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還是急性白血病?

2020-12-05 檢驗君健康小貼士

患者肖某,男性20歲,因咽部疼痛、乏力、肌肉酸疼、發熱,來院就診。查體:咽紅、充血無貧血貌,皮膚黏膜無出血點及瘀斑。血常規檢查結果:白細胞27.6×10^9/L,血紅蛋白117g/L紅細胞4.2×10^12/L,血小板427×10^9/L。血片顯示: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見大量異常細胞,建議骨髓檢查。初步診斷:急性白血病可能?病毒感染待排?立即骨髓穿刺檢查,兩小時後骨髓初步報告:急性白血病?

當患者父母拿到初步報告時,如晴天霹靂。孩子父母拿著檢驗報告單來到醫生這問:真的是白血病嗎?我的孩子一向很健康。醫生建議到上級醫院檢查。

檢驗科醫師,根據患者病史,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查看外周血片及骨髓塗片。初步報告: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屬EB病毒感染。患者父母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傻了眼。一再追問醫生:是不是病毒感染?還是白血病?當得到再次肯定的回答時,患者父母高興壞了。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急性白血病之間有相似之處。每個人都有過細菌或者是病毒感染史。當患者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如學習緊張,工作繁忙,壓力過大,或者是心情壓抑,均可造成身體抵抗力減弱,這時就會出現發熱、咽喉腫痛、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上述患者,臨床表現有發熱、咽喉腫痛、肝脾淋巴結腫大,但該患者不貧血,不出血。這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白血病的鑑別關鍵所在。急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幹細胞疾病,臨床表現兇險,有貧血、出血、發熱及臟器浸潤四大特徵。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多增高,也有正常或者是減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異型淋巴細胞佔10%左右,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但骨髓檢查基本正常,也有部分患者骨髓中可見異性淋巴細胞。上述患者骨髓中異形淋巴細胞多見,這可能與骨髓部分稀釋混入少量血液有關。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屬於EB病毒感染性疾病。7至21天,患者血清中出現EB病毒抗體,這點可與急性白血病鑑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呈多克隆表現。而白血病,以原始幼稚細胞呈單克隆表現。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屬於良性疾病。一般治療兩至三周後就會痊癒。而白血病屬於骨髓造血幹細胞疾病,目前雖然有多種治療方案,包括放療、化療、骨髓移植等。但仍然是危及人類生命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這一病例中,血片中異型淋巴細胞與原始幼稚細胞的鑑別是基礎。臨床表現中有無貧血?有無出血及骨髓中有無異常細胞是鑑別的關鍵。同時,做進一步鑑別診斷。如嗜異性凝集試驗,抗EB病毒抗體檢測以及外周血細胞免疫分型等。這些方法都可以鑑別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還是急性白血病。

相關焦點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經口為主要傳播途徑
    導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疾病。通常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發熱,咽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大多數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預後良好,極少數症狀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發生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如果本身患有免疫缺陷,預後更差。
  •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系
    THP-1細胞系是從一名患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1歲小男孩的外周血中分離得到的,自1980年建系以來,THP-1細胞被廣泛用於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相關的機制、信號通路以及營養和藥物運輸等研究中。相對於U937、HL-60、ML-2等白血病細胞系,THP-1更有類似人原代單核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特徵(包括細胞分化標記)。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7.眼瞼浮腫:嬰幼兒多出現,EB病毒感染B淋巴細胞後引起  的腎小管 -間質的免疫損。•神經查體異常可考慮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1%-18%)腦膜腦炎(最常見)。 •心肌酶增高可考慮並發心肌炎(7%)或心包炎。 •三系異常可考慮自免溶貧,再障,粒細胞缺乏症以及血小板減少症。
  • 急性白血病是怎麼引起的 白血病的看護常識
    每個疾病的發病原因都有一些總結性的幾大點,而白血病也是同樣的。下面我們就先來看一下產生白血病的原因都有哪些。臨床資料共同認為影響白血病發病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放射因素、化學因素、病毒感染等。(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和某些白血病發病有關。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佔8.1%,而對照組僅0.5%。近親結婚人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比期望值30倍。
  • 白血病的檢查診斷
    鑑別診斷:應與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類白血病反應等病鑑別。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總數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數高於100×109或低於10.0×109/L。半數以上的病人周圍血象中見到大量(有時高達90%)異常原始白細胞。
  • 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的檢驗診斷
    【翻譯】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屬於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指型(AML,NOS),是一種主要向嗜鹼性粒細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小編注】造血細胞的分化/發育與成熟。中性粒細胞來自於粒-單系祖細胞→中性粒系祖細胞(實線箭頭),嗜酸性/嗜鹼性 粒系祖細胞是直接來源於髓系祖細胞,還是來源於粒-單系祖細胞?目前尚不清楚(所以是虛線箭頭),但和中性粒細胞不是同一分化序列是非常肯定的。值得一提的是,WHO認可有急性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ABL)存在,但尚未認可有急性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存在(儘管有一些案例報導)。
  • 急性白血病的「照妖鏡」?流式細胞術來幫你
    應用流式細胞儀,可以快速測定單個細胞的螢光、光散射或光吸收等生物學性質,定量反映細胞大小、膜受體和表面抗原等許多重要參數。本文主要介紹在急性白血病(AL)診斷中的應用。 如何識別白血病細胞? 對於抗原的表達與否,其中一種判定方式就是內對照。利用CD45/SSC兩個參數可以把細胞群大致分為淋巴細胞、B祖細胞、單核細胞、粒細胞、原始細胞、有核紅細胞(圖1)。不同的細胞抗原表達情況不同,因此每一幅圖都存在天然的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群。
  • 一文讀懂│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及臨床意義
    因此,單純形態學(不含細胞化學染色),診斷急性白血病亞型的診斷符合率只有60-80%,也就是說還有20-40%的急性白血病亞型診斷不夠精確。⑶  M2即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原粒I型II型大於30%-90%,單核細胞小於20%,早幼以下各階段大於10%,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又分為兩個亞型:M2a和M2b。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
    淋巴細胞白血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現如今的生活當中疾病發生的種類是越來越多了,白血病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血液疾病了,給患者朋友們的生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威脅,為此我們大家對於白血病的發生應該及時的去進行治療的,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急性淋巴細胞引起的原因。
  • 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 這三大原因導致偏高
    那麼,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白細胞高是什麼原因?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一般來說,白血病高可能是白血病,但只是白細胞高是不能確定的。白細胞高只是白血病的一種症狀。一般人的白細胞升高首先考慮驗證,但很少有人能升高到2萬以上,因此醫生懷疑白血病是正確的,但白血病可以通過血常規鏡下的白細胞分類做初步鑑定。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而出現全身廣泛性出血。眼底出血可致視力障礙, 往往是顱內出血的前兆。顱內出血可出現頭痛、嘔吐、瞳孔不對稱,甚至昏迷而死亡。有資料表明急性白血病死於出血者佔62.24%,其中87%為顱內出血。血小板少於20×10^9/L時有顱內出血的危險,應及時予以處理。
  • 急性白血病怎麼引起的 急性白血病有哪些表現
    白血病的嚴重性是被人熟知的,但是白血病也是分不同情況的,急性白血病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是因為什麼而導致的呢?小編給大家講講急性白血病怎麼引起的、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以及白血病的種類有哪些。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種特殊掌紋稱為Sydney線。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別有某種聯繫,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說明遺傳因素和白血病的發病有某種聯繫,但對大多數白血病而言,白血病畢竟不是遺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