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卡特爾的智力理論是心理學部分較為重點考察的一個理論。這個部分往往會從理論定義、兩種不同智力的表現、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理解考查,簡單點也會涉及人物與理論匹配的識記性考查。此部分由於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且易混淆,所以導致部分考生對該知識點掌握不到位,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會出現錯誤的情況。本文在此用形象的例子對該理論做出詳細分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一、理論簡介
1963年,斯皮爾曼的弟子卡特爾以及後來的霍爾恩根據對智力測驗結果的分析,將人的智力分為兩類: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①流體智力: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對關係的認識、類比、演繹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較少依賴於文化和知識的內容,而主要取決於個人的稟賦。流體能力的發展與年齡有密切的關係。一般人在20歲以後,流體能力的發展達到頂峰,30歲以後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此外,心理學家也發現,流體能力屬於人類的基本能力,在編制適用於不同文化的所謂文化公平測驗時,多以流體能力作為不同文化背景下智力比較的基礎。
②晶體能力:指需要經過教育培養,掌握社會文化經驗而獲得的智力,主要取決於後天學習,如詞彙識別、言語理解、數學知識等。晶體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發展,但25歲以後,發展的速度漸趨平緩。
二、妙招區分
(三)「望文生義」
流體智力,流體就好像水一樣,水有漲有落,會流走,會流失。所以流體智力隨著年齡先上升,後下降。
晶體智力,晶體就是結晶體,晶體是固體,不會流走,不會減少,結晶會越結越多。所以晶體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經驗的積累,會越來越多。
三、小試身手
1.【判斷題】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將一般智力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成分,他稱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
【答案】錯誤。解析:斯皮爾曼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論,將智力分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卡特爾將一般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2.【單選題】長輩們教訓晚輩時常用的一句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句話體現的是( )
A.流體智力 B.晶體智力 C.一般智力 D.特殊智力
【答案】B。解析:卡特爾將人的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長,在30歲左右達到頂峰,然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晶體智力取決於後天的學習和經驗,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人的整個一生中都在增長,知識25歲以後發展速度趨於平緩。題幹中「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說明長輩的知識經驗比晚輩豐富,晶體智力一直在發展,故本題選B。
以上便是卡特爾的智力理論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在教師招聘考試備考過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結合以上的記憶方法來對其知識點進行熟練地把握。
最後,再次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