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有一個63歲的老爺爺總在懷疑自己是個大笨蛋,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就不斷地學習怎麼賺錢,他讀了無數本關於財富的書,上了無數次關於財富的課,他嘗試過房地產、股票,還有十幾種生意,但他從來沒有在賺錢這件事上成功過。雖然每次的開頭總是能賺到一些錢,但到最後卻一無所有。為了這件事,他絞盡了腦汁也想不出到底為什麼?
大家對這種例子應該都不陌生吧,有多少人辛勞一生,卻一直窮困潦倒;有多少人連做夢都想發大財,也嘗試過很多賺錢的方法,但總是與錢財無緣。為什麼有些人註定成功,有些人卻註定一輩子要為錢辛苦奔忙?
關於這些問題,讓哈維·艾克的《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來告訴我們答案吧。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為有錢人,原因是我們的腦袋是窮人的腦袋,而不是有錢人的腦袋。窮人和有錢人的思考方式和行為完全不一樣,只要我們的換上一個有錢人的腦袋,我們也會成為有錢人。
(二)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作者哈維·艾克是世界頂級商業教練,他從小家境貧窮,十三歲開始打工。他換過很多工作,創業十幾次都無法成功。後來,他開了一間販售體育用品的公司,二年半的時間開設了十家連鎖分店。最後他把公司賣掉,賺了一大筆錢。不過,由於他的錯誤投資和大肆揮霍,不到兩年就莫名其妙地把錢用光了,他又變得一無所有。
哈維·艾克痛定思痛,經過苦苦思索,終於總結出一個道理: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張「財富藍圖」,這張財富藍圖決定了一個人會不會在財富上獲得成功,而正是他的財富藍圖致使他不能成為有錢人。假如不修改他的這張藍圖,那麼就算賺了大錢,這筆錢也不會留在身邊太久。因此,哈維·艾克徹底修改了自己的財富藍圖,也就是說換上了「有錢人的腦袋」,最後成為了超級大富翁,並且越來越有錢。成功之後,他致力於幫助更多人實現致富的夢想。很多上過哈維·艾克潛能訓練課程的人都改變了人生,並開始累積財富,得到快樂與成功。
(三)
什麼是財富藍圖?哈維·艾克說,財富藍圖就像蓋房子之前所做的設計圖紙或計劃書,而我們的財富藍圖就是對金錢所擬訂的計劃,或是所採取的態度。
財富藍圖為什麼如此重要?讓從如下這個公式中尋找答案: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一個人的設定,即他的財富藍圖會決定他的想法;想法決定感覺;感覺決定是否行動、如何行動;付出不同的行動和不同的努力,得出來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
拿蓋房子為例,如果我們設計的是一所簡陋的房屋的圖紙,我們就只能依照這張圖紙進行建造,最後建成的一定不會是一棟高樓。同樣的情況,如果我們設定我們一輩子只能賺到買一間小房子的錢,我們就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賺到大錢,當我們面臨賺大錢的機會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機會,那麼,最終的結果我們就真的只能住上小房子。如果我們設定自己要賣命工作才能賺到錢的,那我們就不會去想出用輕輕鬆鬆的方法賺錢……我們的財富藍圖,包含了我們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所以,每個人的財富藍圖會決定一個人的財務生活,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那我只要改變我的財富藍圖就好了,我想要成為億萬富翁;我想要過成功的人生;我想要……只要喊喊口號就行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設定受到三個制約,以致大部分人不能把自己設定為「追求財富和成功」,換句話說,是我們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了我們追求財富和成功。如果我們的潛意識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光喊口號是無法讓我們改變財富藍圖的。
要想徹底修改我們的財富藍圖,必須先了解我們的限制性信念是如何形成的,作者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列舉了三種形成我們限制性信念的因素。
第一種是語言設定。每個人在年幼時期聽到的任何有關金錢的話,都會留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成為支配人們金錢觀的一種力量。例如:錢是萬惡之源;有錢人都很貪婪;錢不能買到快樂;要辛苦工作才能賺到錢;錢夠用就好……如果一個人把有錢與貪婪劃上等號,為了避免自己成為貪婪的人,那麼他的潛意識就會不想變得富有。
第二種是模仿。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人做晚餐時,總是把火腿的兩頭切下來扔掉。他的丈夫覺得很奇怪,女人說:「我媽媽就是這樣做的。」於是,做丈夫的去問自己的嶽母為什麼這樣做?嶽母回答說:「我的媽媽就是這樣做的。」於是,他們一起去問外婆,外婆說:「因為我的鍋子太小了。」這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在為人處事方面,包括對待金錢,我們通常會和父母相同,或結合了父母的做法。小時候,我們是靠著模仿來學習各種事物的,所謂「有樣學樣」、「有其父必有其子」說的這個道理。
第三種是特殊事件。有一個護士,她的收入很高,但不知為什麼,她總是把錢花得精光。原來她在十一歲那年,有一次在用餐的時候,父母因為錢的事爭吵起來,她父親大吼大叫並捶打桌子,激動之下心臟病發,當場去世了。從那一天起,在這個護士的心裡,金錢就和痛苦緊密相連,在她成年後,她的潛意識為了減輕痛苦,總會把錢揮霍掉。
既然明白了以上三種因素對我們的財富藍圖有如此大的制約力,那我們能怎麼改變呢?書中給出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察覺。寫下小時候聽過的、模仿到的、經歷過的有關金錢、財富的話語和事件。
第二步:理解。分析這些語言和事件是如何影響你的帳務生活。
第三步:劃清界線。過往有關金錢的想法只代表了你所學來的東西,你現在可以重新選擇不一樣的想法。
第四步:重新設定。修改原有的財富藍圖,給自己換上一個有錢人的腦袋。
(四)
本書的第二篇,作者列舉了有錢人和窮人不一樣的十七種思考方式,讀者可以通過對比,認識到什麼是有錢人的思維方式,從而修改我們的財富藍圖,給自己換上一個有錢人的腦袋,通過不懈的努力,在財富獲取成功,過上幸福和富足的生活。
十七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如下:
1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2 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時為了贏;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3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一直想著要變得有錢。4 有錢人想的很大;窮人想的很小。5 有錢人專注於機會;窮人專注於障礙。6 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7 有前人與積極的人士交往;窮人與消極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8 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9 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10 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窮人是差勁的接受者。11 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12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他們行動。13 有錢人關注財富淨值;窮人關注工作收入。14 有錢人善於管理財富;窮人不善於管理控制。15 有錢人讓錢努力為自己工作;窮人努力為錢工作。16 有錢人生活在行動中;窮人生活在擔憂中。17 有錢人總是活到老學到老;窮人認為自己早已知道。
這本書可說是一本「洗腦」的書,哈維·艾克在書中提出了通過改變內在獲取財富的理論。不管你是不是認可這套理論,都建議你好好讀一讀這本書,從而了解自己腦中那些頑固的信念是怎麼形成的,這些信念是如何阻礙了我們追求財富和幸福,認識到窮人與有錢人的不同思考方式,給自己換一個「有錢人的腦袋」,換一個「人生贏家的腦袋」,也許你會發現,當你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時,你每次所做出的選擇也會不一樣,你所做出的努力也不一樣,最終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