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獎章獲得者趙九章:為航天事業奉獻終生

2020-12-05 央廣網

趙九章先生

央廣網5月9日消息(記者王銳濤 李攀奇)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趙九章是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和中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氣球探空、雲霧物理觀測、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董保存:

趙九章先生出生在1907年,他上中學時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在學校接觸了很多進步雜誌,比如《少年中國》、《嚮導》等,這些書刊在他年輕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印跡。在此期間,他還積極參加反軍閥的學生運動,和同學們一起辦洋車夫工會,組織工人學習以及到農村做宣傳。

1929年8月,趙九章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他的老師是葉企孫教授和吳有訓教授,這兩位科學家奠定了趙九章堅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以及獨立工作和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先生到清華大學選一名研究生,趙九章在眾多研究生中脫穎而出,邁入了氣象學領域。1944年,經過竺可楨先生的推薦,趙九章主持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工作,承擔起為中國現代氣象學奠基的任務。1946年,趙九章到芝加哥大學做學術報告,引起了國際氣象學界的高度重視,他提出的「行星波不穩定」概念,是一個難度很高的物理學概念。

1949年新中國誕生,就在新中國誕生的前夜,「中央研究院」要遷到臺灣,但是趙九章和幾個同事堅決留在了國內,為新中國的誕生和新中國的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1953年,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訪問蘇聯時,貝時璋(右)與呂叔湘(左)、趙九章(中)合影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帕特尼克1號」,開啟了人類邁向太空的徵程。為了緊跟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1958年初,錢學森、竺可楨、趙九章三位科學家聯名向中央上書,建議中國也應該開展人造衛星研製工作。

董保存:

1958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八大二次會議上講到中國也要研製人造衛星。趙九章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在這一年,中國科學院派趙九章、楊嘉墀、錢驥等科學家組成了高空大氣物理代表團到蘇聯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務就是關於衛星工作。在考察的70天裡,蘇聯並沒有讓這些科學家們見到衛星,這次行程使他們明白「靠天靠地都靠不住,要研製人造衛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

回來之後,他們向中央做了匯報,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那時開始,百廢待興的中國開始了中國航天事業。他們用一根粗木頭加上白鐵皮做成了一個火箭的模型,在草紙上用墨汁探索空間光學濾波器等高精技術,甚至把貓的鬍鬚剪下來作為紅外地頻儀探測器的裝配工具,在這樣簡陋、困難的情況下,趙九章他們開始了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的探索。

材料是發射衛星極其關鍵的問題,火箭發動機液氧主要閥門所用的風墊非常特殊,科研人員們在不到一年時間裡,用30多種膠料研製出176種密封件,能夠滿足各種要求。發射衛星所需的材料被科學家們攻克下來,趙九章同志為此感到非常高興。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決定研製衛星之初,中科院就曾提出了發射重型衛星作為建國十周年的賀禮,但趙九章仔細分析中國國情以及科技實力後,向中央提出了中國發展人造衛星要自力更生,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重要建議。在成功攻克衛星的運載火箭問題後,根據中央決策部署,趙九章帶領團隊開始全面推進中國人造衛星研製工作。

趙九章寫給周總理的信件

董保存:

1964年12月,趙九章寫了一封給周恩來總理的親筆信,建議把發射衛星正式列入國家計劃,趙九章的建議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重視,中央軍委1965年5月和1965年8月,兩次開會研究批准立項。

1965年10月至12月,中科院受國防科工委委託,舉辦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方案論證會,趙九章在會上報告了中國衛星的總體方案,他對衛星系統工程的設計和主要材料的科技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並且提出了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問題和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辦法。

1966年年初,中國科學院成立衛星設計院,趙九章被任命為衛星設計院院長,主持科學工程技術的工作。中國衛星發展規劃和具體探測的方案制定,以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返回式衛星總體方案的確定,趙九章的工作都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東方紅」衛星在他帶領下完成了初樣的研製,除了第一顆衛星的研製以外,他對中國整個衛星型號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

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的時候,趙九章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他為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和中國科學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他身上的愛國精神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關焦點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當天正值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捐贈儀式上,中科院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書面致辭,趙九章先生家人、生前的同事和學生代表,以及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員工等近百人共同見證。「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當天正式出版發行。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空間中心—新聞—科學網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的書面致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當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同日正式出版發行。
  • 趙九章先生女兒向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捐贈「兩彈一星...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魏承瑤)15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的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 趙九章家人捐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空間科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趙九章:最是那一抹東方紅
    他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奠基人之一,是把數學、物理學引入氣象學的第一人,是我國開展海浪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國開展現代空間物理學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國空間科學事業的奠基人,是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趙九章:最是那一抹東方紅
    他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奠基人之一,是把數學、物理學引入氣象學的第一人,是我國開展海浪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國開展現代空間物理學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國空間科學事業的奠基人,是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9分鐘視頻,了解「中國人造衛星之父」趙九章
    中國的人造衛星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趙九章。10月15日是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一段視頻帶你了解這位「中國人造衛星之父」。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1-16 16:04 來源:澎湃新聞
  • 23名「兩彈一星元勳」照片,你認識幾個?
    任新民,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陳能寬,著名金屬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 科學史微電影|《趙九章》
    今天,趙九章先生的家人把先生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給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正是以趙九章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對空間科學的求真執著和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才使得「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將「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於他。
  • "兩彈一星"功臣是誰23人名單一覽:僅有5人健在
    「兩彈一星」功勳之一任新民去世  據央視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2月12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 中國首枚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參與
    9月13日,中國首枚T-7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耄耋航天人共聚上海,追憶航天事業之初的奮鬥史。 鄭瑩瑩 攝9月13日,中國首枚T-7探空火箭發射60周年,耄耋航天人共聚上海,追憶航天事業之初的奮鬥史。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供圖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錢學森、趙九章、王希季、錢驥等都曾在603基地留下奮鬥的足跡或參與探空火箭的研製。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 中國航天的這個超燃故事,為何讓人銘刻在心?
    也是這一年,中國科學院派出趙九章、楊嘉墀、錢驥等科學家組成的「高空大氣物理代表團」到前蘇聯考察衛星工作。專家們在「老大哥」那裡住了70天,連衛星的影子也沒見到。他們深切體悟:「靠天、靠地靠不住,發展人造衛星,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就這樣,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中艱難起步。
  • 科學網—趙九章:最是那一抹東方紅
    解放戰爭後期,氣象研究所被命令遷往臺灣,趙九章和所內科學家一起留下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為祖國的現代氣象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九章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在趙九章主持下,該所很快發展成一個人才濟濟的科研機構。 趙九章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
  • 于敏去世,23位「兩彈一星」元勳僅剩3人健在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包括于敏院士在內,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隨著于敏院士的逝世。目前「兩彈一星」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僅剩3人健在,他們是: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導,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
  • 趙九章:人造衛星之父,卻沒能親眼見證衛星的發射
    十多年的時間裡,趙九章始終堅守在氣象學研究的崗位,即使面對並不樂觀的國家形勢和科研條件,他也不曾退縮,為中國現代氣象科學的發展創立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並具有嚴格的指導意義,值得借鑑研究。可是,即使是面對如此殘酷黑暗的現實,趙九章依然對國家、對正義抱有無限的希望,他一次又一次地說服自己造反派的猖狂只是一時的,國家會拯救那些兢兢業業為國付出的科學家,他卻等不到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