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十位物理學家!

2020-09-03 記錄時間的人

一、錢學森(1911-2009),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被稱作「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0年錢學森回國受阻,並受美國方面監禁,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二、錢三強(1913-1992),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34;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三、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34;。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34;。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四、葉企孫(1898-1977),出生於上海,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20世紀20年代與合作者對普朗克常數作了精確測定,其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16年之久。他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是中國當代物理學的先驅和奠基人,在培養科學人才、發展中國教育事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王淦昌(1907-1998),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34;獲得者。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64年,他獨立地提出了用雷射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王淦昌參與了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等獎項。

六、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4月8日,周光召升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2年4月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1999年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1年6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協主席。

七、嚴濟慈(1901-1996),浙江東陽人。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 一。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法國國家科學博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辦公廳主任、應用物理所所長、東北分院院長、技術科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及名譽主席。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應用光學與光學儀器研製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八、吳有訓(1897-1977),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一生著有科學論文50多篇。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研究實驗室,開創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

九、郭永懷(1909-1968),生於山東榮成。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45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因飛機失事殉職。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為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飛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楊振寧,1922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97年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2017年2月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當選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相關焦點

  • 3位開創國防工業的科學家,為中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在中國國防發展上,有3位開創了國防工業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黃旭華、錢三強與錢學森,那麼他們為中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這3位在中國兩彈一星與核潛艇工程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毫不誇張的說,一個人可以抵上10個師,難怪被美國忌憚,看來這3位才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
  • 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物理學家
    他對他所鑽研的許多科學分支的貢獻無須提及。他在物理學方面的研究為經典力學奠定了基礎,他提出了一個理論,解釋我們的宇宙是如何運作的。他也是最早證明引力在我們的宇宙中是一種重要的力量,而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的人之一。3.
  • 世界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你知道是哪十位嗎?
    眾所周知,近代科學離不開那些對科學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現代物理學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說徹底顛覆了以往的概念,一起看看世界最偉大看看有哪些?,在1687年出版的《數學原理》中,他為經典力學奠定的基礎,解釋了萬有力定律和運動定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之一。
  • 記:李政道-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李曾建議中國開辦了眾多的物理研究中心,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高端技術人才。關於李在物理界的學術地位比較公認的看法,李是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沒有之一。這裡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斷如《自然》雜誌曾在2005年物理年上評價出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十位,而李政道排在第六位。
  • 中國近代史上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
    今天小編帶你認識一下,在近代歷史來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們吧~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1985),首屆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4)獎項。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排名榜
    對於科學真理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千千萬萬科學家的共同精神。秉承這種精神,人類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科學革命,從而促進了科學的飛速發展。關於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物理學家排名,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的排列順序是帶有主觀性的,但排名前三的物理學家基本上是受到廣泛認可的。
  • 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三大偉大科學家,哪個對中國貢獻最大?
    這三位科學家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大科學家,都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不能遺忘他們的功勳!「三錢」指「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於1956年制定規劃了中國第一次12年科學規劃。錢學森、錢偉長和錢三強三人並稱中國「三錢」,最初是由毛澤東主席喊出的「別號」,後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科技界的「三錢」。「三錢」是中國科壇的傑出人物,也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大家。
  • 科學改變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每一個都能撼動地球!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之中,科學可以說是其最無可替代的推進器,從一開始的鑽木取火,到如今的上天下海,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科學家,他們之中的每一位都足以去撼動這個地球。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排名榜
    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位物理學家的排列順序是帶有主觀性的愛因斯坦的最大貢獻在於創立相對論,並且他還對量子力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心中的三位中國偉人是誰呢?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 盤點中國成就最高的十位物理學家
    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一生著有科學論文50多篇。 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重要貢獻。回國後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
  • 科技部談新中國60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與啟示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繁榮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做出巨大貢獻,探索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之路。    偉大的戰略決策    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逐步建立起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標誌的重大科技成就,為國家的獨立、尊嚴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只排第二,第一是他
    物理論壇(Physics Forum)2007年做了一項民意調查,投票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近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 「兩彈一星」獎章獲得者趙九章:為航天事業奉獻終生
    趙九章先生央廣網5月9日消息(記者王銳濤 李攀奇)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趙九章是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和中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
  • 國內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看看都有誰
    吳有訓的貢獻主要體現在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他回中國後開創X射線散射光譜等方面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創造性地發展了多原子氣體散射X射線的普遍理論。
  • 此人為兩彈一星做出巨大貢獻,身價比錢學森還高,卻一直鮮為人知
    但是就是在這樣困難重重,很多都沒有開過先例的情況下,中國的科學家們不停的摸索與探索,才造就了新中國的今天。像錢學森,兩彈一星鄧稼先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無不對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年錢學森回家的時候,美國方面試圖阻攔,而且還宣稱他可以抵美國軍隊的五個師,足以見得美國對錢學森有多麼的重視了。但是有一個人,很少提到,但是他的身價更是讓美國都琢磨不透。
  • 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貢獻屬於全人類他的科學成就可以和牛頓相提並論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在世界主流的物理學界中基本上沒有華人的參與,直到楊振寧的出現才徹底打破了歷來被西方世界所引導的世界科學發展然而如今圍繞著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爭議卻極大,這些爭議中多是:評價楊振寧先生直到2017年才恢復中國國籍或是年壽已高的他娶了一位小嬌妻,但是在他偉大的學術成就和對全人類的貢獻面前
  • 你心目中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誰?
    物理學是目前最系統化的一門自然科學,按貢獻大小對物理學家進行排名是很常見的。幸好偉大物理學家的貢獻比較清晰明確,前幾個位次上應該不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牛頓是當之無愧的排第一位的物理學家,也可以說是排第一位的科學家。
  • 【中國新聞網】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研討會舉行 楊振寧李政道...
    光召兄有大才,是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幾十年來,光召兄和我共建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搭建國際科學交流平臺、基礎科學研究基地,為祖國培養了諸多基礎科學人才。」  他認為,周光召在科學、教育、人文社會等諸多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為祖國的建設,尤其是在科技、教育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很值得我們學習與銘記」。
  • 承載新中國的科普創作
    只有全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中國才有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有可能實現習近平同志最近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普事業經歷了1949—1965年的創立與發展階段;1966—1976年的中斷與恢復階段;1977—1990年的恢復與發展階段;1990—1999年的繁榮與進步階段;2000年至今的創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