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8日 08:5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謝彩文 張 雷 編輯:陳麗婕
雄起,「植物大熊貓」!
——廣西金花茶價值發現與產業發展的趣聞奇事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謝彩文 通訊員 張 雷 文/圖
千百年藏在深山無人識的「牛尿花」,自從上世紀60年代在廣西被科學工作者發現是「植物大熊貓」後,其食用價值、藥用價值、養生價值、科研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不斷被發現和挖掘出來,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高含金量的新產業。
1
「牛尿」原來是「金花」
「今春金花茶產量比去年多一成左右,儘管價格低些,總收入還不錯。」擁有700畝「林下金花」的黃載傑一臉燦爛,打算再擴種200畝。
黃載傑家住防城港市防城區那灣村,村裡人世代居住在十萬大山間。上世紀中葉起,黃載傑的父輩開山拓地,先後種下700多畝肉桂、八角等經濟林。山上原先野生一種半陰生闊葉小喬木,頑強地在林下自然生存下來,繼續繁衍不息,冬春結蕾開花,金蕊黃瓣。當地人不知這種野花為何物、有何用,因其顏色與牛尿相仿,都叫它「牛尿花」。神奇的是,當地牛生病了,自己會找「牛尿花」吃上一些,往往不久就痊癒。
半個世紀前,科學工作者發現,「牛尿花」原來是茶樹中唯一具有黃色花朵的山茶花,屬於遠古遺存下來的珍稀類群,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僅留存在廣西十萬大山一帶,堪稱植物界的「大熊貓」,身份極其高貴。科學工作者給它取了個名副其實的新名字——「金花茶」。
50多年間,金花茶的價值越來越為人所認識,這片原先的窮山僻壤成了「十萬山金花茶自然保護區」。黃載傑接手經營父輩的經濟林,原先種的肉桂、八角成了金花茶的遮陰樹,桂皮、八角收入已經顯得無足輕重,反而是林下遍布的原生金花茶收入豐碩:今春乾花每公斤賣價1.2萬元,平均一朵「金花」賣十幾元;上點年歲的大樹老樹,一不留神就成了「萬元樹」。
「80後」的黃載傑,是家族中較有思想的年輕人,接手山林後對金花茶勤於研究,悟出金花茶品質貴在「原生」二字。這些年來,他在擴種金花茶時,堅持以茶籽育苗,之後再移種到山上,讓其自然生長。
「與嫁接苗相比,用茶籽育苗要多長几年才開花,但能更好保持野生樹的原始特性,花葉品質更高,泡飲口感更好。」黃載傑介紹,茶籽育苗移上山的「原生茶」,價格比嫁接苗木的花高兩三成以上。
在自然保護區,當地政府按照「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原則發展金花茶產業。目前,黃姓家族有10多戶人家參股金花茶保護、種植、管理和經營,他們輪流巡山護寶,確保金花茶資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