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生物化學科研事業的奠基人——王應睞

2020-12-06 騰訊網

王應睞(1907.11.23-2001.5.5),福建金門人,生物化學家,中國近代生物化學科研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主要研究酶化學與營養代謝,對維生素、血紅蛋白、琥珀酸脫氫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酶朊與FAD是以共價鍵結合,並受底物與磷酸鹽等物激活,這項工作是該酶研究的重要突破。成功地組織了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兩項重大基礎性工作。

1925年(中華民國十四年),王應睞在鼓浪嶼英華書院畢業,接著進入福建協和大學學習。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轉入南京金陵大學攻讀化學。

1929年(民國十八年),王應睞畢業於金陵大學後留校工作。

1931年(民國二十年),他得了肺結核,休養了2年。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他進了北平燕京大學化學研究生院,從事氯仿、甲苯對蛋白酶的作用以及豆漿與牛奶消化率的比較等研究。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他再一次病倒,被迫休養。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病剛痊癒,就接受金陵大學的聘請擔任講師。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他考取庚款留英,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在LJ海裡斯博士(Harris)指導下從事維生素研究。於1941年得到生化博士學位。

1941年(民國三十年),王應睞受聘於劍橋大學Dunn營養實驗室,繼續從事維生素研究。他和Moore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合成的純維生素A過量時有毒性,在英國生物化學雜誌上發表了《維生素A過多症》一文,引起各國學者的重視。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王應睞到劍橋大學Molteno研究所,在國際著名生化學家D凱林教授(Keilin)領導下工作,對血紅蛋白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王應睞乘船取道印度回國,被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聘請為生化教授。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王應睞應林可勝和馮德培的邀請離開中央大學到上海的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擔任研究員,從事胺基酸代謝與維生素的關係及酶研究。

1950年,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立,王應睞擔任該所的研究員兼副所長。

1955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生化大會上,王應睞宣讀了研究的論文。

1958年,王應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

1963年,他擔任人工合成胰島素協作組組長,組織協調與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的合作。

1965年9月,王應睞領導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牛胰島素。

1977年起,又挑起了整個科研工作的協作組組長的重擔,在制定各單位分工,確定酶法合成與化學合成的關係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1978年,協作組成立了RNA連接酶製備、長片段連接和活力測定三個研究組,大大加快了步伐,終於在1981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轉移核糖核酸。

1981年,王應睞領導中國科學家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轉移核糖核酸。

1984年,王應睞退居二線,擔任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他還領導一個課題組,並親自選定方向,對近年來國際上分子生物學中的前沿課題——酶與核酸的相互作用開展研究。

1987年,在王應睞的積極倡導下,召開了由中國生物化學學會組織的國際生化會議(IMB)。王應睞作為會議的主席,在確定大會報告人,邀請國外學者參加等工作中起了主導作用。

2001年5月5日,王應睞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王應睞為人謙和敦厚,一生心懷祖國生化事業,為新中國的生化科學事業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王應睞——中國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1950年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立,王應睞擔任該所的研究員兼副所長,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王應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4年春天,王應睞擔任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他十分尊重並全力支持新任所長的工作。他是中國《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的名譽主編,經常幫助審閱英文版稿件。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
    ,「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發表過近60篇觀測和研究的學術論文。在這35年期間,紫金山天文臺為中國的天文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世界知名的天文臺。這裡邊凝聚著張鈺哲的辛勞與奉獻。 1953年,春節的日偏食,張鈺哲也帶頭進行了全國性的廣播演講,是新中國第一次的全國性科普活動。 1954年,他開展了小行星軌道測定、攝動計算和改進軌道方向的計算研究工作,當時在國內都具開創性。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吳有訓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農藥化學的奠基人——楊石先
    楊石先(1897年1月28日—1985年2月19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原籍安徽懷寧,化學家、教育家,中國農藥化學的奠基人 1962年,楊石先根據全國第二次科技發展規劃會和全國農業規劃會的精神,於當年10月在中國高等學校中成功地建立起第一個化學專業研究機構——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並親自擔任第一任所長。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張青蓮
    長期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對同位素化學造詣尤深,是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對中國重水和鋰同位素的開發和生產起過重要作用。1926年,張青蓮高中畢業時因成績優異,原可免費直升該大學,但由於1925年該校美籍校長侮辱中國國旗,愛國師生紛紛憤而離校並組建私立光華大學。張青蓮放棄聖約翰免費入學的機會而考入光華大學。
  • 細說近代中國十大科學家,你必須要知道他們
    他隱姓埋名工作28年,嘔心瀝血,為我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做出了重大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 王葆仁:高分子化學事業奠基人
    【9月12日科技名家推薦:賴其芳】  中國高分子化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王葆仁逝世。當他將在國內已完成的5篇論文送交導師索羅普(J.F.Thorpe)時,頗受讚賞,遂免去一切考試和預修課程,直接做博士論文。王葆仁用兩年時間完成並通過了論文答辯,是化學方面獲得英國博士學位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1935年秋,他應德國慕尼黑高等工業大學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歇爾(H.Fischer)的邀請,赴該校任客籍研究員。
  • 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
    錢偉長(1912—201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錢偉長長期從事力學和應用數學,為中國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
  • 中國人造衛星奠基人誕辰日,中科院空間中心收到「鎮所之寶」
    作為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奠基人,趙九章功不可沒,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今天是趙九章誕辰113周年紀念日,上午,趙九章的女兒趙理曾代表家人,將這枚「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給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趙九章先生出生於1907年,是我國傑出的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是我國現代氣象學、空間科學的開創者和人造衛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68年,趙九章逝世。
  • 不得不了解的科技豐碑人物-中國著名科學家
    最大的貢獻史創立了地質力學 ,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和新華夏結構體系的特點,分析中國的地質條件,從理論上推翻中國貧油的結論。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裡,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不朽的功勳。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紀念核工業創建65周年座談會召開並向71人授予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
    會上,71名「核工業功勳榜」上榜人員及家屬代表被授予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王方定院士代表上榜人員發言。中核集團通過在全系統開展「核工業功勳榜」評選工作,按照德才兼備、功勳卓著、行業公認的評選標準,經過單位申報、專家組醞釀提名、集團公司黨組會審議、公示等程序,集團公司決定(含追認)于敏等71名先進典型代表為「核工業功勳榜」上榜人員。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我的父親」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彭鵬 攝紅網時刻衡陽9月24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邱霞 夏文輝)9月23日晚,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動情追憶父親用畢生心血鑄就的飛彈人生。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 「我的父親」
    9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侯德榜,名啟榮,號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他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上世紀20年代參與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永利鹼廠,打破了外國在制鹼技術上的封鎖壟斷;30年代主持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南京硫酸銨廠;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制鹼新工藝,以及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在60
  • 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十位物理學家!
    他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是中國當代物理學的先驅和奠基人,在培養科學人才、發展中國教育事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五、王淦昌(1907-1998),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34;獲得者。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人錢三強—— 嚴謹治學,敢於...
    弘揚科學家精神 |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人錢三強—— 嚴謹治學,敢於質疑 2020-11-2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著名的有機化學家——紀育灃
    1951年—1958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學系主任,研究員。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紀育灃為發展中國化學科學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多年從事嘧啶及其他雜環的天然有機產物研究和生化試劑以及抗癌藥物方面的合成研究,有80餘篇論文發表在國內外雜誌上。紀育灃早在三十年代就參加中國化學會,參加學術活動。在建國初期參加了中國科學規劃的制定,並在有機化合物命名工作中也有不少成績。他是中國老一輩的化學家,在國內外化學界享有一定的聲譽。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望中國航天史,致敬那些為中國航天事業立下不朽功勳的科學家們。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