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吧山東|外形寓意「無窮大」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預計明年6月交付使用

2020-12-04 齊魯網

齊魯網6月21日訊山東省科技館新館位於濟南市槐蔭區,該項目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是目前山東省科技館面積的四倍。建成後,山東省科技館將躋身全國十大科技館行列。

設計理念為「山海無限」,體現了「朝雲和泉出,東山逐日來」的意境,突出了建築與自然交融、科技與生活交融的主旨。主體建築頂端外形設計為數學符號「∞」,意即「無限」、「無窮大」,隱喻隨著社會進步,科技領域無限未知、無限發展並有無限可能。新館於今年5月底舉行了封頂儀式,預計明年6月交付使用。

閃電新聞記者 白少光 黃健榮 史欣亮 實習記者 馮振弘

相關焦點

  •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建設進入尾聲,巨型數學符號「∞」顯現
    5月19日,位於日照路與臘山河西路交叉口的山東省科技館新館建設已經進入尾聲,外部裝飾基本結束,從空中俯瞰,該建築最具代表性的頂部外形設計——數學符號「∞」已經顯現。
  • 山東省科技館新館中標公示!新館面積為現址4倍,還有巨幕球幕
    齊魯網濟南3月11日訊近日,山東省科技館新館項目進行了施工中標公示,中建八局中標,新館建設又向前推進一步。參觀需求猛增 現址節假日單日流量6000人次山東省科技館現址位於濟南泉城廣場東側,屬濟南市區黃金地段。3月11日(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來館參觀的家長與小朋友絡繹不絕。領票處排起長隊自助取票區等待取票的家長與小朋友省科技館展覽教育部部長郭宗亮告訴閃電新聞記者,近兩年省科技館的參觀人數猛增。
  • 獎金6.5萬元!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公開徵集標誌設計
    科技館是普及科學知識的殿堂,是區域創新和文明建設的標誌性設施。為緊跟新時代步伐,樹立新形象,河南省科技館即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標誌。6.5萬元大獎已就位。本次徵集活動面向社會,參與者以單位或個人名義提交應徵作品均可,每個單位或個人提交作品不超過3項。
  • 12月2日江西省科技館新館部分展館恢復預約參觀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江修興報導:12月1日,記者從江西省科技館獲悉,自2020年12月2日起該館將免費開放新館兒童科學樂園、臨時展廳內部測試。  根據江西省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該館將於每周三至周日開放新館兒童科學樂園及臨時展廳《共襄抗疫,共享未來——中國科協抗疫主題展覽》,每天開放兩場,每場預約人數500人,上午場9:00—12:00,下午場13:00—16:30,各場次均提前1小時停止入場(即上午場11:00停止入場,下午場15:30停止入場)。  記者了解到,場館實行網上實名制預約參觀。
  • 星宇航空首架設置頭等艙的空客A350寬體客機預計明年第4季度交付
    星宇航空去年宣布購買17架A350寬體客機,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航空業,星宇航空堅持在引進的空中巴士A350設置頭等艙,首架飛機預計明年第4季度交付。星宇航空已向臺灣民航主管部門申請A350的5階段審查,目前正進行第1階段,即將進入第2階段。
  • 世界最大球幕影院亮相中國科技館新館
    世界最大球幕影院亮相中國科技館新館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2月02日16:14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吳晶晶)30米直徑的半球形銀幕、1000多平方米的電影畫面面積、世界先進的IMAX放映設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幕影院2日亮相中國科技館新館。
  • 中國科技館新館北側 汽修中心成了非正規停車場
    暑假期間,本報接到一家長反映,他帶孩子去中國科技館新館發現附近有一個停車場,其實是一個汽車維修中心,只要車開進去不論停多久,都要收20元,有點兒坑人。於是記者開車前往位於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的中國科技館新館。
  • 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建設最新進展:公共空間展項方案通過
    11月5日上午,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新館工程建設項目部會議室召開。領導小組組長王毓江,第一副組長餘勇,副組長郭鄧節、李紅、柏勁松、楊德勝,市科協副調研員範冬、朱道宏,領導小組其他成員等參加會議。
  • C919總設計師:明年交付第一架。2025年產能達到100架
    ARJ21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短程渦扇新支線飛機,78-90座,航程2225-3700公裡,2015年11月29日首架交付成都航空,2016年6月28日首次商業運營,2017年7月9日取得中國民航局生產許可證,正式進入批量生產交付階段。
  • 全國首個海洋科普沉浸劇場上線典禮在山東省科技館舉辦
    5月23日上午,由山東省科技館、山東現代海洋產業智庫聯合舉辦的海洋科普沉浸劇場上線典禮暨《海洋傳感器》科普影片全國贈送儀式在山東省科技館成功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主任殷皓通過線上致辭,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愛國講話,省海洋局、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文旅廳等相關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活動。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主任殷皓線上致辭殷皓對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 宇宙天文、動物家園、童夢樂園…沒錯,這裡能滿足你對科技館的一切...
    施工進展  24小時施工地下室即將全部封頂  5月22日,在省科技館新館項目工地上,混凝土澆築、架體搭設、豎向鋼筋綁紮、模板加固等施工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建三局河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黨支部副書記彭建勇介紹:「我們現在進行的是地下室結構施工。最遲到6月10日,地下室將全部封頂。」
  • 廣東科學中心,科技館外形獨特,象徵著生命孕育又寓意宇宙的無限
    第一次來到這裡,科技館外形獨特,建築內最搶眼的是有寬敞的大堂,象徵著生命的孕育,又寓意宇宙的無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寬敞而又明亮的大堂。往裡走,看見了,普通的自行車,車前的屏幕,指導你前行,感覺身臨其境。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海科技館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二生肖展海報。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博雅(網球)公園預計明年3月底交付使用
    圖源見水印 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20畝,總建築面積約6.5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9506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55897平方米。 ////////////////////// 項目主要建設三個功能區: 地上部分主要建設公園管理配套建築、服務中心、1個室內網球中心球場、15片室外網球場,中心球場可容納4000人,室外球場包含6片訓練比賽場、3片比賽場、4
  • 黑龍江省博物館新館_2020年黑龍江省博物館新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9月28日,黑龍江省博物館新館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新館建成後,仍將繼續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副省長程幼東、省政協副主席陶夏新出席開工儀式。據了解,省博物館新館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工程計劃投資5億元,是黑龍江省建國以來最大的一筆文化建設投入。黑龍江省博物館新館選址江北月亮灣,地處太陽島旅遊風景區核心區域,南與省科技館毗鄰,東靠哈爾濱極地館。
  • 中國國產大飛機開始量產,零件生產線也將全速開工,預計明年交付
    根據相關數據資料顯示,當前我國航空運營旅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6.6億人,憑藉著大規模的人口優勢,我國勢必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場然而我國各大機場當前所使用的大型飛機多為國外進口,何時才能用上中國的大飛機,這是很多中國人的期待。
  • 江西生產試飛中心階段性交付使用!南昌航空產業「飛起來」了
    ARJ21飛機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交付10月30日,中國商飛首次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交付ARJ21飛機,這也是此外,ARJ21飛機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項目的首次交付,也意味著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項目已經階段性交付使用。
  • 華航首架A350飛機即將首飛 預計9月交付
    民航資源網2016年8月16日消息:根據空客的消息,中華航空首架A350飛機將在近期進行首飛,為交付做好準備。該機預計將於9月份交付華航。  這架飛機註冊號為B-18901。華航首架A350將會被命名為「帝雉號」,其餘13架A350飛機也將由鳥類名稱來命名。
  • 山東一座即將完工的機場,外形建築獨特,規模龐大,在你的家鄉嗎
    導讀「山東一座即將完工的機場,外形建築獨特,規模龐大,在你的家鄉嗎?」眾所周知,我國作為一個基建強國,在道路交通基礎建設上擁有著雄厚的實力,國內交通工具也有著不錯的發展,尤其是在高鐵,飛機方面成就矚目。如果一個城市要想開通飛機,那首先要建設機場。
  • 718隻藍精靈現身杭州 去省科技館和它們約會吧
    1月18日起,浙江省科技館新館推出了一項臨時科普展——水母主題展。共有來自各大洋共718隻海洋精靈在這裡跳舞,它們這一跳就是1個半月。更重要的是,還是免費的哦!傘部為半球形,直徑30~60釐米,最大可達1米……」「倒立水母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海域,主要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10米左右之砂質環境,它們與其他水母一樣會用觸手上的刺絲胞捕食浮遊生物,因為觸手上的刺絲胞具有微弱毒性,最好不要接近碰觸它們……」水母出現的年代久遠,可追溯到6億年前,是比恐龍更加古老的生物,它們遍布全球各地的海域,隨著人類對海洋的不斷發現和探索,水母與人類的生活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