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22多省聯考:
根據材料4,圍繞「布衣院士」盧永根的先進事跡,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5分)
要求:觀點明確,見解深刻,思路清晰,語言流暢,不準照抄照搬給定資料,總字數800-1000字。
「布衣院士」的簡樸與富足
入黨70年、累計推廣新品水稻面積1000多萬畝、新增產值15億、一分未留全部捐獻給學校800多萬……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水稻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布衣院士」盧永根留給我們的「大數據」,這是盧院士的縮影寫照,見證了他「簡樸」的一生、「富足」的一生。
盧永根院士194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做黨員、再做校長、後做教授,用堅定的信仰在工作崗位上踐行了一個黨員的光榮使命。他拒絕國外移民,投身祖國建設,恪守向黨和人民作出的莊嚴許諾;他不懼艱難困苦,帶領團隊科研攻關,完成了恩師未竟的水稻基因研究事業;他奉行一心為公,離世後捐獻遺產和遺體,向祖國和人民奉獻了最後的一切。
越是平凡之處,越見赤誠初心;越是「簡樸」之人,越顯「富足」品質。盧永根院士用一生的默默付出和無私奉獻,詮釋了共產黨人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質,他用無欲無求的家國情懷為祖國培養了滿門桃李,他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光榮本色。這既是一位老黨員的赤誠初心,更是一筆啟迪後人的精神財富。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帶領群眾在絕壁上鑿出萬米生命之渠的「當代愚公」黃大發、歷時十餘年造林治沙的「沙漠愚公」蘇和、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的人民教師張玉滾,他們和盧永根院士一樣,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普通一員,但是他們身上不忘初心的責任、無私奉獻的精神、無怨無悔的擔當,為我們具象了什麼是時代楷模,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中國精神。也正是一個又一個「盧永根們」的無悔奉獻,換來了新中國的輝煌成就。我們理應以他們為明鏡、樹他們為標杆,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奮鬥新時代、築夢新徵程,在榜樣的引領之下,我們一定也能奮勇向前,這必將成為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歷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這份富足的精神品質一定會激勵著我們走向偉大的中國夢想。
「簡樸」的一生,讓我們看到與榜樣的距離很近;「富足」的一生,讓我們看到與榜樣的距離很遠。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盧永根院士那樣的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並踐行盧永根院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