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08:50 |央視新聞客戶端
(↑直擊探洋作業第一現場,每一秒都珍貴!)
今天(13日),「奮鬥者」號將再次深潛到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今天凌晨5時左右,「奮鬥者」號從它的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轉移到海面進行布放。同時,滄海號和凌雲號也從「探索二號」保障船上順利布放。
與10日的萬米級海試不同,今天的萬米級海試有新的看點。本次海試任務,關鍵詞就是「雙船雙潛」。「雙船」指的是為「奮鬥者」號保駕護航的「雙母船」,也就是「探索一號(支持船)」和「探索二號(保障船)」。而「雙潛」指的就是「雙潛水器」——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另一個就是專門給我們的主角在萬米洋底「打光拍照」的「御用攝影師」——「滄海」號和「凌雲」號。
「滄海號」是一臺全球獨家的深海著陸器,可以進行全海深4K超高清視頻拍攝採集、傳輸處理;不僅可以搭載全海深高清相機將萬米洋底的實時畫面直播回傳,而且還能記錄深海中「奮鬥者」號的一舉一動。它的小助理「凌雲號」在海底可以自由活動,提供更多角度的照明,這也為「奮鬥者」號的洋底作業提供了獨家的第二機位。形象來說,「滄海」號和「凌雲」號,它們是給「奮鬥者」號在萬米洋底「打光拍照」的「御用攝影師」。透過它們提供的信號,我們將一起直擊探洋作業第一現場,共同見證「奮鬥者」號與「滄海」號首次海底聯合作業的最新進展。
【浙江新聞+】
給比珠峰高度還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畫像 難在哪裡?
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是世界海洋最深處,這裡的深度比世界陸地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高,而且到過這裡的人比去過月球的人還少。
這裡,究竟有哪些秘密?我們的科考船正帶著「奮鬥者」號來這裡揭秘。
揭秘馬溝最深處的「挑戰者深淵」
人類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尋,無論是神話記載還是水手的口口相傳,大海之中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生物。
如何獲得「馬溝」深度數據?
1872年,為了探尋這些可能盤踞在海底的生物,英國的「挑戰者」號開始了他們的海洋科考。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之間,他們嘗試使用一條系有重物的繩子來測量這裡的深度,不過即便將所有繩子都拋下也仍然沒有觸底。到了1951年,繼承了「挑戰者」名號的「挑戰者2號」開始了它的探尋之旅,他們測得了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位置,並將這裡命名為「挑戰者深淵」。
馬裡亞納海溝其實是因為大陸板塊漂移碰撞,太平洋板塊俯衝入大陸板塊形成的特殊地形。它是一個「V」字型的深溝,深度在7000米至11000米之間,寬度在3000米至5000米之間。
這裡神秘至極,有著無數秘密等著人們來探索。
經過長達10年的準備,「的裡雅斯特號」載人潛水器,首次將人們送下了萬米的海底深淵。身為潛航員的雅克·皮亞德和當沃爾什從海底帶回來一個令世人吃驚的消息,海底萬米真的有生物。不過因為缺乏證據,他們的說法並沒有得到認可。
為了證實他們的說法,1995年,日本的「海溝」號無人潛水器帶著相機再次前往了這裡。這次,他們不負眾望,帶回來珍貴的影像資料——「馬溝」中的生物!
在「馬溝」8000米深度處,這裡的深海獅子魚為了適應深淵的環境,身體機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它的肌肉變得極其柔韌,纖維組織出奇的細密,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更有趣的是它們的魚皮組織外面有一層薄薄的層膜,這層膜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內外的壓力平衡。但是,超過8200米水深,人類還沒有發現魚的存在。
不過,無論海洋巨物是否存在,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絕不會止步。我們對於海洋所知甚少,而深海的秘密也遠不止如此。
1872年,英國的「挑戰者」號試圖通過系有重物的繩索來測量海洋的深度,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此處的深度超過繩索的極限長度——8000米。在根據這次科考成果繪製的《大洋深度圖》中,這裡被命名為 Challenger Deep——「挑戰者深淵」,這些數據也被標記成為了第一張海底地圖。不過,這種測量方式無法覆蓋整片海底,而且受海流和地形的幹擾,測量的深度數據也並不可靠。我們該如何為海底地形圖增添精準的深度數據呢?
在早期,人們使用單波束系統聲吶來進行深度測量。而它的效率極低,一次只能發送一束聲波,導致掃描範圍極小。於是,單波束聲吶開始「尋求支援」,變成了多通道測深系統聲吶。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測深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成本和體積也在不斷增大。於是,人們便發明了多波束系統——可以在一束聲波內獲得成百上千個測深點。
如此,再將得到的信息通過原始文件解碼、TVG改正、數據的地理位置計算、圖像地理編碼、區域圖像鑲嵌、數據濾波等處理,並將得到的圖形與掃描到的地形疊加,最終就得到了一個三維的海底地圖。
有了這張海底地圖,探索者們才能安心地開始旅程。他們將在新的地圖裡,標識出新時代的「寶藏」。
此刻,「奮鬥者」號正在對「馬溝」進行探索,我們對於海洋的揭秘也才剛剛開始。
(原標題《再次下潛! 「奮鬥者」號與「滄海」號將首次海底聯合作業》。編輯倪冰)
160522860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