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年來,密室逃脫成為很多年輕朋友都熱衷的一種娛樂活動。約上三五好友,訂上一個喜歡的主題,沉浸於精密的機關和刺激的解密過程中,無疑是一種優選的解壓方式。
可是如果密室逃生,變成了真正關乎生死的遊戲,你還有膽量玩下去嗎?
反正看完這部電影,我是一時半會兒不敢再玩密室了。
《密室逃生》是由亞當·羅比特執導,泰勒·拉拜拜、黛博拉·安沃爾主演的驚悚片,於2019年1月4日在北美上映,1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故事以六位身份各異的陌生人為主要人物。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在神秘盒子的指引下受邀參與世界頂級密室逃脫遊戲。誰知密室內布局精良機關重重,陷阱遍布殺機暗藏。隨著參與者的輪番喪命,幕後黑手的真實目的也隨之清晰起來……他們中究竟誰能夠突出重圍,成為最後活下來的那一個?
電影中的六個主要人物,都有著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徵。
首先是有些自閉、熱愛物理的黑人女學生佐伊。她熱衷於數獨,喜歡鑽研各種數學和物理上的難題。
其次是落魄的倉庫管理員本,雖然人長得還算帥氣,但是一種窮困撂倒。為了傳說中一萬美金的獎勵,他也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這場遊戲。
再次是黑人中的「高富帥」,傑森。他擁有健碩的身材,以及穩定的收入。他堅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真正活下去。
剩下的三位分別是來自印度的密室逃生高配玩家丹尼,外表高冷的退伍女軍人阿曼達,以及貨車司機大叔麥克。
這六位必須要在戰勝關卡的同時,戰勝彼此,才能活到最後。從這一點的設定來講,比較像著名恐怖片《電鋸驚魂》。但《密室逃生》很顯然更加溫和一些。雖然也有人死去的情節,但並沒有出現血腥暴力的畫面。這讓膽子比較小的妹子們也可以放心觀看。
作為一部驚悚類影片,首先吸引觀眾的點,就在於密室中出現的那些精巧的關卡機關。比如整個房間會突然變成一個巨大的烤箱,原本好好的天花板瞬間成為一團巨大的火焰掉下來。在第二關中,溫度又急劇下降到0度以下,每個人處在被活活凍死的危險下,還要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巨大的冰坨,從中拿出鑰匙。
正是有各種花樣的密室,因此《密室逃生》在電影節奏的把控上,完成得比較出色。懸疑和驚悚加以結合,給觀眾一氣呵成的感覺,雖然謎題眾多,卻也並不會覺得很累。
與《心慌方》、《飢餓遊戲》等電影相似,懸疑驚悚片的落腳點,最終還是要落到人性上。當人處在生與死的面前,人類的缺點也就暴露無疑。
比如本片中的黑人「高富帥」傑森,就將冷血體現得淋漓盡致。他企圖通過暴力控制別人,就算自己的夥伴死在面前也可以無動於衷。最可怕的是,他始終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合適的藉口,而「優勝劣汰」似乎就是他最優的藉口。
在這個世界上,有自私的人,就一定有無私的奉獻者。退伍女軍人阿曼達就是本片中無私奉獻者的代表。雖然一開始出場的時候,她顯得有些高冷不近人情,但她最終為了成全其他人活下去,自己走向了死亡。
在密室中的這些人,之所以會齊聚一堂,只因為一個原因——有錢人願意花錢看他們中的哪一個會成為活下去的最後一個人。
那麼為什麼,他們又會如此「幸運」地成為被選中的人呢?
原來,這六個人都曾是事故的倖存者。他們中有的人是空難的倖存者,有的是煤礦坍塌事故的倖存者,有的是煤氣中毒的倖存者,等等。
那些有錢人,只是想看他們這些所謂的「幸運兒」,究竟誰才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聽起來很變態是不是。
來自底層人民的相互廝殺,能夠刺激上層階級變態的欲望。
電影中舉了一個例子,我認為非常貼切。角鬥士,古羅馬時代從事專門訓練的奴隸、被解放的奴隸、自由人或是戰俘,他們手持短劍、盾牌或其他武器,彼此角鬥,博得觀眾的喝彩。在大約兩千年之前的羅馬帝國,類似的娛樂項目備受歡迎。
雖然距離角鬥士出現的年代,以及過了如此之久,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類的這種惡趣味。人命,在他們看來,只是用來賭博的。這在本質上,與鬥狗賽馬沒什麼區別。
就當密室中的其他人,還在為了活下去而掙扎的時候,只有女主角佐伊明白過來:永遠處在遊戲中任人擺布,只會有輸無贏。唯有站出來,與背後的始作俑者做抗爭,才有一線生機。
如果把這個概念更加抽象化一些,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來自底層人民的相互廝殺是永遠沒有意義的。只有去挑戰壓迫底層的上層,才有真正翻身的機會。
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是否在觀影過程中,也會去猜測誰才是最終活下來的那一個人?
在我們饒有興趣進行猜測的時候,又是否成為了電影中花錢猜輸贏的有錢人呢……
毫無疑問,《密室逃生》在具有觀賞性的同時,也著力在探討有關人性的內容。雖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劇情上的BUG,比如女主角中毒口吐白沫後還是最終站了起來並打到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但是從整體而言,這是一部觀賞性挺強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