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CV 2018 | 曠視科技包攬COCO+Mapillary四項世界第一,中國公司成...

2020-12-08 雷鋒網

2018 COCO+Mapillary 聯合挑戰賽頒獎現場

當地時間 9 月 8 日,兩年一度、為期一周的歐洲計算機視覺頂級學術會議 ECCV 2018 在德國慕尼黑拉開帷幕。據官方信息顯示,ECCV 2018 共有 43 場 Workshops 和 11 場 Tutorials;大會投稿論文 2439 篇,其中接收論文 776 篇(31.8%);註冊參會人數近 3200 人,規模空前,超過 ECCV 2016(阿姆斯特丹)2 倍。曠視科技研究院在院長孫劍博士的帶領下遠赴盛會,用心用力,推動全球範圍計算機視覺的技術交流與產品落地。

9 月 9 日,43 場 Workshops 中最為引人注目的 Joint COCO and Mapilary Recognition Challenge Workshop(COCO+Mapillary 物體識別聯合挑戰賽研討會)在慕尼黑技術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y Munich)如期召開,公布各個賽項最終成績,開展研討會交流。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聯合挑戰賽的奪冠隊伍全部來自中國。

這次聯合挑戰賽中, COCO 4 項比賽,Mapillary 2 項比賽,共計 6 個賽項。曠視科技參戰其中的 3 項 COCO 比賽和 1 項 Mapillary 比賽,共計 4 個賽項,分別榮獲 3 項 COCO 第一( 含 1 項並列第一)和 1 項 Mapillary 第一,四戰皆勝,可謂攬下了本次挑戰賽的「半壁江山」,成為當之無愧的最大贏家。自 ICCV COCO+Places 2017 拿下 3 項第一,打破谷歌、微軟「霸權」,成為第一個問鼎 COCO 冠軍的中國公司之後,本次 ECCV COCO+Mapillary 2018 曠視科技參戰四項,拿下四冠,全戰皆勝突破自我再創新高,彰顯了在物體識別與檢測領域的絕對實力。

2018 COCO+Mapillary 官方結果:曠視科技(Megvii)榮獲四冠,分別是 COCO detection(並列第一)、COCO keypoints、COCO panoptic 和 Mapillary panoptic。

COCO 2018 聯合挑戰賽的本意是在場景理解的前提之下研究物體識別,這次 COCO 挑戰賽項有 1)Instance Segmentation(實例分割),2)Panotic  Segmentation(全景分割),3)Keypoints(人體關鍵點檢測)和 4)DensePose(人體密集姿態估計);Mapillary 挑戰賽項有 1)Instance Segmentation(實例分割)和 2)Panoptic  Segmentation(全景分割)。儘管 COCO 和 Mapillary 共同聚焦在視覺識別的一般問題之上,但是具體的每項任務在相應數據集的加持下還是對問題的不同維度做了新探索。COCO(& Mapillary)是當前物體識別領域最為權威、最具標杆作用的數據集之一,也是繼 ImageNet 之後最有影響力的競賽平臺之一。

COCO 是英文 Commen Objects in Context 的縮寫,並有同名論文發布。COCO 數據集針對全場景理解而設計,意在促進物體檢測研究發展。 Mapillary Vistas 是新近推出的街景集圖像數據集,專注於圖像的高階語義理解,推動自動駕駛和機器人導航等領域的技術落地。在數據集和應用任務方面,兩者有很多不同,而後者對前者起補足作用。通常來講,COCO 是自然場景下的物體識別,Mapillary 則聚焦於街景場景識別,因此聯合挑戰賽的形式有利於計算機視覺技術更貼近現實場景,更具應用價值。

自 2015 年首屆挑戰賽以來,COCO 賽項數量不斷更新,評估標準也更加複雜;COCO 2018 相較往年又有改變。在檢測方面,實例分割近年在 COCO 上大為流行,今年,COCO 和 Mapillary 都有此賽項;隨著檢測技術走向飽和,COCO 去掉了邊界框檢測這一賽項,但成績依然出現在榜單上。另外一個變動是新增了 DensePose 和 Panoptic Segmentation 兩個賽項。Panoptic Segmentation 同時解決一張圖像上前景物體與背景物體的分類問題,把互為分裂的語義分割和實例分割整合為一,推動分割技術步入新境界,不斷逼近現實應用。COCO 和 Mapillary 也都有此賽項。

這次挑戰賽在 COCO 和 Mapillary 兩個重量級數據集的加持之下,為重新定義和升級機器視覺算法提供了一次寶貴的機會。激發新洞見,這可以說是 COCO & Mapillary 2018 的最大價值所在。三項冠軍的比賽結果不僅再次向世界證實了曠視科技計算機視覺原創技術的非凡實力,也體現了公司內部自成一格孕育冠軍的「大環境」的科學性和創新性。技術是一切的前提,一次次的冠軍就是技術。以非凡科技,持續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最大價值,曠視科技正在把口號化為現實。

正如曠視研究院檢測組負責人俞剛博士所講:「上年 COCO 比賽讓我更多看到的是,我們紮實的細節積累和公司平臺的優勢。但是今年,團隊樂觀的信念和對勝利的堅持深深感動了我。每次當我們滿懷希望的 idea 出結果時,往往都是以失望而告終。但是我們從未因為挫折而沮喪,每次都能快速站起來,反思問題,繼續下一個 idea,這正是我們這次拿下四冠的「丹法」所在。做 Research 沒有捷徑,唯有不斷創新和堅持。」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也表示:「COCO 競賽有點像華山論劍,大家來比比過去一年功夫練的怎麼樣。其實除了成績,我更看重的是這個參賽過程對隊伍錘鍊,包括心力和堅毅。真正的華山論劍是科技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曠視科技永遠爭第一。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盤點世界十大科技公司!美國包攬其中七個席位,那麼中國呢?
    我們國家畢竟是起步比較晚,所以在科技領域確實是有很多方面落後於人,但是從去年統計出來的專利總數來看,我們國家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達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從這個數據也能看出,
  • 人工智慧成2018MWC看點,曠視科技攜vivo推出TOF 3D超感應技術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是一年一度的行業大會,每年的大會中都會有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此次大會上顯現出來,今年也不例外,在2018 MWC上海站上,人工智慧技術就成為了本次活動的焦點,曠視科技攜手vivo推出的TOF 3D超感應技術在上海站活動中正式發布
  • ECCV 2018 | 曠視科技提出GridFace:通過學習局部單應變換實現人臉...
    原標題:ECCV 2018 | 曠視科技提出GridFace:通過學習局部單應變換實現人臉校正 機器之心發布 作者:Erjin Zhou、Zhimin Cao、Jian Sun 全球計算機視覺三大頂會之一 ECCV 2018(European Conference
  • 7.5億美元:曠視科技D輪融資 曠視科技是做什麼的
    5月8日,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目前D輪總融資額達約7.5億美元。 參與曠視D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BOCGI)、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
  •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曠視科技們的"彭羅斯階梯"?
    其實,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這是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我們會是第一個。」 去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按照規定,自申請之日起公司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上市。可正當眾人以為馬上就能買曠視股票的時候,沒想到一拖就是近十個月。
  • 曠視論文三連發,揭秘COCO +Places 2017比賽獲獎模型
    在COCO Challenge 和 Places Challenge 兩個板塊的七項比賽中,曠視科技(Face++)拿下了 COCO Detection/Segmentation Challenge(檢測/分割)、COCO Keypoint Challenge(人體關鍵點檢測)、Places Instance Segmentation(實體分割)三個項目的冠軍。
  • 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AI四小龍」三缺一
    來源:獵雲網依圖、雲從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唯獨商湯科技尚未有確切信息傳出。作者丨王非1月12日晚間,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下稱:曠視)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目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以及曠視相繼奔赴科創板。
  • 曠視科技上市新進展:瞄準科創板,已經在接受上市輔導
    來源:品玩作者丨Decode曠視科技上市事宜終於有了新進展。2021年1月12日,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輔導企業信息公告顯示,曠視科技準備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曠視科技已經與中信證券於2020年9月籤署了協議,正接受後者上市輔導。
  • 曠視科技榮獲「2020好公司」行業領先大獎
    12月23日,上海報業集團l界面新聞在在上海靜安瑞吉酒店舉辦了【2020好公司】頒獎典禮,並正式公布了本年度獲獎名單。來自36個細分行業440逾家候選公司,經大眾投票統計、市場表現、創新能力、治理體系和社會聲譽等方面的角逐,最終54家優質企業突出重圍榮登年度榮譽榜單。
  • 中國科技引領世界,四項黑科技有可能獲諾獎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在科技發展上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並且範圍也越來越廣。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中國政府在早期公費出資送國內優秀人才出國學習。時到今天,中國科學院實現了擊敗哈佛大學,連續四年成為世界第一的科研機構的目標。而從中科院出來的科學家,幾乎都是中國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
  • 曠視入選機器之心人工智慧年度獎項全球三十大最佳AI創業公司
    其中,曠視憑藉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入選「全球三十大最佳AI創業公司」。圖:曠視入選2019機器之心人工智慧年度獎項全球三十大最佳AI創業公司機器之心人工智慧年度獎項評選活動自2017年設立以來,受到國內外人工智慧社區廣泛關注和重視,目前已成為國內人工智慧界規模最大、評選最權威的年度獎項。
  • 玩轉AI實驗室 曠視科技人工智慧應用分享沙龍報名
    2018年,人工智慧風口繼續。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智慧城市,亦或是無人駕駛,都免不了提到人工智慧。4月14日下午,國內領軍的機器視覺AI企業曠視科技Face++將聯合UCloud、圖普科技、活動行、IT大咖說、AI前線在北京中關村為你準備一場AI知識分享盛宴,敬請期待!
  • 「拍攝」成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 曠視科技提出以AI重新定義光感知
    艾瑞諮詢《2020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是「拍攝」,佔比29.2%。各大手機廠商正發力手機影像性能,通過自研或與外部算法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拍攝體驗。經過在計算攝影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創新,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也正將AI能力融入影像算法,助力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
  • 曠視科技以技術創新驅動移動機器人(AGV/AMR)發展
    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數據統計,2019年度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市場規模達到61.75億元,比較2018年增長45.2%,這也預示著移動機器人領域在未來仍有著較為樂觀的發展前景。曠視科技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企業,也早在2017年就進入了供應鏈物聯網領域,以移動機器人相關技術的研發落地,推進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的發展。
  • 曠視啟動科創板IPO背後:深陷虧損魔咒 屢踩隱私紅線
    作為中國最大的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曠視9年多來在明星資本追捧下一路高歌猛進,共完成7輪融資,總額超12億美元,曾離「AI第一股」一步之遙。但如今來看,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都已搶先一步。加上曠視仍未擺脫巨額虧損魔咒,過去幾年裡頻繁踩踏個人隱私紅線,其上市之路和未來發展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 曠視科技推出多個視覺輔助產品樣本 讓扶老助殘服務智能科技化
    與此同時,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運用科技手段為老助殘已是大勢所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評鑑委副監事長楊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告訴記者,作為盲人學者,她曾在曠視科技視覺輔助產品設計期間,就高空障礙、眼鏡重量等問題提出建議。她鼓勵工程師們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在產品設計時要考慮應用環節的多重因素,真正解決使用者的痛點。
  • 技術派的較量:15家數字科技代表公司一年「成績單」
    針對數字科技過去的這一年,零壹智庫梳理了15家數字科技領域的代表公司,觀察其2019年的科技表現。過去一年,不論是BATJ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人工智慧或區塊鏈賽道的科技公司,還是金融科技領域應用金融科技的銀行、保險、消費金融等持牌金融機構與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他們在數字科技領域也都有所收穫。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打開APP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Megvii曠視科技 發表於 2021-01-07 11:56:17
  • 後浪超前浪,商湯曠視等AI獨角獸成機器視覺超級玩家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且最具活力市場,對人工智慧、物聯網與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需求日益劇增。來自權威調研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市場規模達28.9億美元,包括硬體在內,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工智慧軟體及應用市場規模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127.5億美元(按當前匯率902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39.0%。
  • 2018年全球十大計算機視覺公司發布 中國領跑全球
    雲從科技 自2015年成立以來,雲從科技只用了不到3年就成長為人工智慧行業的"獨角獸",在計算機視覺市場位列全球第一 同時,多處來自中國媒體的信息顯示,雲從科技還是中國人工智慧的「國家隊」,承擔了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兩大人工智慧平臺,目前估值超過200億人民幣(約合30億美金)。