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大事記
1590年,《本草綱目》面世,金花茶首次進入國人視野;
1933年,植物學家左景列在中國廣西的十萬大山首次發現金黃色的山茶花;
1948年,植物學家戚經文正式命名「亮葉離蕊茶」,學名「Camellia nitidissima C.W.Chi」
1965年,由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教授,將這種生長為金黃色山茶花的珍稀植物命名為「金花茶」。因其營養價值極高、古老罕見,又被譽為「植物界大熊貓」;
1984年,金花茶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與人參、銀杉、珙桐、望天樹、水杉、禿杉、桫欏一同入選;
1986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將金花茶保護點建為廣西防城上嶽金花茶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批准建立保護區管理機構,廣西防城上嶽金花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中國的植物工作者在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內建立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花茶基因庫;
2008年,金花茶項目被國務院審批為北部灣經濟開發區整體布局重點項目;
2009年,國家林業局授予防城區&34;稱號;
2010年,金花茶被批准為國家新資源食品,其食用部位為葉;
2011年,防城金花茶被認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2012年,成立防城港金花茶產業協會;
2012年,金花茶產業被列入防城港市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
2013年,經廣西科技廳批准,桂人堂金花茶集團成立「廣西金花茶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4年,「廣西珍稀藥食同源植物金花茶花葉中功能因子的研究與保健食品的開發」課題獲科技部批准,防城港市首次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課題。成為金花茶研究開發最高級別的項目,並順利出庫;
2015年,桂人堂金花茶文化產業項目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2015年,防城港金花茶被列入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
2015年,金花茶產業被列入防城港市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