舉例:「下遊應用反饋到科研方面,下遊應用商到底需要什麼性能的產品,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怎樣,想要應用於哪些領域,科研機構才能更具針對性地進行研發。」

在2018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李義春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針對目前石墨烯產業發展出現的問題,工信部正在委託聯盟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擇機出臺更具體、針對性更強的政策來推動石墨烯產業健康發展。「目前主要將集中在全國布局一批石墨烯應用示範基地,圍繞石墨烯重點應用領域進行市場推廣,從而在帶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增長點,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馮冠平也指出,從未來趨勢來看,頂層設計和政府支持力度肯定還會持續加大,但是企業最終要靠「市場」、而不是「市長」。「整體來看,從國家層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整個行業的差異化競爭,避免不同區域省市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對地方政府來講,要引導石墨烯應用與當地產業規劃相結合,形成產業鏈上下遊集聚效應,不斷拓寬產業應用面,完善產業園區的創新機制和創業服務;石墨烯創新企業則要著力突破石墨烯材料的高質量穩定生產,構建示範應用的新領域新通道,在這個整個生態圈中,中國石墨烯企業最需要的,就是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記者 王小偉)

相關焦點

  • 賽萊拉幹細胞產業化將步入收穫期
    摘要 【賽萊拉幹細胞產業化將步入收穫期】「2015年業績大幅預增,完成募資4000萬元,成功構建廣東幹細胞」產學研醫「生態圈」,掛牌新三板的幹細胞企業賽萊拉的董事長陳海佳,日前在接受上報記者專訪時細數公司去年亮點。
  • 賽萊拉董事長陳海佳:幹細胞產業化步入業務收穫期
    賽萊拉董事長陳海佳在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公司幹細胞全產業鏈布局完成,今年公司幹細胞產業化將步入業績回報期,公司健康管理業務的佔比也將會逐步提升。  幹細胞全產業鏈平臺搭建完成  自2014年8月登陸新三板,賽萊拉通過資本市場兩次融資,並快速發展布局。
  • 我國石墨烯產業綜合實力連續四年穩居全球首位
    新華財經南京11月20日電近日,《新華(常州)全球石墨烯指數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在江蘇省常州市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石墨烯產業綜合發展實力「連續四年」穩居全球首位,已步入發展「快車道」。
  • 從開放式協同創新看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營造
    此外,2017年邏輯電路和微IC(含微處理器)的市場銷售額分別為1022.09億美元、639.34億美元,排第二、三位(如圖3)。以晶片成本測算為例,晶片成本主要包括硬體成本和設計成本,按照國際通用的低盈利晶片設計公司的定價策略,晶片硬體和設計的定價原則是8∶20,也就是說硬體成本為8的情況下,設計的定價為20,即對於一個晶片成品,晶片設計成本至少佔總成本的70%以上。
  • 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喜與憂
    為全面了解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現狀,摸清行業發展脈絡,為國家未來石墨烯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決策支撐,2019年2月由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牽頭,劉忠範院士任組長,聯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經濟》雜誌社、中關村石墨烯產業聯盟、中國國際石墨烯資源產業聯盟等單位組成全國石墨烯產業發展戰略調研組。
  • 石墨烯材料黃金期將至 石墨烯產業綠色發展三大建議
    今年全國兩會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大力發展石墨烯等高端材料」被列入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名單,這預示著我國石墨烯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自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首次剝離出石墨烯至今,國內外研究機構、高校以及企業對石墨烯的研發與應用熱情不減。
  • 開放的幾何+,重新定義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2017年4月,工信部聯合發改委和科技部發布了《汽車產業中長期規劃》。規劃當中明確指出,要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搶佔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從而引領汽車產業升級,達成建設汽車強國的目的。隨後在2019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也明確指示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且完整的產業鏈。
  • 中核鈦白構建釩鈦產業生態圈
    原標題:中核鈦白構建釩鈦產業生態圈   11月17日,中核華原鈦白
  • 賽迪智庫:2020年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形勢展望
    2020年,隨著石墨烯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和下遊應用的不斷成熟,預計石墨烯產業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產業發展也將更加理性。2019年6月,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並試車成功,所產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應用產品——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獲得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產品認證,標誌著我國石墨烯改性纖維材料的產業化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市場規模繼續擴大。
  • 全球石墨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_世界各國踴躍布局石墨烯產業
    打開APP 全球石墨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_世界各國踴躍布局石墨烯產業 工程師陳翠 發表於 2018-07-19 10:14:32
  • 未來5年中國石墨烯行業影響因素分析預測
    (三)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經過近幾年的蓬勃發展,石墨烯產業正從導入期步入到成長期階段,我國石墨烯產業已經從基礎材料研發向應用產品開發方向轉變,目前國內從事石墨烯應用產品開發的企業眾多,從上市公司到初創企業紛紛涉足石墨烯領域;石墨烯製備技術,如氧化還原法和CVD漸成主流,目前石墨烯產品價格具備工業化使用的條件;另外,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已日益成熟,市場增長快速
  • 簡陽: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
    過去一年,簡陽市緊緊圍繞構建「2+2+1」現代化產業體系,聚力培育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深入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簡陽市將牢固樹立「產業立城」理念,以產業發展厚植城市勢能、支撐城市功能、激發城市動能,著力將產業功能區建設成為創響「四張城市名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和建設「城山相映、人水共生」活力文明城市的重要載體,奮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助力三新簡陽加快建設。
  • 夸克設計師的產品設計哲學:給功能做減法,和用戶做朋友
    然而「極簡設計」看似容易,實則需要精準把握用戶訴求與深度行為分析,夸克的體驗設計師透露,做好夸克智能化的交互體驗,源自他們解決了四個用戶痛點。市面產品形態臃腫?回歸信息服務本質做減法據介紹,夸克的設計一直秉持「做減法」的原則,即把產品當成一個空白的容器,然後放入真正符合用戶核心訴求的功能。那什麼才是核心訴求?
  • 產業網際網路三問:是什麼?機會在哪?如何實施?
    網際網路產生之後,中國傳統產業充滿機遇,那麼產業網際網路與哪些領域關聯最緊密呢?網際網路對產業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入的,從細分領域來說可以從生產、銷售流通、融資、交付四個大的領域進行分析。產業網際網路在與傳統企業融合中的最大特點,將原有以企業為導向的規模型設計轉向以用戶為導向的個性化設計。
  • 預見2020:2020年中國石墨烯產業全景圖譜
    雖然石墨烯在應用領域的產業進程緩慢,但其蘊藏的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仍然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石墨烯產業的產業鏈也逐漸完善。從石墨烯整體產業鏈的布局看,石墨烯產業鏈上遊為石墨礦資源的供應和石墨烯的製備,中遊石墨烯產品則以石墨烯粉體和石墨烯薄膜為主。
  • 中國移動率先發布5G消息APP 華為攜18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中國移動率先發布5G消息APP:支持iOS/Android;華為攜手首批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財政部下發氫能汽車「十城千輛」徵求意見函;「復工」受阻,馬斯克要把工廠搬出加州。
  • 泉州石墨烯產業發展有了路線圖
    近年來,泉州市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六大千億產業集群和石墨烯產業緊密互動,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落地生根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機會點。緊抓這一輪石墨烯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日前,泉州市正式出臺《泉州市石墨烯產業發展路線圖(2018—2025年)》,以集聚化、規模化、高端化為方向,依託石墨烯產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新引擎。
  • 【創新中國】石墨烯產業化逐步聚集 有望打破新材料國際格局
    迄今為止,像第六元素這樣的石墨烯企業在常州聚集了超過100家。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昱告訴央廣網記者,年底常州的石墨烯企業將突破150家。目前,常州聚集了中國50%的石墨烯企業,「全國石墨烯一半在常州」的美譽由此得來。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兩位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石墨烯——世界上最薄也是最堅硬的納米材料。
  • 全國兩會代表呼籲氫能頂層設計 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率先投產
    去年"加氫站建設"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而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於"氫能"的提案和建議,儘管數量上相比去年有所減少,但分量卻在加碼,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等代表委員呼籲,國家應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在代表委員呼籲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前,民企已在行動。
  • 前途無量or曇花一現 石墨烯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大可能
    需要關注引領未來的核心技術未來的石墨烯產業會是一塊大蛋糕。當然,這塊蛋糕我們能夠切到多少是個未知數。取決於我們現在關注什麼,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引領未來的核心技術,而不僅僅是今天的產品。當然,從一個實驗室材料和技術走到產業需要很長的路,需要投入、堅持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