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大寒節氣期間極端最低溫度分布圖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和小寒一樣,其名稱都是反映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顧名思義,就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在我國,大寒前後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俗話說:「大寒小寒,冷成冰團」。根據對全國氣象站1951年或建站以來氣象資料的統計分析,「大寒」節氣期間(為統計方便,統一取1月20日至2月4日),我國各地曾出現過的極端最低氣溫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東北北部大寒節氣期間的極端最低溫度在-40℃以下;新疆沿天山一帶、西藏北部、甘肅河西北部、陝西北部、河北北部以及東北和內蒙古自治區大部的極端最低溫度在-40℃~-30℃之間;長江以南大部分大區的極端最低溫度在-10℃~0℃之間;僅有雲南南部,廣東、廣西、福建南部,海南以及臺灣地區小寒節氣的極端最低溫度在0℃以上。
主要城市大寒期間極端最低溫度及出現日期
上表是全國31個主要城市大寒節氣期間曾出現過的極端最低溫度及出現時間。可以看出,哈爾濱是其中極端溫度最低的地方,達到了-37.7℃,出現在1985年的1月26日;其次是烏魯木齊,極端最低溫度出現在1969年1月30日,這天的最低溫度達到了-32.0℃;北京1972年1月27日也曾經出現過-18.3℃的低溫;就連被稱為「春城」的昆明也在1979年1月31日最低溫度達到了-4.8℃,這足以反映出大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可謂寒冷至極了。
【相關閱讀】
大寒 天氣寒冷到極點?
大寒小寒誰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