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近代電磁學的奠基人

2020-12-05 天極網資訊

  1806年8月23日,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庫倫逝世,庫倫最主要的成就是發現兩個電極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定律,即庫侖定律。

  庫侖在1736年6月14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家庭殷實,在青少年時期,他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到巴黎軍事工程學院學習,離開學校後,他進入西印度馬提尼克皇家工程公司工作。工作了八年以後,他又在埃克斯島瑟堡等地服役。這時庫侖就已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工程力學和靜力學問題上。他在軍隊裡從事了多年的軍事建築工作,為他1773年發表的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積累了材料。在這篇論文裡,庫侖提出了計算物體上應力和應變的分布的方法,這種方法成了結構工程的理論基礎,一直沿用到現在。

  1777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徵求改良航海指南針中的磁針的方法。庫侖認為磁針支架在軸上,必然會帶來摩擦,要改良磁針,必須從這根本問題著手。他提出用細頭髮絲或絲線懸掛磁針。同時他對磁力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特別注意了溫度對磁體性質的影響。他又發現線扭轉時的扭力和針轉過的角度成比例關係,從而可利用這種裝置算出靜電力或磁力的大小。這導致他發明了扭秤,扭秤能以極高的精度測出非常小的力。由於成功地設計了新的指南針結構以及在研究普通機械理論方面作出的貢獻,1782年,他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為了保持較好的科學實驗條件,他仍在軍隊中服務,但他的名字在科學界已為人所共知。

  建立庫侖定律

  通過精密的實驗對電荷間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連續在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中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 1785年,庫侖用自己發明的扭秤建立了靜電學中著名的庫侖定律。同年,他在給法國科學院的《電力定律》的論文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的實驗裝置、測試經過和實驗結果。

  扭秤實驗

  是由一根懸掛在細長線上的輕棒和在輕棒兩端附著的兩隻平衡球構成的。當球上沒有力作用時,棒取一定的平衡位置。如果兩球中有一個帶電,同時把另一個帶同種電荷的小球放在它附近,則會有電力作用在這個球上,球可以移動,使棒繞著懸掛點轉動,直到懸線的扭力與電的作用力達到平衡時為止。因為懸線很細,很小的力作用在球上就能使棒顯著地偏離其原來位置,轉動的角度與力的大小成正比。庫侖讓這個可移動球和固定的球帶上不同量的電荷,並改變它們之間的距離:第一次,兩球相距36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36度。第二次,兩球相距18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144度。第三次,兩球相距8.5個刻度,測得銀線的旋轉角度為575.5度。上述實驗表明,兩個電荷之間的距離為4:2:1時,扭轉角為1:4:16。由於扭轉角的大小與扭力成反比,所以得到:兩電荷間的斥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庫侖認為第三次的偏差是由漏電所致。經過了這們巧妙的安排,仔細實驗,反覆的測量,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找出誤差產生的原因,進行修正,庫侖終於測定了帶等量同種電荷的小球之間的斥力。但是對於異種電荷之間的引力,用扭稱來測量就遇到了麻煩。因為金屬絲的扭轉的回覆力矩僅與角度的一次方成比例,這就不能保證扭稱的穩定。經過反覆的思考,庫侖發明了電擺。他利用與單擺相類似的方法測定了異種電荷之間的引力也與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庫侖定律

  最後庫侖終於找出了在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兩點電荷所帶的電量及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定量關係,這就是靜電學中的庫侖定律,即兩電荷間的力與兩電荷的乘積成正比,與兩者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庫侖定律是電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定量規律,它使電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學史中的一塊重要的裡程碑。電荷的單位庫侖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磁學應用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庫倫隱居在自己的領地裡,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的工作中去。同年,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問世,在這部書裡,他對有兩種形式的電的認識發展到磁學理論方面,並歸納出類似於兩個點電荷相互作用的兩個磁極相互作用定律。庫侖以自己一系列的著作豐富了電學與磁學研究的計量方法,將牛頓的力學原理擴展到電學與磁學中。庫侖的研究為電磁學的發展、電磁場理論的建立開拓了道路。這是他的扭秤在精密測量儀器及物理學的其它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庫侖不僅在力學和電學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做為一名工程師,他在工程方面也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他曾設計了一種水下作業法。這種作業法類似於現代的沉箱,它是應用在橋梁等水下建築施工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他還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寶貴的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有《電氣與磁性》一書,共七卷,於1785年至1789年先後公開出版發行。庫侖是十八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人物百科

  庫倫於1736年6月14日生於昂古萊姆。1761年畢業於軍事工程學校,並作為軍事工程師服役多年。後因健康日壞,被迫回家,因此有閒暇從事科學研究。由於他寫的一篇題為《簡單機械論》(Theoriedes Machines Simples)的報告而獲得法國科學院的獎勵,並由此於1781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大革命時期,他辭去公職,在布盧瓦附近鄉村過隱居生活,拿破崙執政後,他返回巴黎,繼續進行研究工作。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科普中國出品,8月23日綜合報導)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

相關焦點

  • 文明的起源:28.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
    文明的起源:28.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牛頓為什麼你跳起來馬上要落下?為什麼你丟出去的任何東西都會落在地上或者某種支撐物上?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這些問題中的現象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都能看到的,而且即使不進行任何試驗或者觀察,我們也絕對能預測結果,因為這就是經驗事實和信念。然而要解釋這些事實,恐怕不那麼容易。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侯德榜,名啟榮,號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他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上世紀20年代參與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永利鹼廠,打破了外國在制鹼技術上的封鎖壟斷;30年代主持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南京硫酸銨廠;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制鹼新工藝,以及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在60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這三大理論為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其中相對論是愛因斯坦一己之力創造的,而他解釋了光電效應,與眾多量子力學科學家波爾等人的爭論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所以愛因斯坦也可稱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為什麼愛因斯坦如此有影響力?
  • 麥克斯韋方程租,跨時代的電磁學
    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1] 。1831年6月13日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於劍橋。1847年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成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大學裡當教授,最後是在劍橋大學任教。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吳有訓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29年,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進行中國國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 1936年4月,被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推舉為該院院士,成為第一位被西方國家授予院士稱號的中國人。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898—1977)     葉企孫,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與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線短波限與加速電壓的關係測定普朗克常數,獲得當時該方法最精確的實驗數據。
  • 1806年8月23日,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庫倫逝世
    1779年,庫倫根據對摩擦力進行分析,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於1881年發現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係,表述出摩擦定律、滾動定律和滑動定律。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他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著名的庫侖定律。庫侖定律使電磁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磁學史上一塊重要的裡程碑。
  • 近代中國人才輩出
    吳有訓(1897.4.26-1977.11.30),物理學家,國立中央大學教授,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奠基人。李書華(1889.2.10-1979.7.5),物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葉企孫(1898.7.16-1977.1.13),物理學家,清華大學物理系創始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趙忠堯(1902.6.27-1998.5.28),核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
  • 電磁學 視頻教程 北京大學陳秉乾教授
    ,也是近代物理和許多技術學科不可缺少的基礎。電磁學基本規律的廣泛應用和近代發展對技術進步和人類文明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在學時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地作一些原理性的介紹。本課程一直沿用趙凱華、陳熙謀教授編寫的《電磁學》,考慮到與後繼課程配合,避免重複,普物電磁學課程授課中,並未把《新概念物理教程 電磁學》中第三章的電磁場相對論變換作為授課基本內容。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伽利略: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伽利略為爭取不受權勢和舊傳統壓制的學術自由而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是什麼讓他成功地創建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呢?0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父親的影響下,伽利略從小就對音樂、詩歌、繪畫及機械興趣濃厚。當發現醫學枯燥乏味時,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學習他感興趣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這為他成為一位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生物化學科研事業的奠基人——王應睞
    王應睞(1907.11.23-2001.5.5),福建金門人,生物化學家,中國近代生物化學科研事業的主要奠基人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 物理學科常見考點詳解之電磁學
    電磁學是物理學課程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礎課之一,該課程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電場與磁場的研究來說明宏觀領域內各種電磁現象,本次的講解主要分為七部分,分別為:點電荷、電場與電勢 電勢能、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磁場對電流和運動電荷的作用、楞次定律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高斯定理、電磁場的綜合應用。
  • 電磁學歷史簡介
    1.理論電磁學或稱電動力學或經典電動力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它不包括現代的量子電動力學的內容。電動力學這樣一個術語使用並不是非常嚴格,有時它也用來指電磁學中去除了靜電學、靜磁學後剩下的部分,是指電磁學與力學結合的部分。這個部分處理電磁場對帶電粒子的力學影響。通過方程統一電磁學,並且揭示出光作為電磁波的本質。2.電磁學與相對論
  • 教師招聘歷史學科知識——近代科學技術
    【近代科學技術】★★★【考試內容】●經典力學 ●進化論●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考點梳理】一.經典力學——物理學的新發展1.自然科學的開端——天文學革命近代自然科學以天文學的革命為開端,首先向教會和神學世界觀挑戰的是波蘭科學家哥白尼
  • 一文讀懂電磁學發展史[圖文版]
    電動力學這樣一個術語使用並不是非常嚴格,有時它也用來指電磁學中去除了靜電學、靜磁學後剩下的部分,是指電磁學與力學結合的部分。這個部分處理電磁場對帶電粒子的力學影響。通過方程統一電磁學,並且揭示出光作為電磁波的本質。電磁學的基本方程為麥克斯韋方程組,此方程組在經典力學的相對運動轉換(伽利略變換)下形式會變,在伽裡略變換下,光速在不同慣性座標下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