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氣溫驟降,聊城市茌平區杜郎口鎮鮑莊村村民王芹家中卻是溫暖如春。
鮑莊村
自2020年11月8日集中供暖以來,王芹家的溫度一直保持在20多攝氏度。王芹一家四口和兩位老人同住在200多平的兩層小樓裡。「以前的條件跟現在沒法比,一到冬天窗戶、門都漏風,還得生爐子、燒炕,屋裡燻得黢黑;現在做飯、取暖都方便,又暖和又乾淨。」王芹說。家裡基礎生活條件好了,她也就不想再出去打工。
其實,王芹決定不外出打工,不僅因為在家住得好,還因為在家掙得多。在距家不到100米的山東通鴻機械有限公司,王芹一天上8小時班,一月工資3600元。顧家掙錢兩不誤,王芹自然不願再出去。「如今,鮑莊村至少有40名村民在我們這裡上班,而且這個數據有日漸上漲的趨勢。」山東通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說。
企業入駐,為鮑莊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鮑莊村村民常傳貴也在自家門口的友誼建材公司上班,作為一名技術工,他的月工資高達6000元。「之前我在濟南跑長途運輸,一個月累死累活跑滿全勤也就8000塊錢;現在回家上班工資也很高,主要是消費低,關鍵還能照顧父母和孩子。」常傳貴說。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村。
鮑莊村位於茌平城東,距城十幾公裡,因為交通便利,村裡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多,是有名的「打工村」。「以前,村裡很多人出去打工根本不想回來,不少人都在城裡安了家。」鮑莊村村委副主任郭洪友說。原先,全村超過半數的村民都外出打工,留在村裡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和婦女孩子。「在家種地一年才掙一萬多塊錢,出去打工一個月就能掙四五千塊錢,年輕的勞力沒人願意留村裡。」鮑莊村村民崔正來說。大夥都想呆在家裡多陪陪家人,可生活壓力巨大,年輕人不得不離開土地外出謀生。隨著大批中青年村民外出打工,鮑莊村曾一度成為典型的「空心村」,村裡常年冷冷清清。
如今的鮑莊村成為鄉村振興明星村。
2018年,一直冷清的鮑莊村開始變得越來越熱鬧。原來,從2018年開始,鮑莊村陸續引進6家企業入駐,工資頗高的就業崗位吸引不少人回村就業。「現在,各家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高,企業規模也都有所壯大,提供的就業崗位越來越多,已經吸引鮑莊和周邊村莊的500多村民進廠務工。」鮑莊村黨支部書記常傳華說。在此基礎上,鮑莊村還把60%的土地進行了託管,在不影響土地糧食收入的基礎上,鮑莊村村民返鄉就業的總體年收入增長到7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5000元。
「我們不光引進企業,鼓勵村民返鄉就業,還打造了村內特色產業。今年,鮑莊就依託原有建材收購等產業建了回收產業園區,吸引12家村民自辦回收企業回村!」常傳華說。12家企業又吸引了近百名年輕村民回村,整個村子人氣更旺了。如今,鮑莊村走出了一條企業發展、農業增收、集體受益、村民獲利的業興人旺新路子。
鮑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雖到了寒冬,但鮑莊村文體廣場上跳舞的村民和悠揚的音樂依然熱鬧溫暖……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祝超群 通訊員 常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